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教育社會學的期末重點回顧 黃恆老師 2006-06-14

  期末考將屆,為加強同學印象,特別作「教育社會學的期末重點回顧」一文,希望對同學在複習與準備上有所助益。

教育社會學的期末重點回顧

教育社會學的後半部分談到兩個核心主題:學校系統和教室系統,並綜合全書重點,對於當代大家關切的兩大教育議題進行分析。本文就依書中章節,在期末考前作個重點回顧,無非希望藉由這樣扼要的敘述,來引發同學再次思考與增加學習印象。

首先,第四章「學校系統」所談的重點,是從鉅觀的角度來對「學校」此一

系統進行社會學的分析。其中主要內容談的是:學校有什麼樣的獨特面貌與組織,學校有什麼樣的文化內容要如何設計,學校如何有效的領導與運作,教育人員應如何提高專業化與培養專業素養等方面問題。

其中在第一節學校組織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學校有什麼不同於其他社會組織的獨特面貌,學校在初級與次級團體、正式與非正式組織中的屬性,什麼是科層體制,學校與科層體制間有什麼樣的的關係等。

在第二節的學校文化方面,值得留意的是學校文化有哪些特性,學校文化包括哪些的主要內容,學校文化要重視什麼樣的教育設計等。

至於第三節的學校領導與運作方面,值得重視的是:一個有效能的學校應該具備哪些特徵,學校領導方式有哪幾種類型,如何從「鬆散結合」與「雙重系統」的角度來看待學校這個特別的組織,學校領導者應該用怎麼樣的權力類型才能使得教師受到感召而有道德型的參與,校園中有哪些重要的人際關係,彼此應如何相處才能發揮好的教育功能等。

最後在第四節的教育人員專業化方面,值得把握的是:專業有哪些重要的規準,教師人員是否合於這些規準,教師職業社會化有哪些重要內容,在養成教師 的職業社會化歷程有哪些重要階段等。

其次,第五章的重點是從微觀的角度來對學校中的「教室」此一系統進行社會學分析。其中主要內容談的是:班級如何是一個社會系統,班級中的學生有哪些角色與次文化,教師有什麼樣的的角色和師生關係,課程與教學法如何在教室中轉化等方面問題。

在第一節的班級社會系統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班級社會系統中所存在的角色、角色期望與角色組合的關係,班級系統有什麼樣的社會功能,在班級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哪些成人社會角色必具的特質等。

在第二節的學生角色與次文化方面,值得留意的是:學生角色怎麼在切身的三重社會群體中游移,學生怎麼樣從週遭的重要他人中尋求角色認同,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影響到學生的角色扮演,學生同儕團體有哪些特質使他們樂在其中,學生同儕次文化有哪些功能等。

在第三節教師的角色與師生關係方面,值得重視的是:教師在教室中會面臨哪些角色衝突,教師擁有哪些權威,應如何善用,教師在教室中的影響限度受到哪些因素左右,師生關係有什麼樣的社會基礎,如何建立專業的師生關係以有效達成教育功能等。

在第四節的課程與教學法方面,值得把握的是:知識社會學興起強調知識社會性的重要意義何在,課程有哪些類型,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教學法的演進與其所具有的社會意義等。

最後,第六章的重點是對當代兩大教育議題:「全球化」與「教育機會擴充」來進行社會學分析。

在第一節中主要談全球化與教育方面,特別要注意的是:全球化對於教育政策有哪些影響,全球化對於學校教育也有哪些影響等。

在第二節則介紹學習機會的擴充方面,要加以把握的是:當代學習機會在高等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擴充,在成人教育方面有哪些的擴充,行動科技的發展,其特性與對學校教育有什麼樣的影響,學習機會的擴充對於階級、性別、貧窮、科技等社會問題有什麼樣的影響,什麼是數位落差等。

回顧期中考後的學習,如果你能夠清楚回答上面的問題,對其中專有名詞的意義也能把握,相信在準備功夫上,已雖不中亦不遠了。

祝福大家把握時間善加準備,再回首,輕舟已過萬重山。

標題 「教育社會學」網路評量題目10-17講

bluestone 2006-06-14

教育社會學第10講評量題目

【4】1.以下何者是學校和其他的社會組織比較起來所具有的獨特面貌?

(1).學校組織目標複雜而抽象容易具體實現

(2).學校措施關係全民福祉不容易遭受社會批評

(3).學校教育以服務為宗旨可以營利為目的

(4).學校承擔社會的根本功能。

【3】2.獨特的學生同輩文化,其發展教師或學校不易著力,但是卻可以加以了解與適度的運用,使其朝向於有利教學目標的方向發展。以下何者為不適合運用來引導學生同輩文化於合宜方向的方法?

(1).競爭;

(2).施予壓力;

(3).排斥禁止;

(4).認同。

【1】3.一個大社會中的次社會或次團體成員所形成的一套特殊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包括思想、態度、習慣、信仰與生活方式…等。它們與社會整體文化有關,卻又有其獨特的性質,我們稱之為:

(1).次文化

(2).同儕文化

(3).社會化

(4).文化習俗。

【4】4.一般學校正式文化的特性,主要可以歸納為

(1).教育導向、成就導向、社區導向、形式主義

(2).教育導向、成就導向、兒童導向、實質主義

(3).教育導向、成就導向、活動導向、人本主義

(4).教育導向、成就導向、規則導向、形式主義

【1】5.學校文化是由各類因素所形成,下列何者不包括在其中?

(1).大眾傳播文化

(2).學校行政文化

(3).社區文化

(4).學校物質環境。

教育社會學第11講評量題目

【3】1.學校領導的關鍵人物是誰?

(1).教師

(2).家長會長

(3).校長

(4).教務主任。

【3】2.重視集合眾人的力量來奉行法令,共同推動校務,著重學校任務的達成的是

(1).權威式領導

(2).關係取向的領導

(3).任務取向的領導

(4).專業領導。

【4】3.雙重系統理論指出:學校行政系統中,具有兩種系統並存的現象,是指哪兩個系統?

(1).教師與學生

(2).行政人員與社區人士

(3).校長與家長

(4).教學事務與非教學事務。

【4】4.對於學校鬆散系統方面的專業人員,應該避免採行的領導行為是

(1).鼓勵

(2).精神感召

(3).增加榮譽

(4).強制要求。

【3】5.學校組織依其著重的目的,比較屬於下列何種組織:

(1).強制型組織

(2).功利型組織

(3).規範型組織

(4).福利型組織。

教育社會學第12講評量題目

【3】1.下列何者不是專業的規準?

(1).專業工作必須運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

(2).專業工作人員必須經過長期的專門訓練

(3).專業工作必須強調服務的觀念,但是也要計較經濟報酬

(4).專業人員必須享有相當的獨立自主權。

【1】2.教育如果失敗了,社會通常會怪罪學校或教師,而較少怪罪家長或其他社會人士,除了因為教師具備教育的專業能力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

(1).教師受到社會責任的付託

(2).教師擔負所有的教育責任

(3).教師有教育愛

(4).教師是成人社會的代表。

【4】3.教師專業態度的培養,可以從哪三個方面來進行

(1).道德、價值觀與習慣

(2).道德、價值觀與修養

(3).修身、精進、佈施

(4).認知、價值觀與行為。

【4】4.就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能方面來說,要成為合格而勝任的教育工作者,以下何者不是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知識與技能?

(1).專門學科的專業知識

(2).教學的專業技能

(3).行政管理的知識

(4).查閱資料的研究能力。

【2】5.在教師的正式職業社會化過程中,教師的在職進修制度就是一種主要的

(1).預期的社會化階段

(2).繼續的社會化階段

(3).實習的社會化階段

(4).非正式的職業社會化階段。

教育社會學第13講評量題目

【4】1.在班級制度中,最主要兩個互補的角色組合人物是:

(1).校長與教師

(2).教師與家長

(3).男學生與女學生

(4).教師與學生。

【1】2.在教學情境中,師生可以因應需要做一些調整或改變,如果改變的途徑在約束個人情意的傾向,以適應團體規範的要求,這種過程稱之為:

(1).人格社會化

(2).角色人格化

(3).角色組合化

(4).人格統整化。

【3】3.社會對於如何才是稱職的學生,有一套特別的規範來加以期待,這些規範包括遵守學校各種行為規約、以學習為日常重要工作等,這一套對於學生行為模式與價值規範的要求,稱之為:

(1).角色組合

(2).角色衝突

(3).角色期望

(4).角色關聯。

【2】4.學生的生活世界中,他的角色往往游移於切身的三重社會群體之間,下列何者不是該三重社會群體?

(1).學校

(2).社團

(3).家庭

(4).同儕團體。

【4】5.下列何者不是學生同儕次文化的功能,則包括:

(1).協助社會化

(2).協助了解社會差異

(3).提供行為參照標準

(4).不具有潛在課程的作用

教育社會學第14講評量題目

【4】1.教師的教室行為上,有不同的角色偏重型態,其中強調教師除教學角色外,亦應負起控制學生行為的功能的是:

(1).知識型

(2).社會型

(3).評量型生

(4).領導型。

【2】2.教師在校內外可能同時扮演兩種以上的角色,彼此之間無法兼顧所產生的衝突。稱為:

(1).角色內衝突

(2).角色間衝突

(3).角色組合衝突

(4).角色義務衝突。

【3】3.就現代社會組織的發展趨勢,現代教師應該強調的主要權威來源是:

(1).傳統權威

(2).人格感召權威

(3).法理權威

(4).地位權威。

【2】4.師生關係的社會基礎中,何者不是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因素?

(1).教師的聲望地位

(2).學生的聲望地位

(3).教師的角色觀念

(4).學生的社經背景。

【1】5.師生之間應該維持怎樣的制度領導關係,最能增進教學效率?

(1).專業的領導的關係

(2).權威的領導關係

(3).法定的領導關係

(4).親密的領導關係。

教育社會學第15講評量題目

【3】1.一九七○年代之後,教育社會學的發展從過去著重在制度和人方面的分析,轉而兼重另一個重要領域,就是對於「知識」的分析。對於知識是如何形成,如何建構,如何傳遞提及如何評鑑產生興趣,導致什麼學術的興起?

(1).政治社會學

(2).經濟社會學

(3).知識社會學

(4).人文社會學。

【2】2.下列何者不是課程的要素?

(1).科目

(2).教學法

(3).經驗

(4).目標。

【2】3.以下有關知識社會學的敘述何者為非?

(1).課程本身不可能是「價值中立」的

(2).課程形成的過程中與階級利益、經濟利益與文化分配等問題無關

(3).課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性的活動

(4).在課程決定過程中有著政治權力的衝突問題。

【4】4.政治的力量會透過各種不同的利益團體,滲入學校課程的決定過程之中,因而學校課程並非全然價值中立的理性產物。但是外部力量並非全然可以完全掌控其最後的實踐結果,因為:

(1).政治力量進不了校園

(2).學校中還有很多空無課程

(3).學生可以看各種課外書籍

(4).課程的實踐必須透過教師的轉化與學生的學習適應過程。

【1】5.在科目之間處於弱分類的密切關係,彼此之間的疆界不甚明確,而且重視教師彼此相互之間的聯繫這種課程稱為:

(1).統整型課程

(2).聚集型課程

(3).外顯課程

(4).潛在課程。

【3】6.以下有關潛在課程的敘述何者為正確?

(1).比較屬於知識方面的學習

(2).比正式課程沒有影響力

(3).可能是普遍或系統的學習,也可能屬於個別或偶發的學習

(4).來源都在學校的體制之中。

【3】7.最符合社會性的教學法是:

(1).競爭式教學法

(2).個別化教學法

(3).合作式教學法

(4).教師中心教學法。

教育社會學第16講評量題目

【1】1.有關全球化的觀念,以下何者為誤?

(1).全球化使各國人口遷徙的現象減少;

(2).全球化使一些國家的政府權勢減弱了;

(3).全球化使彈性化的工作型態加速發展;

(4).全球化係受到科技發展的影響。

【3】2.有關全球化與教育政策,以下何者為誤?

(1).全球化使教育當局重視數位學習;

(2).全球化使教育當局重視移民教育;

(3).全球化使教育當局更加控制學位的授與;

(4).全球化使教育當局重視各學學習機會的提供。

【4】3.有關全球化與學校教育,以下何者為誤?

(1).全球化使學校加強學生對全球化、多元文化的了解;

(2).全球化使學校的課程強調創造力的重要性;

(3).全球化使學校重視學生未來工作生產力的培訓;

(4).全球化使學校更重視學校行政人員的操守。

【1】4.有關全球化與國際比較教育,以下何者為誤?

(1).全球化窄化了比較教育的研究題材;

(2).全球化使國際性的教育評量有所發展;

(3).全球化促進了國際性教育研究機構的設立;

(4).全球化使各國教育學者更加交流。

【2】5.有關全球化與教育,以下何者為誤?

(1).教育可以促進個人因應全球化的能力;

(2).全球化使教育機會更加均等;

(3).教育可以加速社會全球化的腳步;

(4).全球化為教育界帶來機會,也帶來危機。

教育社會學第17講評量題目

【2】1.以下何者為誤?

(1).當代學習機會的擴充使我國的教育機構面臨外國的學校來台招生的衝擊;

(2).當代的學習機會擴充以義務教育的發展最為明顯;

(3).當代學習機會的擴充強調教育與工作、知識的關係;

(4).當代學習機會的擴充使高等教育成為大眾化。

【4】2.以下何者為誤?

(1).學習機會的擴充促使成人教育加速發展;

(2).學習機會的擴充使非正規的學習加速發展;

(3).行動科技的發展可使學生、老師、家長無時無刻都連在一起;

(4).行動科技所具有的行動性特質並未與學校所具有的固定性特質相對立。

【1】3.以下何者為誤?

(1).「擴大參與」此一概念主要針對的是一般高中畢業生的升學問題;

(2).「擴大參與」此一概念的提倡係企圖減緩「社會排斥」的現象;

(3).「擴大參與」此一概念不僅指的是學習人數的增加,而且強調擴充的是過去受到忽視的人們的學習機會;

(4).「擴大參與」此一概念的出現使教育機構重新檢視招生的策略。

【3】4.以下何者為誤?

(1).學習機會擴充彰顯出學習者的個人主導性;

(2).學習機會可在社區加以擴充;

(3).推動學習機會的擴充與職場無關;

(4).地方政府可以影響學習機會的擴充。

【1】5.以下何者為誤?

(1).新科技在已開發國家的快速發展使全球的數位落差現象有減緩的現象;

(2).學習機會的擴充使女性受益;

(3).學習機會擴充的政策可使貧窮者有機會脫貧;

(4).在學習機會擴充的當代,勞工階級的子女較易進入學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