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5/55-32.htm

家庭資源管理相關因素之探討

江惠瑜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壹、前言

現代人追求一種穩定、進步的生活,對於家庭生活的品質,也逐漸重視,然而,在經濟成長、社會進步的同時,家庭內的各項資源都已經有了改變,身為現代人,應該如何去因應這樣的改變?

從民國93年教育部公布家庭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二條中清楚指出,家庭教育內容包括「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其中說明,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係指能增進家庭各類資源運用及管理之教育活動。從此可以看出國人對於家庭資源管理已有注意。(教育部,2004)

然而,家庭是由許多個人所組成的(唐先梅,1996),家庭管理是需要家中每位成員共同關心與協助,家庭內管理的方式,也同樣會影響到個人管理的方式,所以這兩者是相輔相成,在這樣的前提下,本文旨在探討個人管理與家庭管理的之關係,透過分析個人管理與家庭管理間的異同,瞭解彼此相關聯性,以提供個人進行家庭管理時的一些思考。

 

貳、家庭資源管理的意義與內容

當我們聽到管理時,通常會認為是企業管理、組織管理等商業化的名詞,但其實,個人與家庭也同樣是管理中的一個層面。而人是所有事件的根本,許多管理的事物,必須靠個人做到解決,個人透過與他人互動,產生管理的行動。(黃迺毓,1996)關於管理一詞,李淑娟(1996)提出,管理是指一種有計畫活動,係為了有效運用資源,以達成預定目標。而家庭管理也是管理的一種,是運用各種社會、經濟、人力、物力等資源,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達到家庭目標,解決各種生活問題。

一、家庭資源的內容

家庭資源的種類很多,也有許多學者對家庭資源應包含的內容做過研究,以下列舉幾位學者之研究:

邱素沁(1990)將家庭資源的種類作如下表之整理:

表1家庭資源的種類

                          

其中,邱素沁並提出家人資源是無形的,而物力資源是有形資產。更重要的是,家庭資源的量是影響生活方式與水準,而資源的質及運用的知能是決定於生活素質與家人間的滿足感。

Retting、Rossmann和Hogan(1993)即提出家庭資源包括非人類資源及人類的資源。非人類資源中,有經濟、環境及技術等分類。人類資源則是指人力資源,知識、情感、智慧與經驗都是屬於此類。而在社會學的理論中,謝高橋(1996)將資源分為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及社會資源。

家庭資源的種類,從上述理論中可一窺究竟,雖有些許不同,但其本質上是屬相同概念。簡單來說,資源可分為人力、物力與社會三大部分,而每個部分都有其細項,其中都包含有形與無形資源。然而,資源種類這麼多,要如何有效管理與運用,即家庭資源管理教育所必須要注意的。

二、家庭資源管理的內涵

家庭資源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並非靜止不動的,在美國家庭關係全國會議(NCFR)中,可以看出家庭資源管理包括「問題解決、決策選擇與落實決策」(黃迺毓,1999;Retting et al.,1993),這三點是家庭資源管理的重心所在,所以家庭資源管理是要家人間互相溝通、選擇、作決定,並落實於生活中。

依據NCFR所訂之家庭資源管理內涵,應包括下列項目(林淑玲,2000):

表2 NCFR所訂定之家庭資源管理內涵

家庭

青少年

成年

照顧所有物

學習時間與作息規則

發展天賦與能力

使用和節約人力和非人力資源

空間和隱私的重要性

學習作選擇

選擇和消費(食物、衣物、娛樂)

使用金錢

影響消費者決定的因素(個人價值觀、價格、媒體、同儕)

運用個人資源

評估及改變個人及家庭資源

選擇資源以滿足個人需求(食物、衣物、娛樂)

規劃工作、學校和休閒時間

調適隱私權和獨立性

發展休閒興趣

根據價值觀作選擇

選擇長期和短期目標

作決定的責任

探索生涯抉擇

影響消費者決定的因素(個人價值觀、價格、媒體、同儕)

發展個人資源

資源的消耗與保存-結婚與不結婚

運用資源以滿足家庭需求(食物、居所、衣物)

人力資源利用

平衡家庭與工作角色

發展休閒興趣

家庭成員對於隱私和獨立自主的不同需求

經濟計畫

建立短期和長期目標

對於使用家庭資源的不同觀點

發展人力資源以作生涯抉擇

影響消費者決定的因素(個人價值觀、價格、媒體、同儕)

資料來源:轉引自林淑玲(2000)。家庭與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學,頁20-21。

綜合而言,家庭資源管理的內涵,主要是能有效運運所有資源,使其達到最高效用,而更重要的是,家庭內的資源管理,不只依靠家庭互動,也包括家中青少年成年人等,亦即所有家中個人都必須一起關心,共同協助。

三、家庭資源管理系統理論模式

Deacon與Firebaugh(1988)從管理與系統的概念發展出家庭資源管理系統模式,在此模式之中,可以看出個人管理在家庭管理中的重要性。

 

圖1 家庭資源管理系統(Deacon & Firebaugh,1988)

家庭系統中包含個人與管理兩個次系統,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此活動中,個人的價值觀與能力會影響到管理的運作。當需求與資源進入家庭系統之後,會透過家庭中的個人系統開始運作,家庭中每個成員的價值觀互相影響交流之後,便會進入家庭內的管理系統,從計畫到執行,經過一連串的運作之後,便會產生需求反映與資源改變的結果。

四、家庭資源管理的過程

Wehlage(1997)認為,作決策有下列幾項過程:1.確認問題:設定未來或可能施行的目標2.考慮可能的方案3.對方案進行評估,分析結果及優缺點4.選擇最佳方案5.評估決策及過程,並作修正,以作為下次達到目標的標準。

所以,可以繪製下列家庭資源管理的程序圖:

 

唐先梅(1996)提出,家庭管理的程序,可由下圖一窺之:

 

由此可知,家庭管理是需要經過計畫之後,正式實施,最後加以評估計畫的成效與實施過程,並作為以後參考的資料。

 

參、影響家庭資源管理之因素

家庭是一個系統,系統間會相互影響,而造成改變,然而,這些改變會因為哪些因素所引起。Decan & Firebaugh(1988)對於家庭資源管理影響的因素,提出下列幾點看法:1.生活層面複雜性2.家庭穩定性3.家庭角色的轉變4.技術。在這裡,我們要討論的是影響家庭資源管理的因素,包括個人及家庭因素,最後,要探討家庭管理與個人管理之間的異同,做出比較。

一、影響家庭資源管理之個人因素

(一)教育

家庭資源管理會受到教育影響,在此可以分為兩點作為說明(唐先梅,1996)。首先,家庭資源管理會受成員的教育程度所影響,因教育程度與收入有高度正相關,所以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經濟來源。而教育程度越高,會有較好的組織能力,利用資源部分會較有彈性。第二點,家人間所參與的教育系統也會有所影響,若家庭中有人受教育時,家中的生活分配就會有所改變,需要配合的事項則較多。

(二)職業

在家庭中,至少有一人需要有工作,然而,職業是承擔家庭經濟重任的要素,經濟也是家庭資源管理內的主要種類之一。所以,家人工作對家庭內勢必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可由下列幾點看到:首先,現在雙薪家庭變多,家庭型態從擴展家庭邁向核心家庭,家中經濟通常由夫妻雙方一起負擔,然而,中國人傳統觀念「男主外,女主內」,通常會影響家中的資源分配情形。女人平常上完班後,要還要照顧家庭,工作與家庭兩者間的複雜程度,常讓人力不從心,所以,當夫妻雙方均有工作時,如何做到有效的資源分配,是需要思考的地方。再來,工作地點與居住地點太過分離時,也會造成困擾,使得工作與家庭兼顧產生更大的困難性,也會造成資源分配或管理的困難。

(三)健康

此處的健康,包含身體、心理與社會層面的健康。若家中有長期疾病患者時,就會多一些開銷,也會造成家中人力資源分配發生問題,無論是生理或心理健康,都產生重大影響。至於社會層面,則是工作、家庭休閒等各方面都達滿意,是要綜合生活中所有事物所得到的感受,若對自己生活感到滿意,則身體與心理也會較健康,反之,若滿意度較低,家庭管理也會較不配合。由此可得知,家庭中個人的健康狀況,會影響家庭資源分配情形,同時,也會影響家庭生活滿意度。

二、影響家庭資源管理之家庭因素

(一)家庭生命週期的影響:

每個人出生到這個世界上,都會歷經生、老、病、死等階段,同樣的,家庭也會有這樣的階段性產生,從家庭設立、子女出生、子女離家、夫妻退休到配偶間有一方死亡等,是代代相傳,每個家庭不斷重複上演的,這裡,稱為家庭生命週期。因為,家庭發展的階段不同,每個時期所需要及所能支配的資源也有所異同,所以,家庭生命週期對於家庭管理有著莫大的影響。

(二)家庭大小的影響

家庭中的人數與家庭管理有很大的關係,若家庭中人數多,需要的資源較多,但在有限的資源底下,每人分配到的資源必定會減少。另外,家庭資源也與家庭成員年齡有關,年齡越小,需要付出的資源就越多,包括時間、精力、體力與金錢的付出。當孩子漸漸長大,則資源分配可以獲得適當改善,因為孩子也可以再做為家庭管理的協助者,增加人力資源。

當然,家庭大小除了人數之外,居住空間也是一項很重要的關係,居住空間會因家庭成員人數而有所改變,若人數多,卻居住在狹小的房子內,家庭資源分配就會不均,若人數少,卻居住在偌大的房子內,會造成空間的浪費,所以,適得其所,也是很重要的。

三、個人管理與家庭資源管理之關係

綜上所述,個人管理與家庭管理是分不開的,家中每位成員的許多觀念,都會影響到家庭運作,更重要的是,個人管理是包括在家庭管理中的一環,所以許多活動是需要靠家中每位成員共同去合力完成的,所以這兩者是一種層次上的不同。雖說如此,但個人管理與家庭管理還是有異同之處,接下來,要探討個人管理與家庭管理的異同之處。

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套價值觀、目標,透過價值觀與目標,會有自己作決策的方法以及標準。然而,這些價值觀與目標不會憑空而來,其實受家庭影響之深,因為從小到大在家庭氣氛的內化之下,會不斷將家庭價值觀輸入,最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那麼,個人與家庭之間,有哪些異同之處,下表整理自唐先梅(1996)所提出個人管理與家庭管理之異同,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差異,並瞭解到,個人管理其實是包含在家庭管理中,而且受家庭管理影響之深。

 

表3 個人管理與家庭管理之異同

 

價值觀

個人價值觀:是個人所持有的,但是源自於家庭,較明確、細緻。

家庭價值觀:結合家庭成員共同的價值觀,較不明確,但比個人價值觀更為寬廣。

這是一種層次概念,所有家中成員的個人價值觀中,有一共同部分是家庭的價值觀。

目標

個人目標:來自於個人價值觀,是個人所需要去努力的。

家庭目標:來自家人共同持有的家庭價值觀,是需要全家人一起努力,而且較複雜。

相同的部分是,都必須包含短、中、長程的目標設定。

標準

個人標準:是由家庭標準,經過個人調整之後而來的。

家庭標準:是家中成員共同建立,並共同決定的標準。

都是來自家庭中的標準建立。

決策

個人決策:決策層次在於個人,負責人為自己,也是由個人為自己負責任。

家庭決策:決策層次複雜,負責人不一定為固定之人,負責任部分也需是全體成員共同承擔。

決策方式大部分相似。

資源

個人資源:個人資源較單薄,是屬於自己所擁有的資源。

家庭資源:可以包括所有家中成員共同集合的資源,是比個人資源要豐富許多。

都必須正確使用,與善加利用,才能使資源達到最高功效。

由此可見,個人管理與家庭管理大部分的理念是相同的,但家庭管理比個人管理各為複雜,需要考慮到家中所有成員的共同目標、利益,而非以個人為考量,而家庭資源也比個人資源要豐富許多,因為可以結合家庭內的力量,擴展資源。

另外,決策是全家人共同決定的,必須參照成員的意見,所以決策與負責人顯得更為重要,而最後的結果是由全家人共同分擔分享,與個人決策時,個人需對自己負責的概念大不相同。

同樣的,都必須注意的是,這些資源是存在的,但並不一定顯而易見,所以必須善加利用,達到資源使用的最高功效。

 

肆、結論

家庭是由許多個人所組成的,在家庭中,許多管理的部分也必須透過個人來玩,所以,家庭成員對家庭管理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教育程度、職業、健康等都會影響到家庭管理的結果,而家庭生命週期、家庭大小、居住環境等,也都對家庭內資源管理與分配有著顯著的影響。

從上述的探討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家庭資源管理的內涵與管理程序,都是需要經過一套有效的管理方式,以達到資源利用的最高功效,然而家庭資源管理除了個人自己的價值觀、目標與標準外,也需要家庭內部成員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目標與決策方式,故家庭成員對家庭資源管理的方式與程序都有重要影響。

然而,必須思考的是,家庭資源管理的內涵雖然包括食、衣、住、行、育、樂,但是否只包括這些外顯的物質?是否還有更重要的觀念需要被教導?雖然家庭資源有這些項目,但家庭是一個動態系統,家庭內部有許多事情都會因人而異,因事不同,每個家庭的情況是不能類推到其他的家庭,所以,當我們在推廣家庭資源管理教育時,更應該去照顧到每個家庭的需要,目的不是去教導如何使用資源,而是要建立一套家庭價值觀,學習解決問題與決策的方式,創造更多的彈性,讓家庭在面對資源分配不均,或是困窘時,可以運用這套方法,讓家庭功能發揮功效,而不至於崩潰、瓦解。

最後,我們必須瞭解的是,家庭資源管理所可以教導的方式與種類,不計其數,只是觀看教育者的主要目標,是在哪種內容,故,教育者必須清楚自己的目標設定,提供受教育者最適切、最恰當的教學方式,使家庭資源管理的重要內涵能為社會大眾所瞭解。

*********************************************

http://tw.myblog.yahoo.com/jw!uXfCkzCaGRzhRYlRewfE3NUP/article?mid=1327

95上 一家庭資源與管理 →重點整理含答案8→10章

分類:生活科學系2006/12/02 22:30

家庭資源與管理1-10章 戴麗娟老師2009-06-01

http://hikaruchu.blogspot.com/2011/04/1-10-2009-06-01

2006/12/01 21:10:26 5375代轉貼

(家庭資源與管理)

◎第8章 家庭資源管理

一、單身者的困擾與迷思

單身者的困擾與迷思:p.263~265

(一)孤獨感:欠缺真正提供心靈依靠的對象,缺少家庭親情的溫暖等。

(二)一般大眾對單身者的刻板印象:

a.認為單身者等於失敗者。

b.認為單身者較優遊自在。

(三)生活角色上的衝突矛盾:選擇回到原生家庭中,與父母同住,產生生活上的衝突與矛盾。

(四)成受社會鼓勵人們結婚的壓力

(五)一般社會大眾對單身者的錯誤推斷

*一般人對單身者的迷思與事實*迷思:

1、過度依賴父母2、都較自私自利3、經濟上較為富裕

4、較為快樂5、多傾向終生不婚6、不婚是有些不正常

*事實:

1、與已婚者對父母和親友的態度並無不同

2、較已婚者更重視維繫有情

3、多數單身者年紀輕,經濟較不穩定

4、易感寂寞、沮喪、焦慮、不快樂

5、多數渴望進入婚姻6、有些是被迫單身,有些是自願單身,不婚並非不正常.

二、單身家庭的資源管理

*資源管理時應注意要點:

(一)人力資源:

1.與原生家庭親友維持良好的互動

2.創造並維持各種有意義的人際關係3.建立心理與社會的自主性4.培養興趣嗜好5.擴大生活圈

(二)物質資源:

1.維持經濟上的自主

2.做好良好的財務規劃3.做好良好的財務管理4.妥善思考居住的方式5.學習家事簡化技巧6.善用社會團體所提供之資源服務

三、單親家庭的困境與問題

*單親家庭的困境與問題 p.270~273

(一)經濟壓力問題:尤以單親母親的經濟問題更為嚴重,原因可能是由於社會上所存在的性別刻板印象所造成.

(二)父母角色過度負荷的問題:對於喪偶或是離婚所形成的單親家長來說,除了必須承擔本身心理的傷痛外,尚須面臨盡快重整心情、決定家庭未來方向、學習生活與工作中的角色適應等問題。此外,往往容易忽略本身的心理需求,因此

可能間接地增加個人心理與精神上的壓力。

*角色過度負荷:由於喪偶、離婚或未婚懷孕等因素形成單親家庭後,使得所有事務,不論是工作或家庭,皆必須由一人承擔,因此造成相當大的角色負荷。p.271

(三)子女角色適應問題:社會大眾負面印象:子女掩飾單親事實,表現退縮現象。一般家庭中,父母可提供適當的兩性角色觀摩,且男、女孩皆可透過父母親的互動,習得正確的兩性關係,就單親家庭來說,容易導致子女無法在家庭中得到適切的角色認同,對子女未來的發展產生問題。

(四)子女教養問題:男性以往長時間在外工作,與子女的相處時間較母親少,因此造成與子女的關係較不熟悉,也較不懂得如何與子女相處問題。由於單親母親必須外出工作,促使與子女相處的時間減少,對於子女的生活便較無法清楚掌握。

(五)未婚懷孕所衍生的問題:由於對兩性關係的看法不成熟、避孕知識不足、意外懷孕,或是遭受到迫害(如強暴)等,除了必須面對心理的衝擊外,尚必須面臨到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在經濟方面,可能尚未建立良好的基礎,也容易感受到相

當大的壓力存在。p.273

四、外籍配偶來台的主要動機

*外籍配偶來台的主要動機 p.277~278

(一)台灣婚姻市場的現象使然:

a.性別比例不均,男多女少的現象,使得台灣男性的擇偶機會受到排擠即「婚姻排擠」現象

b.女性大多以社經地位比自己高的男性為擇偶對象即為「婚姻坡度」現象。

c.女性選擇不結婚的比率增加,使社經地位處於劣勢的台灣男性無法順利取得台灣女性。

(二)改善家庭經濟:外籍配偶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大多不佳。

(三)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想像

(四)個人好奇心使然

五、外籍配偶家庭的困擾與問題

*外籍配偶家庭的困擾與問題 p.278~283

(一)生活適應問題:(1)語言障礙問題 (2)文化差異問題

(二)經濟衍生的家庭問題:

(1)金錢控制問題-丈夫為主要來源者,產生明顯的階級.

(2)經濟壓力問題 (3)婚姻暴力問題(三)子女教養問題:

(1)子女偏差行為問題-較沒有權力與能力.

(2)不當教養方式問題-受到原生國文化的影響、權威打罵等.

(四)人際關係建立的問題:

(1)與夫家的人際關係問題:原國籍生活文化越能與台灣地區相似,越能及早適應台灣生活。

(2)與社區居民的人際關係問題:若與夫家相處越融洽,越可能被社區居民所接受.

(3)與原國籍的聯繫互動問題:受到來台時間的長短,及夫家家庭成員是否支持而有所影響。

(五)角色適應問題:

(1)個人的角色適應問題:須有所調整,對於子女管教、家庭決策參與等,較沒有權力介入。

(2)家庭的角色適應問題:傳統對女性角色刻板期待、扮演好妻子與媳婦角色及傳宗接代等壓力。

六、老年家庭的困境與問題p.289~292

(一)經濟收入減少的影響:

*對個人來說:本人的退休金或其他收入很充裕,晚年經濟生活較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對家中有老年人的家庭言:若子女的工作收入有限,老人本身退休金又準備不足、有患有長期慢性病或需要日間長期照護時,是一種沉重的經濟負擔。

*若因家庭因素,老年父母在外租屋,或前往安養院生活,並負擔醫療費用時,是一筆龐大支出.

(二)居住安排的問題

*「養兒防老」與「三代同堂」的觀念,事實上已受到相當程度的挑戰。

*若老年人與子女不住在一起,彼此居住地點的距離問題,就是影響聯繫探訪的關鍵。

(三)婚姻調適問題

1、退休的夫妻雙方無法在家事處理上取得共識。

2、夫妻中的一方得了長期性的疾病需要照顧時。

3、夫妻的一方對性的興趣減少,或對個人性能力產生無能感的懷疑時。

4、由於疾病而無法有性行為時。

以上狀況,都有可能影響夫妻間的情感,需要退休夫妻共同面對與調適。

(四)疾病的影響:*如何以積極的心態與行為來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五)配偶死亡的調適:*老年喪偶對男性的打擊較女性打擊嚴重。

原因:1.可能必須學習如何處理瑣碎的家務工作。

2.已建立的依賴互動關係,一旦妻子過世,常有不知所錯的空虛寂寞感。

3.傳統觀念都是男性應較堅強,因此男性通常不知如何紓解情緒,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巨大壓力。

◎第9章 社會資源網絡

一、社會資源的定義P307

*社會資源的定義:p.307

(一)狹義性的社會資源:指為因應社會需要,滿足社會需求,由「非政府機構」所提供的所有有形的物質資源,與無形的精神資源而言。

(二)廣義性的社會資源:因應社會需要,滿足社會需求,有助社會服務實施各種有形與無形資源而言,包括「政府機構」、「民間團體」、或「個人」提供各式資源或服務。

*就福利服務供需面考量:「社會資源」應包涵「政府」、「民間」與「個人」三方面提供有形與無形資源.三者間應達成一完整、周延,相互配合互補關係,幫助家庭解決更多問題,達成最大的效益。

二、社會資源網絡的建構與應用P314

*社會資源網絡的建立 p.314~315

*使資源網絡的效益發揮最大功能的因素:

1、建立以個人或家庭為中心的個人網絡

2、發展志工聯繫網絡3、結合社會互助團體網絡4、增強社區聯繫網絡

三、社會資源的應用步驟: p.315~317

(一)搜尋資源:報章、網路、電視、親友等,來蒐集有關社會資源的訊息。

(二)整理資源:可使用標籤紙、檔案夾、整理架、或不同抽屜分類。

(三)規劃資源:根據家庭成員的需求,規劃在未來適當的時機使用資源。

(四)運用資源:應根據個人與家庭的需求與目標加以妥善運用。

(五)評鑑資源使用的成效:以改善未來資源使用的方式,或另外尋求其他更合適的社會資源。

◎第10章 家庭生活品質

一、生活品質的定義P341、指標的意義

*生活品質生活品質簡稱QOL。P.341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指個人在所生活的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感受程度,這種感受與個人的目標、期望、標準、關心等方面有關,包括一個人在「生理健康」、「心

理健康」「獨立程度」、「社會關係」、「個人信念」、「環境」6大方面。

*總括生活品質:一個人對於其生活狀況所做的整體性評估,包括主觀感受、客觀衡量。p.342

*生活品質的評估方式分:客觀指標、主觀指標(知覺指標)。

*指標:指標可以顯示某種系統的特性、健康情形、現況形貌或表現的統計量數。p.342

*指標具有之特性:

1、能指出普遍的狀態,但未必具有高度的科學精確性。

2、統計上的變項不全是指標:指標的變項只能反應社會的特定層面,但指標結合概念的變項,呈現制度的縮影。

*不是所有的統計量都是指標,指標必須要有一參照點或基準,用以檢測其統計數量。

3、指標是可以量化的數字,必須根據建構的法則解釋指標的意義:

*指標的值僅表示一種量數,對數字的解釋,研究者需賦予意義。

4、指標是一種暫時性的數值。

5、指標是理論發展的起點。

二、生活品質指標的定義1.客觀指標2.主觀指標

1、客觀指標:指有明確、特定的標準可以依循,是指計算人類環境中有用的物品、建構好的生活的物質條件、或描述大多數人的一般狀況,如國民生產毛額、經濟成長指標等。個人福祉測量,應從生活的狀況及生活環境中來描述,而不是只有主觀的評估一個人的生活。

2、主觀指標(知覺指標):沒有明確的標準或特定的準則可以依循,是以衡量個人對於自己生活狀況及滿意的知覺,企圖測量的是生活經驗,而不是生活實況。p.344~345

*綜合而言:「客觀指標」:含有可量化的特質。

「主觀指標」:在衡量個人對生活狀況及滿以的知覺。

「生活品質」:是客觀外在的生活實際狀況,及主觀內在需透過知覺才可發覺的生活滿意。

*主觀生活品質的研究多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要衡量社會發展的程度,可以從客觀、集體的「社會指標」或「社會經濟指標」著手。

*客觀的集體指標包括:人口特質、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婦女地位、經濟情況、政治參與、文化多樣性、福利措施等。涵蓋:安全、環境、工作、學校、社會、文化休閒等生活

三、家庭生活品質的意涵p350~352

家庭生活品質定義::家庭需求被滿足、家庭成員享受他們相聚在一起的生活、而且有機會做對他們而言重要的事情。家庭品質的基本要求,乃在於家庭成員的需求先要被滿足,而且是家庭認為重要的需求。需求分為主、客觀兩個面向。

四、家庭生活品質的變遷p.352

生活品質的變遷:p.352

(一)從學術研究觀點分析:儘管客觀生活品質綜合指數有持續改善的趨勢,但是人民主觀生活滿意確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主客觀生活品質差距擴大現象,發生在:「客觀就業機會品質、主觀工作狀況滿意度」、「客觀健康水準、主觀健康滿意度」、「客觀教育發展品質、主觀教育狀況滿意度」、「客觀休閒生活品質、主觀休閒滿意度」等面向。p.352

(二)從國民生活指標綜合指數分析:行政院主計處2004年國民生活指標體系包含:健康、環境、公共安全、經濟安定、家庭生活、工作生活、學習生活、社會參與、文化休閒等9個領域。

*逐漸下降的有:健康、經濟安定、家庭生活、文化休閒.

*逐年提升的有:環境、社會參與.

*呈現起起伏伏的為:公共安全、工作生活、學習生活

(三)從國民生活狀況調查分析 p.354

1、2003年調查結果:*國民對自己目前生活各項層面之滿意度,以與父母關係及親子關係最高,達九成五。夫妻生活滿意度九成三,對自己健康狀況滿意度八成三。

*不滿意比例:以財務狀況46.7%最多,其次休閒生活32.1%,再其次社會交

際26.0%及工作狀況23.8%。

2、近十年的變遷:*對夫妻生活、與父母關係、親子關係的滿意率最高,近年逐年提升。顯示,民眾對自己能掌握的生活議題較為滿意。

*2002年及2003年調查結果,2003年對生活滿意度,除親子關係、

與鄰居相處兩項外,皆較2002年為低,其中社交活動、工作狀況下滑幅度

還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四)家庭生活品質的變遷

1、國民生活品質指標 p.356

*國人整體家庭生活品質有逐年下滑趨勢。

*單親家庭比率、有偶人口離婚率、受虐兒比率逐年提升。

*平均每人居住面積、租金占家庭可支配所得比率則呈現穩定狀態。

2、國民生活狀況調查—家庭生活近十年變遷:

國民對未來生活最憂心的問題,以財務問題占最多,其次是事業問題及小孩教養問題。

五、提升家庭生活品質的資源p358

一、個人與家庭資源:p.359

(1)經濟資源:具有經濟價值的物質資源,如:金錢、物品等。這些資源充足,可以提升經濟安定、居住品質、休閒生活等滿意度,以提升生活品質。

(2)非經濟資源:不具有具體形式、不具有經濟生產與服務的無形資源,包括:情感、時間、精力等。

具有高品質、積極、正向的精神資源,可以建立人際間的親密關係、積極參與學習

與社會活動等,減少單親、不再有受虐兒等家爆發生。

二、政府資源:p.359~362

(1)公共設施 (2)服務與醫療機構 (3)提供學習活動單位

(4)法令政策:

1、經濟補助的法令政策:特殊境遇婦女家庭扶助條例、青輔會青年創業貸款、助學貸款等

2、保護生活法令政策:兩性工作平等法、家庭教育法、老人福利法、兒童及青少年福利法、家暴防治法等.

三、民間機構資源:包括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簡稱NPO)、非政府組織(簡稱NGO):

*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主要提供協助,不是營利,不只提供學習活動,甚至經濟協助

四、科技產品資源 p.362~363

*改善家務工作的科技產品如:洗衣機、吸塵器等。

*電視、電腦讓人們快速獲得訊息,快速完成工作。

*食品科技、醫療科技產品:讓人吃得健康又延年益壽。

*交通科技產品:讓人環遊世界的夢想成真。

*通訊產品:讓人的聯絡無遠弗屆。

*數位科技:如數位相機讓家庭可以紀錄家人的生活故事。

*塑膠貨幣:讓我們免去消費帶著大疊現金。

*網路購物:讓我們不出門也可享受物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