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與輔導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

2012年11月18日星期日hoy學長整理(空大書香園地)

第十一章 青少年問題面面觀

※試述影響青少年問題發生的原因?(96年)

(一)個人因素

1.個人生理因素:如遺傳基因影響智力或其他生理發展遲滯、過快、匱乏或對生理不利因素,或先天犯罪傾向或後天腦部受傷或其他意外因素引起之生理傷害。

2.個人心理因素:如人格發展不利因素包括幼年重大創傷經驗或變故。

(二)家庭因素

1.夫妻失和影響子女人格發展

2.破碎家庭,如離婚、遺棄、死亡影響子女失怙

3.父母不良習性,如吸毒、酗酒或從事不正當營業。

4.家庭經濟貧窮以至影響對子女照顧。

5.父母管教態度偏頗,如偏心、溺愛、過嚴過鬆或不管。

(三)學校因素

1.師生關係不適應引發學習抗拒。

2.學校課程缺乏彈性。

3.教師管教態度不當,獎懲方法不當。

4.教師情緒不穩,引發師生衝突。

5.班級人際關係不良,或遭到同儕排斥。

6.學習成績低落引發排斥學習興趣

7.學校功課壓力過大引發拒學或懼學

8.同學暴力或威脅而懼學

9.同學間兩性人際關係因擾如單戀、失戀或三角關係。

(四)社會關係

1.社會經濟衰退引發家庭經濟困境,父母忙於工作未能妥善管教子女甚至失學。

2.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如一味追求流行影響學業。

3.被不良組織或幫派吸收影響學業。

4.社會媒體之不當刺激及示範,影響其行為學習。

(五)發展因素

1.青少年生理發展遲滯。

2.青少年心理發展任務之未能達成。

※吞世代:有小大人之稱,由於他們提前了解接觸了更多事物,在他們思想就是要活在當下,自然也就是缺乏彈性。

※台灣青少年犯罪概況?(95年)

一、多量化:指青少年犯罪者,少年犯罪人口率都有增加的趨勢。

二、暴力化:指少年暴力犯罪者的數量、少年暴力犯罪人口率都有增加的趨勢。

三、一般化:指少年犯罪者的家庭經濟狀況為小康與中產以上者有增加的趨勢。

四、女性少年犯增加:指女性少年犯罪者的數量、女性少年犯罪者占少年犯罪之比率都有增加的趨勢。

五、少年竊盜犯仍居首位:指少年竊盜犯罪嫌疑者的數量、所佔比率都有增加的趨勢。

※試述我國青少年面對的十大難題為何?(95年)

一、大環境壓力引發問題

二、家庭之困境問題

三、兩性交往及性侵害問題

四、教育問題

五、多元社會價值觀分歧之適應問題。

六、少年犯罪校園暴力之威脅

七、國家認同之迷惑。

八、藥物濫用、網路上癮,電玩上癮之氾濫及影響

九、心理適應、精神疾病問題。

十、生涯問題。

※試述青少年的支持系統(支持網路)有那些?

1.自我支持系統:指少年自我概念及處理情緒壓力的方式

2.家庭支持系統:指父母管教、家庭氣氛、家人關係及角色負荷程度。

3.社會支持系統:

(1)經濟:指急難時,親戚、朋友、同學、老師、福利機構提供之金錢、物質方面的協助。

(2)情緒:指快樂、痛苦時,親戚、朋友、同學、老師、福利機構提供之精神支持。

(3)服務:指需協助時,親戚、朋友、同學、老師、福利機構提供服務的程度。

※試述如何建立青少年輔導網路系統?

(1)教育系統(含各級學校與教育行政機構)。

(2)主要之社會整合系統:含

1.社會支援系統,如家庭、親屬朋友

2.社區資源網路,如農會、工會、同業工會、宗教組統系統及其他社區資源。

3.危機處理系統:包括醫療網路及社會輔導網路,張老師、生命線、少輔會。

※反社會行為:係指違反社會規範之行為。(95年)

※非社會行為:即其行為有異於常態或有心理或社會偏差之行為傾向。

第十二章 青少年輔導策略

※青少年:定義為15~24歲的人口族群。

※試述聯合國青少年政策,應達成的目的為何?

一、減少青少年無防禦能力。

二、增加青少年的支持系統

三、協助青少年發展人類與社會認同

四、幫助青少年有穩家的生涯開展

※試述歐盟的青少年政策為何?

一、青少年事務運作原則與機制

二、變化中青少年生涯轉換與因應。

三、青少年自主與自立兼顧。

四、非正式教育系統服務的提供

五、注重青少年的參與

六、青少年就業政策的擬訂

七、種族排除與仇外之杜絕

八、青少年計畫之策畫及執行。

※試述我國青少年政策白皮書網領之分析

一、重視青少年是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需要國家重視與關懷。

二、肯定青少年適切發展,才能確保國家社會的長遠發展。

三、確定青少年之良好發展,為社會改善之契機。

※青少年政策白皮書之政策主軸

1.投資青少年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

2.投資青少年參與,催生積極公民社會

3.投資青少年健康,營週優質生活:

4.投資青少年保護,強化社會和諧

※我國青少年政策之省思

一、跳脫投資,無條件之關懷

二、加強「同儕輔導」及「自我成長」教育

三、多元文化教育之加強

四、境養優質成年人終身學習

五、青少年資源網之建構

六、全方位青少年之關懷尤其弱勢青少年

七、社會公眾人物之身教。

八、媒體之自律及公正性

※偏差行為:個人行為顯著地偏離常態,並且妨礙其生活適應者。

※試述青少年偏差行形成之因素(95年)

1.學校因素2.家庭因素3.社會因素4.個人特質之因素

第十三章 青少年輔導方法與校園危機處理

※青少年次文化的特徵:

1.是一種社會變遷的新產物

2.是一種橫斷性的次文化

3.是同齡同質之次文化、行為取向易受同儕認同影響

4.為一種寄生於主流文化之次級文化不能獨立。

※青少年次文化之重要內涵

1.獨特之價值與規範。2.特殊之暗語3.易大眾傳播之影響

4.注重流行風尚5.重視同儕歸屬6.特定身分標準,不同於社會之標準7.同儕支持;8.滿足特殊需求。

※試述「新人類」之社會意識

1.「新人類」似乎較缺乏對別人的信任,尤其女性「新人類」尤然。

2.「新人類」對所謂異己或異端並沒有展現出特別的包容度;對「性關係」並沒有特別的開放。

3.「新人類」對臺灣貧富不均此社會問題之嚴重程度有相當的敏感,社會福利之不滿也特別深刻。

4.「新人類」嚮往之社會福利,傾向於強調政府之福利角色,以及對平等權、工作權和安養權之保障。

※試述一般性策略之青少年輔導方法。

一、關係建立二、認知三、制約學習四、模仿五、環境改變

六、自制七、教育八、支持九、其他少年輔導相關事宜

※自我傷害的定義:

當一個人有意的想對自己的身體做出傷害的行為時,而此企圖以行為表現時,稱之

※試述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的分類:

1.自殺:以自己的意願與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

2.企圖自殺:以自己的意煩與手段企圖,嘗試結束自己的生命,但並不成功。

3.自我傷害:以任何方式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沒有清楚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意識。

4.攻擊行為:有意的傷害他人身心侹康,甚至危及生命的行為。

5.憂鬱反應:情緒上感覺失落沮喪、傷心、悲淒、思想上出現「沒有失望」,「我有罪惡」的想法、行為上表現「突然異乎尋常的行為」、「濫用酒精或藥物」、「攻擊他人」等行為。

※試述青少年產生「自我傷害」行為可能的原因?

1.身體健康因素:如久病不癒

2.心理的重大喪失:如失去心愛的寵物或特具意義的物品、失去重要親人、要好朋友的爭吵或分手等。

3.學業或工作上的失敗:如考試成績的重大退歩、參與某些競賽的失敗。

4.自我成長的危機與困擾:如青少年期身心發展的不平衡、缺乏信心。

5.同儕團體的排斥、或同儕團體的不當次文化。

青少年與兒童「自我傷害」(自殺)之警訊?

1.語言上的線索:表現出想死的念頭,可能由言語中表示,也可能在作文、週記、信件中顯現。

2.行為上的線索:

(1)突然的、明顯的行為改變。

(2)出現與上課或學習方面行為上之問題

(3)放棄人擁有的財務

(4)突然增加酒精或藥物的濫用。

3.環境上的線索:

(1)重要人際關係的結束

(2)家庭發生重大事故。如搬家、財務困難。

(3)顯現對環境的不良適應。並因而失去信心。

4.併發性的線索:

(1)社交行為的退縮 (2)顯現出憂鬱的徵兆(3)情緒不穩定。

(4)睡眠、飲食規則變的紊亂、失眠、顯得疲乏、身體有不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