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下 成人問題與諮商 風車學長提

第一章心理適應問題與諮商
成人:青春期之後,不再參與全時正規的學校教育,且能負起成人生活的角色或己達法律或社會所認定的年齡,具有成人權利、義務和責任的人。
生活角色:成年期是個人所扮演的日益分化和複雜的一系列角色。
包括社會角色、性別角色的認同,成年期扮演多種角色,增加自我實現的機會,也接觸不同的社會需求。
社會時鐘:生活事件如結婚、養育子女、退休等在社會階層團體會有適齡傾向,尤其現代社會變化迅速,社會時鐘不斷調整,成人的年齡規範與年齡期望也隨之改變。
生命過程:即工作與家庭生活階段順序之排列。生命過程中聯繫生涯的關係如圖p4
生命過程有幾個要點:即[成年期的指標]
1每個人之生活過程是一種適應模式
2職業機遇、教育條件和同族群人數的差異是可能影響生活經歷模式的三個族群因素
3不同佃齡階段的人對事件有不同的看法
4個人的早期經驗將影響其當前的選擇
5適應模式的整體概觀包括年齡增長的生理過程、生物歷程、其他因素如發展任務、心理社會危機及種種經歷。
[成年期的身心狀態:]
1. 成年期的生理狀況:生物學上的老化是因加齡而產生變化,約25歲達到頂點,40歲中段后急速衰退。
2. 成年期的心智能力:隨著加齡生理現象而心理結構趨於緩增,智力的若干層面未必在青年期就停止。
卡特爾&赫恩將智力分為
A. 流動性智力- 是形成智力發展基礎的能力,處理陌生題材時有用,例如攝取各種訊息、記憶、使用它的能力屬於此。
B. 結晶性智力-是與社會教育、文化有關聯的能力,社會生活上所需要的知識、經驗有關的能力。
【成人在生涯發展上的定位如何】
Δ生涯發展概念之抬頭一方面對於老年期並非衰退期,有些功能還超過青年期故成年期存在與功能也需要重新受到評估;另一方面過去的發展觀念有些已經無法適用故需作重新評估,例如發展不用特殊的成熟狀態來劃分,而以生涯過程的觀念來說明,成人的發展也重新被評估。
Δ生涯發展心理學可能使過去以年齡劃分的發展心理學的架構重新建構。
但生涯發展心理學仍然有幾個問題:
(其一)是生涯發展理論的欠缺。
在若干理論中只有埃力克遜對人的發展做整體的敘述
(其二)是重新檢討發展階段。
結婚年齡延後,如果成年期後不與配偶同居及生育子女,則發展任務對他們都將毫無意義可言。
【生涯發展之問題:】
生涯發展心理學可能使過去以年齡劃分的發展心理學架構重新建構。
1. 生涯發展理論的欠缺:各派見解不一,仍有待日後的理論建構。
2. 重新檢討發展階段:社會環境的影響,使所謂的「階段」有些牽強,單身人口上升則傳統婚姻制度下的成人發展階段任務變成無意義可言。

【生涯發展涵義】
Δ從受精到死亡的全程之發展變化的整個生涯為對象的發展觀念。
Δ受到重視的背景是對於成人發展或加齡的關心,最重要的因素莫過於「人口高齡化」
【家族發展階段:】
成人期的發展任務1哈維格斯特之2埃立克遜3雷文遜     
【哈維格斯特所說的成年期發展任務有哪些 P12】
Δ哈維格斯特最大的貢獻是提出發展任務的概念
Δ人的健全發展每一階段都有應該達成的任務,如果順利完成,則下一階段較易達成。
Δ哈氏將成年期分為「成人期初期」&「中年期」「成人期初期」發展任務:1擇偶2學習與配偶生活3家族組成4養育子女5家管6職業生活7盡市民責任8參與社交活動「中年期」發展任務:1盡公民責任2奠定生活經濟基準3養育子4休閒時間5與配偶相處6適應中年生理變化7適應年老父母
【埃立克遜所說的成年期發展任務有哪些內容 P13】
Δ埃立克遜提倡形成發展論,順乎人生週期發展的心理社會人格發展理論。
Δ提出人生週期的概念,以各階段應該解決之階段獨特的發展任務來表示。
Δ發展任務分為八階段。
Δ埃立克遜的成人兩階段論之概念後來又有擴充的嘗認為成人中期所面對的任務包括
1. 智慧的尊重對體力的尊重。
2. 社會的人際關係對性的人際關係
3. 情緒線索的彈性對貧乏
4. 心理上的彈性對僵硬

【雷文遜的成年期發展任務有哪些內容P15】
Δ雷文遜提倡成人期發展階段論
Δ發展變化的基礎就是個人「生活結構」的變化。
「生活結構」:某人在某一階段的生活之基本模式或設計
他以生活結構概念去分析個人與外界的相互關係,發現
1. 每個人的生活結構均是成人期經過比較有次序的階段發展出來的
2.成人期生活結構之發展是穩定期和過渡期交互出現的
Δ成人不可能過著充分發揮自己各層面之生活,到底重視那一個層面,使其優先,將決定成人期各階段的生活結構。
Δ他認為中年期的任務是「年輕與老化」「男性化與女性化」「破壞與創造」「愛戀與分離」等基本對立,能依自己適當方式解決並整合於自己內部將可發揮自己的能力。
Δ雷文遜的成人期發展任務:
1成年過渡期(17~22):告別未成年期,踏入成人的時間
2成年前期:a邁入成人世界時間(22.28):形成連繫自我與大人社會間的暫時生活結構
b卅歲過渡期(28~33):改變成年期最初的生活結構
C建立家庭期(33~40):投入工作、關心家族、適應社會生活時期
3中年期:a人生過半期(40~45)重要轉捩點,檢討自己的選擇
b邁入中年期(45~50)成熟與生產性、生活的滿足感
c五十歲過渡期(50~55)修正現實生活結構
d中年隆盛期(55~60):形成中年期第二次生活結構
60~65即邁向老年的過渡期 。
【成人問題的特徵為何P18】
(一) 成人前期的問題(22歲左右):
1適應社會生活的問題-現代教育制度以產業社會的適應為目的而成的,與社會生活脫節,故成人前期需面對適應社會生活之新問題。
2工作與家庭兩立的問題-現代產業社會之特徵是管理化與資訊化,一方面要求積極參與專業化的職業,一方面又要求家庭管理的適當運作,尤對婦女就業來說工作和家庭如何兩立成為問題。
3性別認同的問題-成人前期是考驗青年期發展任務達成度的時期,成家與男性認同確立有密切之關聯 ,此認同建立在青年後期「確立男性角色」、「從父母自主」的前提之下。
(二) 成人中期的問題(40~60):
Δ最近的成人發展之研究最重視的是中年期,因為中年期在生理、心理、社會層面的問題都比成人前期容易明顯化。
Δ中年期是生命週期中重要的發展危機期,乃是人格成熟、統整與退化、毀滅的分水嶺,其心理問題可以歸納為下列幾項:
1角色轉換的心理準備:成人後必須放棄幼兒以來的需求,無疑的對中年的成熟過程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怛是捨棄前者才能有開拓屬於自己的天地之機會,此心理適應問題是中年期必須面對的。
2職場上的心理適應:
a職場上責任加重所引起的適應問題(對思考模式或環境改變會產生抗拒難產生新知能,成為心理負擔)
b欠缺領導能力所引起的適應問題(中年期在職上往往居於領導地位,在電子化時化下往往無法適應)
c完美主義的強迫性(完美主義的人較不信任部屬,工作由自己包辦,工作量大故離完美主義越遠,流弊所及,焦慮增加,工作延擱,造成憂鬱傾向,乃是此強迫性心理傾向所致)
d退休的心理壓力(退休後生活沒有保障,近年來退休焦慮症候群受到注意)
3家庭生活的心理適應:
Δ成年期在家族團體中的人際關係、夫婦間的問題與他在職場團體的心理問題是表裡一體的,因為職場上的勞動提供婚姻生活的基礎。
Δ成年期的夫婦關係會面臨危機:丈夫工作不如意、妻子子女養育工作告一段落,夫妻生活面臨重新評估
A離婚問題:成年中期以後外遇問題最易發生也最為棘手,離婚成了社會嚴重問題。
B喪失目標:年輕時追求的價值觀崩潰,成年後段的目標模糊,形成潛在的危機感
【成人問題的診斷方法?P24】
1從人際關係去診斷心理壓力:成人期是人一生在社會上最活躍之時期,人際關係引起的壓力最嚴重
a外在不良適應的徵候(職場上之不良適應):工作效率低落、遲到早退、工作意願低落…..
b內在不良適應的徵候(當事人自己在主觀上所感受者):不完美感、憂鬱、挫折感、焦慮…
2利用心理測驗去診斷:不是當事人被動接受測驗,應是輔導者與當事人共同參與,成為有效的輔導工具
心理測驗是診斷成人問題的有效工具之一,實施心理測驗應把握幾個條件:
a確定想要診斷什麼,選擇適當的測驗
b測驗的實施本身,在治療、處置過程中並非獨立的
c心理測驗應從多種角度去做多元性判斷
d測驗結果的使用要顧及人性化的原則
3從晤談中去診斷:晤談是人與人在一定目的下,固定時間、固定場所,面對面交談的情形。
從晤談中可以從當事人的語言、心像,感情的表現去把握他的人格。
【成人問題的輔導方法?】
Δ晤談、諮商與心理治療是輔導成人解決問題的方法
[晤談]任何問題均可從問題的發生、經過、發展去做系列的了解,晤談是最常用的手段。
Δ有目的的交談,其目的有三: 1.行為改變 2.收集訊息 3.簽訂契約
Δ分為個別晤談、團體晤談、家族晤談
Δ埃維提出晤談五階段:1建立關係與結構化
2收集訊息,問題界定
3設定目標
4探討利弊解決與當事人不一致的問題
5學習的泛化和轉移
[諮商]是透過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去改變當事人的行為及人際關係。
Δ心理治療以改變病理的人格為旨趣,諮商是以有問題的正常人為主要對象。
[心理治療]
是治療者和患者透過職業上的人際關係去治癒患者的情緒障礙或行為障礙的方法。
成人問題如果超過輔導人員能力時應轉介到醫院或心理診所去治療。
第二章成人問題與諮商
【壓力的種類】
1依壓力產生的效應分為(劣質壓力)、(良質壓力)
2依壓力事件之性質分為(正面事件00)、(負面事件壓力)
3依壓力之影響時間分為(短期00)、(持續壓力)
Δ劣質壓力:指就長期效應而言,會產生負面、消極與不好結果的壓力。如失業、生病…
Δ良質壓力:就長期效應而言,會產生正面、積極與良好結果的壓力。如結婚、榮升….
Δ負面事件壓力:指產生壓力反應的S或環境事件是不好的或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離婚、地震..
Δ正面事件壓力:指產生壓力反應的S或環境事件是美好的或令人欣羨的。如結婚。
結婚通常會讓人願意改變其生活習慣,但此一調適中往往伴隨不安與痛苦。
Δ持續壓力:O之壓力反應一直延伸一段較長之時間,通常一星期以上甚至好幾年。
試分別從「壓力為反應狀態」與「壓力為引起反應狀態的S事件」二個層面.申述壓力的涵義
【何謂壓力源?常見的壓力源為何?】
Δ壓力源:泛指會引起個體壓力反應的原因、S、事件。
1挫折:指O動機B受阻礙的外在S情境或內心感受。
2衝突:同時面臨二個以上之不相容衝動時,無法完全獲得滿足或加以解決而必須放棄、延遲、改變或
接受其中一部分然不論怎麼做均會令人深覺有所缺憾。
分為雙趨衝突、雙避衝突、趨避衝突、多重趨避衝突
3壓迫感:指任何強迫個體加快、加強或改變B之事,所引起之不愉快感覺。
其產生之因不外1.競爭2.期限3.超載4.人際關係
4改變:人均會安於固定不變的生活形態中,但一旦經驗到改變,如職業生涯、生活環境、經濟、時代變
遷等外在因素的改變會使人在調適自我順應環境時產生壓力。
5非理性觀念:由艾利斯所提出,是指一種由個人內在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抽象、無法捉摸且無法觀察的壓力源,此種壓力源可稱為主觀壓力源,最主要且最常見的主觀壓力源為非理性觀念。
常見的非理性思考觀念:「應該」「必須」「一定」
【各種衝突的涵義】
Δ雙趨衝突:指同時面對二個都喜歡且均不願捨棄其一的s或目標時,必須從中擇一的衝突。魚&熊掌
Δ雙避衝突:同時面對二個都厭惡且均欲捨棄的s或目標時,僅可從中擇一捨棄的衝突。吃藥&打針
Δ趨避衝突:面對一個同時含有喜歡與不喜歡之事件,所呈現出的為難心態。讀書(充實、疲累)
Δ多重趨避衝突:指同時面對二個以上的趨避衝突。例如同時面對找工作與找房子二件重大的事(二重)
[大部份衝突的特徵是愈接近目標,趨與避的力量會愈大]
【艾利斯的非理性觀念】
Δ艾利斯將會引起人們生理、情緒、行為困擾與心理異常之原因歸之於非理性概念。
Δ艾利斯的理情療法主要植基於A-B-C人格理論
A ←B→ C
D→ E
A:事件
B:人對事件的觀念
C:觀念所引起之情緒及行為後果
D:駁斥干預
E:治療效果
F:治療後的新感覺
Δ一般人總認為因某事件的發生,才導致某種情緒反應或行為後果,艾利斯卻指出,假如事件是情緒及行為後果的原因,那麼相同的事件就應產生相同的情緒與行為,然實際並非如此。
Δ事件本身並非情緒壓力或行為後果之原因,人們對事件的觀念才是造成情緒反應或行為後果的真正原因。(易言之是B產生C,而非A造成C)---例:去非洲賣鞋的二種心態。
Δ人所以會有痛苦、不滿、哀愁及仇恨等情緒困擾,乃歸結於人們對外界的各種事件存有太多的非理性觀念-----「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非理性婚姻觀念】
1現代婚姻是小倆口子的事,幸福與否只須繫於夫妻雙方的感情(是二個家族的事)2愛一定可以改變一切
3夫妻應向對方保坦白一切
【成人常見的壓力反應的非理性觀念】
【壓力下常見的生理反應與心理反應?常見的心理異常反應為何?】
Δ壓力反應分為1生理反應2心理反應3心理異常反應
1生理反應:人遭受壓力時經(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產生生理反應,此二系統的運作均源於腦裡的下視丘,故下視丘是支配壓力反應的樞紐。
主要有下列現象:心跳加速、瞳孔擴張、腹部血、管收縮、冠狀動脈擴張。
Δ壓力造成疾病三原因:
1壓力會破壞免疫系統2會使血壓上升破壞消化功能3使人們過於專注壓力而忽略了疾病
2心理反應:分為(情緒反應)(行為反應)
A情緒反應:為壓力下第一種反應,指個體受S時的身心激動狀態。在壓力下的情緒反應均為負面的,如憤怒、悲傷、恐懼.故EQ能力漸為人所注意
特徵:1為S所引起2是主觀意識經驗3不易自我控制4與動機有連帶關係。
B行為反應:指外顯行為活動如吃、笑、哭、罵、訴苦、吸煙、酒….但當人們面對的壓力是當事人無法掌控易出現極端負面情緒, 如暴力、攻擊、自殺等…..
3心理異常反應:即精神疾病。成因為極端與長期持續存在的壓力,加上人們無法管理此等壓力而產生分為(情感症)(焦慮症)(身體形式症)(睡眠症)
「情感症」-指長期情緒狀態處於障礙的心理異常。分為三大類:
a重鬱發作:每天均有憂鬱的心情、愉悅的活動減少、體重銳變、睡眠異常、疲累、無價值感、專注力減退、一再思及死亡 ….(症狀包含五種以上)b躁狂發作:自大狂、睡眠減少、多話、跳躍的觀念、注意力分散…(症狀包含三種以上) c混合發作(兩極症、躁鬱症):一星期內幾乎每日躁狂發作及重鬱發作心情嚴重障礙必須住院、症狀非由藥物或醫學狀況引起「焦慮症」-由緊張、不安、焦急、憂慮、恐懼等感受所交織而成的複雜情緒狀態
1恐慌症:不連續的期間內有高度的恐慌、不舒服感。
2懼矌症:置身於某些埸合時會產生非預期的恐慌發作。
3社交恐懼症:在社交場合會擔心自己因行為失當而產生高度緊張、困窘感。
4強迫症:不自主的重複去做或想某一事件,當事人明知不好卻無法停止。分為強迫行為症&強迫思想症
5廣泛性焦慮症: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對於任何事情都產生高度擔憂、不安或害怕。即「無時不怕、無事不怕」
6創傷後壓力症:指當人經驗到或目擊到會嚴重威脅自己或他人生命或身體完整之事件後所產生強烈害怕、無助感或死怖感受之一精神疾病。
「身體形式症」-指由心理問題轉化為身體症狀,卻又找不到醫學上臨床原因的一種精神疾病。
如被迫看見俘虜遭虐殺的士兵引發的暫時性失明。分為:
a轉化症-指由心理問題經心理作用轉化成生理症狀的精神疾病。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聯。其症狀在催眠或睡眠下會消失。
症狀有1運動功能缺失2感覺功能缺失3癲癇或痙攣
b慮病症-對個人身體症,狀的錯誤解釋玫使過於專注害怕正罹患或相信己得到某一嚴重疾病,但事實上並未得病的心理異常現象。
「睡眠症」-指睡眠障礙或異常的一種症狀。與壓力有關的睡眠症分為:
1原發性失眠症-難以入睡或睡眠無恢復性等現象至少已有一個月
2原發性嗜睡症-極端想睡總覺睡得不夠至少一個月
3夢魘症-睡眠中一再地驚醒,並清晰記得極端恐怖的夢,這些夢通常威脅著生存、安全..
4睡眠驚恐症-睡眠中一再地驚醒,常發生在睡眠期的前三分之一時段並伴隨著尖叫,完全不記得夢中的細節。
【EQ包括五種能力】
1認識自身的情緒2妥善管理情緒3自我激勵4認,知他人的情緒5人際關係的管理
<影響壓力反應之因素>
1事件的特徵-引發壓力的事件本身之特徵就深深地影響著反應的型態與程度。但人對事件的預測&控制能力亦影響壓力反應。
2個人的特質-壓力源的評估&人格特質是影響人們壓力反應的二項主要個人特質。
3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有三項益處
a實質協助支持-親友在你遭遇壓力時提供真實的物品與具體的協助
b資訊支持-親友提出特別的行動或建議俾使你戰勝壓力源
c情緒支持-親友讓你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人,給予溫暖尊重感。
<壓力源的評估>
Δ心理學家拉惹瑞斯認為人對壓力源的評估分為二種:
1初級評估:評估該事件是否是壓力事件?是好的或不好的?如評估結果為負面壓力時就進入次級評估2次級評估:指對壓力事件的因應能力及因應策略。
<成人的壓力問題>
1工作的壓力問題-(1)求職的壓力(2)職場適應000(3)失業的壓力(4)生涯的轉換壓力
2健康的-疾病、婦女更年期、不孕3子女教養的-望子成龍女成鳳均對成人產生重大壓力4婚姻與家庭的-職業婦女的壓力升高影響家庭與婚姻5經濟理財的-經濟問題造成許多家庭悲劇6人生晚年的-夕陽西下,面對死亡是人最大的壓力來源。
<壓力的調適>管理
一、 放鬆自己:透過身體的放鬆俾使心理之放鬆抑制壓力源干擾。1深呼吸法:2肌肉放鬆法:3暗示控制放鬆:指當你說出或想到一個特殊字時就會使身體放鬆,那個特殊字就是你的暗示。諸如靜、海洋、玫瑰….
二、 視覺意像:想像在一毫無威脅感的環境?BR>三、調整我們的環境:1斷然處置:詳見下述2退縮:A:暫時性策略,如休學、分居 B:永久性策略:協議離婚3妥協:調適相對立之理念或行為的歷程。分為1從眾2折衝3替換
四、改變我們的生活型態:1培養較高的壓力容忍度2改變生活步調3學習控制苦惱的思雀
Δ艾利斯認為人若具下列特質控制苦惱的思維會更佳:
1容忍2接納不確定性3科學化思考4非理想主義者
五、認知重組:指個人以正面與不自貶之態度再思考的歷程,它又稱為系統化的理性重組。
具體方法是:當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負面的想法時馬上說不或停,並立即以正面思維取代之六、尋求社會支持:前已述七、尋求專業協助:張老師、生命線…
【如夫妻間發生婚姻問題如何運用「退縮」&「折衝」方法處理此壓力】
Δ退縮:A:暫時性策略,如休學、分居 B:永久性策略:協議離婚
Δ折衝:指利用合作取向式的討價還價,以使雙方都讓步的歷程
【何為壓力管理?最常用的壓力管理方法為何?】
Δ壓力管理:指個人在面對壓力所產生的不良反應能被自己察覺並有效運用一些技巧加以疏導。
Δ斷然處置是一種壓力管理較好的方法,此種方法是在面對問題時,即時當機立斷的去面對,並以合理可行且不傷他人權利的前提下,立即表達自己的權利和需求。
第三章 學習問題與調適
成人教育學:諾爾斯將之界定為:「協助成人學習的藝術和科學」。
<成人學習的功能>
(一) 個人功能:1促進發展任務的達成2邁向自我實現3獲取新知
(二) 社會功能:社會由人組成,若人能多充實自我必能增進社會祥和
(三) 經濟功能:人力資源是經濟的推手,人力素質的提升有助於經濟的發展
【成人學學習與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關係為何?】
【比較成人學習與一般的學生學習之差異處】
Δ成人學習是指成人在離開正規學校教育一段時間後於工作或家事之餘自願從事部分時間之學習歷程
Δ其與一般在學學生之學習不同處有:
1時間不同:成人是部分時間,學生是全部時間
2角色不同:成人同時扮演工作、家庭、學生等多重角色,學生則單一角色
3學習時程不同:成人學習始於成人階段,無時間限制;學生則始於兒童期,且有一定的學程。
4學習場所不同:成人無固定埸所,學生則固定於學校內
5學習心態不同:成人出於自願,學生常出於社會的義務性,法律的強制性等外在因素。
Δ差異處:
1成人學習是自我導向的,兒童學習是依賴性的
2成人先前的經驗,對學習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障礙;兒童則是一張白紙,可塑性大。
3成人學習為了展現社會角色需求功能;兒童則是準備扮演生物發展&學業壓力的功能
4成人學習是問題中心導向;兒童則是科目中心導向。
5成人學習動機是內隱的,兒童則是外塑的。
【試述成人學習對個人能產生哪些功能】
1促進發展任務的達成:發展任務是指個體至某一年齡時,社會期待他在行為發展上應該達到的程度
2邁向自我實現:人本心理學創始人馬氏洛的需求層次論中最高層次的需求。
指個體在成長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潛力獲得充分發展的歷程與結果
3獲取新知:資訊時代來臨,若不充實新知將被時代洪流淹沒。
【舉例說明成人學習的種類】
(一) 目標導向學學習:a以獲取學歷為目標的學習
b不以獲取學歷為目標的學習:以學習某一應用技能或知識為目的。
(二) 非目標導向學學習:學習的目標較模糊也缺乏特定的目的,此類學習活動包括參加演講、座談會,參觀各種展示會、畫展、博物館,看戲劇與聽音樂會….
<成人學習面臨的問題>
(一) 心理障礙:1認為智力正衰退中不利學習:記憶力只是智力中一小部份,尚包含流動、固定智力,有此
智力隨年齡增加而增加,故有云「薑是老的辣」。
2不知如何學習:包括三種心態:不知學習什麼?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作樣才能增強記憶?
3多重角色干擾學習:多重角色常使成人顧此失彼產生扞格衝突而干擾到學習活動。
(二) 參與障礙:指成人學習者在參與學習活動時所遭遇漣x難、問題及限制等。
張瓊瑩將之分為六層面:
1課程因素:開設的課程不適合自己2心理因素:缺乏自信心3時間地點因素:交通上的不便4費用因素 :學分費太高5家庭因素 :家中幼兒乏人照顧
6機構因素:修業年限太長、教學方式缺乏師生互動….
<流動智力>以生理為基礎的認知能力,也是一種沒有標準答案之智力測驗所測得的智力,舉凡對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認、記憶及理解等能力均屬之;其主要特徵是對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訊息準確的反應以判斷其彼此間的關係。與年齡大小有密切關係。
<固定智力>指以學得的經驗為基礎的認知能力,或是指經由有固定標準答案之智力測驗所測得的智力,所以舉凡是運用既有知識與學得技能去吸收新知識或解決問題的能力均屬之。
【我們應如何提高成人學習動機?試申己見】
【成人學習的輔導原則】
一、掌握成人的需求與動機:需求與動機是引發個體行為的動力,掌握成人學習需求&動機可使社會成為一「學習社會」。
二、了解成人學習型態:了解其為增進學習效率所採取一系列的學習方法進而設計理想的學習活動或教材
三、提供學習誘因:指S O從事某B或活動的措施,此措施可以是具體物質的給予,也可以是對當事人有裨益的一切安排,前者心理學上稱為原增強物,後者稱為次增強物。
四、普及學習資訊:在資訊快速變遷的時代流中,人人均有迫切的再學習需求,一個簡易的學習資訊查詢管道對成人學習是有助的
五、充實學習資源:以方便為原則使每一想學習的成人均有地方進行學習,有人可問有完整的教材、設備..
六、培養成人自我導向學習的能力:給窮人錢不如傳授他點石成金的手指;任何事自身擁有資源,遠比依賴外力供給有效;學習是使資源內化的歷程,學習要看到效果需要培養成人內發性的自我導向的學習習慣。
【學習型態】
一、 視覺導向學習:幻燈片、影片,圖示回想富興趣惟較少發言。
二、 聽覺導向00:錄音帶、唱片較大的興趣喜歡發言。
三、 官能感覺導向00:從實作中體驗學習,需較多觸摸與操作感覺
四、 在較獨立範圍內之認知型00:較內向、自動自發型
五、 在較不獨立範圍內之認知型00:外向、需督促者、較高社交技巧….
六、 焦慮型00:用功過度、希求嘉許、對批評敏感…..
七、 壓抑型00:經常需協助、心態雜亂無頭緒…
八、 創造性學習:對新知樂於接納,對挑戰問題有應付能力能過目不忘,有建設性的定見…..
第四章 人際關係問題與調適
<第一節 人際關係問題之分類>
【人際關係的重要】
1對人格成長的影響2滿足心理需求3情緒支持4人際學習5學習與人合作6為重要資源之一7增進身心健康
8人際關係對成功的影響
【人際關係發展之階段】
人際關係之發展可分為五階段
1初次見面之接觸期2當雙方對初始接觸均感滿意就會進入涉入期3當雙方接觸愈多彼此更了解,交往更深入,親密性愈高即進入親密期4當雙方接觸太親近產生束縛或壓力,有時會倒回涉入期5因摩擦而進入惡化期,如果惡化期未能適當之調適,加深惡化程度而解離,如失戀或離婚。解離期
【影響人際關係之因素】
1人格特質:惀悅的人格特質2態度相似:個性相近意見契合3具吸引力:外表及內涵的吸引力4良好能力:溝通能力5需求互補:滿足對方需求的條件6時空接近:近水樓台7具同理心:將心比心
8社交技巧良好:有禮
【成人人際關係之類型】
1正向之人際類型:a知己型b圓融型c伯樂型d亦師亦友型e甘草型
2中性之人際類型:a工作伙伴型b利益取向型c相互競爭型d觀察型
3較趨向負向之人際關係類型:a面具型b孤獨型c退縮型d小丑型e被排斥者
【成人人際關係之問題分類】
1缺乏自我覺察能力:a未能自知之明b未能接納自己c未有意願覺察
2負面之自我意象:a負向之自我概念b消極或負向之自我對話
3社交技巧不當:a社會技巧缺乏或不足b人際習慣不當c溝通態度不當
4人際衝突:包括口語衝突、肢體暴力….
5文化環境失調:人處於環境中,受到環境事件之影響甚深,勒溫對於人類行為以B=f(P,E)公式解釋人類行為,其中B代表行為,P代表個人,E代表環境,f為函數。
人的一切行為取決於個體及環境的函數,其函數之元素包括P,E,P×E。

成人問題與諮商  期末整理 94/下 Snow

第四章 第二節 人際關係問題診斷架構

*人際關係問題診斷之方法:p.146~159          

 一、自我覺察法—如何探索及了解自我

  (一) 日記法或札記法

 (二) 多面的我之探討 p.147

1.主觀我:自己眼中的我,即自己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

2.客觀我:別人眼中的我,即別人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

*周哈理窗:分為四個窗戶,運用於人際問題諮商實務經驗。P.147~149 (89解釋1、91問答1)

(1).公開區:我知道—別人也知道。可分析區域(包括I,II,III)所佔比率大小,比率愈大代表人際關係愈良好,心理愈健康。”+” 代表正向行為,”0” 代表中性行為,”一” 代表負向行為。

(2).秘密區:我知道—別人不知道。比率愈大代表個人愈不開放,對人較不具信任感,或者心機較深沉不易表露自我,或讓人較不易了解。

(3).盲點區:我不知道—別人知道。比率愈大代表個人愈缺乏自知之明,因此常於人際上發生錯誤之覺知,以致影響人際交往。

(4).探索區:我不知道—別人也知道。若前述三區域皆很少內容,比率愈大代表個體對其自我愈少了解,若經過探索而擴展之區域比率愈大,代表當事人對自我覺知之趨力愈大,及愈有意願自我了解。

3.理想我與實現我:即檢核當事人認為理想的自我,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子與實際的自己有何距,由「我

想要的」與「我是怎麼樣的」「我能夠的」中覺察自己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特別於人際關係中。P.150

4.生理我與外表我:即檢核自己生理上的現況、功能與外表之滿意度,檢核當事人對自己的生理狀況及

外表之接受情。

二、人際溝通能力檢核表:P.151

參考人際溝有關理論及輔導實務經驗,整理出有關重要態度,包括:合作的、開放的、適切的溝通素材,有效的溝通方法,具有對於自己、他人、時機及環境之敏察能力,溝雙方需求之適配度,溝通問題的共識,有勇氣溝通,自我情緒知能力、反省力,溝通改善能力及意願、察顏觀色能力以及性及應變力。

三、人際溝通類型法:p.154

分為四種:1.我好—您也好 2.我好—您不好 3.我不好—您不好 4.我不好—您好

* 由於人際關係複雜性,有時候可能不易歸類為上述任何一種或兼具二種以上之情況,因此

第五種為「模不易辨認區」。

四、多元向度(BASIC-IDFW)檢核法:P.156

可由多元診斷之觀點了解當事人之整體情形,可了解人際關係於整體或全人之概況。

B (ehavior):代表行為,包括口語與非口語行為。

A (ffection) :代表情感,即當事人之情緒狀態是高亢的或是抑鬱的。

S (chool) :代表學、經歷,即當事人之過去的學歷及經歷。

I (nterpersonal):代表人際關係,即當事人交往之人際關係,包括親子、夫妻、兄弟、朋友、同事、社區….

C (ognitiln):代表認知及想法,即當事人對事情之觀點是否合理或特殊之觀點或傾向。

I (ssue):代表問題,當事人的主要問題或次要問題,表面問題或潛在問題,輕微性或癱瘓性問題。

D (irection):代表方向,即當事人對其問題處理之方向,當事人找諮商師時常是有方向的或有自己的見解的。

F (amily):代表家庭,即當事人的家庭背景、關係、家庭史、家中之關鍵他人、父母管教態度、親子關係。

W (ork):代表工作,當事人之工作概況,含同事人際關係、工作表現、生涯規劃與發展、工作之困境、

升遷發展。

五、心理測驗法:p.157

例如:以社會計量法可以了解一個群體中彼此間人際關係的地位。以人格測驗可以了解個人人格之傾向。

六、非口語溝通檢核法:p.157

即由非口語訊息之表現包括眼神、表情及頭部動作、身體姿勢、聲調適切性等非口語行為之自我檢核。

第三節人際關係問題(調適)輔導方法 P.160~174

一、自我悅納法:p.160 (91副問答1)

人有其人格之恆定向,如人對自己之有無信心會影響其與人相處,這些自我概念甚至具有自我預言或自我催眠的效果,深刻的影響人的行為表現。自我概念對深刻影響個人人際關係。因此如何由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改變→自我突破,即由自我了解學習自我接納,接納自己可能犯錯,由錯誤中學習,從接納中產生小的改變,由小改變逐漸成為大改變,進而嘗試對自己某些突破,進而類化至其他人際行為之突破。為人際關係行為自我調適重要的心路歷程。

二、人際溝通訓練法:p161

(一).同理的專注:p.161

1.心理專注:於談話前準備好合的身心狀態,全心全意的專心聽對方說話,而且能聽懂。

2.生理專注:練習運用R、O、L、E、S之秘訣,專注的與對方交談。

Relax(放鬆):學習放鬆而不隨便的態度與人交談,讓交談者感受到輕鬆自在。

Open(開放):學習以開放的態度與人交談,開放代表自信、接納與不批評。

Lean(微傾):身體微向前傾,代表關懷、有興趣聽對方說話。

Eyes(眼神及眼光):以同理的眼神,即將心比心的體諒對方的感受,以眼神自然流露,並且眼光自然合宜的接觸對方的眼光、臉部及身體。

Squarely(90°角):與交談者以大約90°角的姿勢交談,如此可以自然的看到對方表情及整個身體意象。

(二).積極的傾聽:p.161~162

1.引導交談者自在的談話2.專注的傾聽對方的話語

3.適切的回饋交談者

三、行為學習法:p.162~165 (89副問答1)

1.模仿:即模仿學習他人好的人際關係行為。

2.增強:以對於學習到良好人際關係行為,予以鼓勵、讚賞,使其行為能持續表現。

3.消弱:即對於他人不當的人際行為,不予反應,久而行為會減少而消失。

4.懲罰:對於不當的人際類為,易引起他人的不好反應,有著懲罰作用。

四、人際困境之解決:

(一) 生氣的克服:避免生氣之道:p.166

(1) 平心靜氣思考生氣的原因

(2) 學習欣賞自己、肯定自我

(3) 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4) 避免與喜歡生氣或亂生氣的人在一起

(5) 凡事感謝

(6) 告訴自己可以生氣

(二) 害羞的突破:突破害羞行為的方法:p.167 (89問答1)

(1) 自我肯定法:由學習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接納進而自我肯定。由體認自

己的角色、接納自己的角色,學習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 焦點解決法:列出最易害羞情境,以10→1,加以標示強度,進而加以排列,

由最急迫處理之害羞情境開始。

(3) 認知改變法:以理情治療法之ABCDEF為例:

A代表引發之刺激,B代表信念,C代表結果,可能是情緒行為,

D代表爭辯,E代表效果,F代表感受。

(4) 矛盾意向法:以當事人擔心發生之行為,反向希望讓他發生,反而卻發生不出擔心之行為。 (91解釋2)

(5)行為改變法:以害羞行為改變法,進而改進社交技巧。

(三) 嫉妒行為的調適:

(1) 培養自信心

(2) 學習原諒自己及別人

(3) 認清生活中有些可能改變、有些可能不易改變

(4) 換個角度看人、看事、看人生

(5) 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四) 人際衝突的調適:

(1) 雙方要有意願 (2) 真正了解衝突的原因 (3) 以合作替代競爭

(4) 了解非口語訊息 (5 適時溝通 (6) 幽默 (7) 協商

(8) 第三者之協助 (9) 失敗中學習 (10) 避免衝突

第五章 感情問題與調適

第一節現代人感情發展的困境

* 瑞斯是最早研究愛情現象學的學者,提出「車輪理論」。

* 車輪理論:說明愛情關係建立過程中雙方的互動狀態。P.180 (89副解釋1)

1.愛情關係的發展始於雙方發展背景的一致性。

2.愛情關係建立的第二階段:自我表露。

3.第三階段:互相依賴。

4.第四階段:人格需求的滿足感。經由「持續轉動」的輪子,兩人間的關係就愈益親密、舒適和諧。

*現代人情感發展的困境:P.182~185

一、人際脈絡窄化及淺化 (89副問答2)

都市居住環境的隔離性減少人與人間接觸的頻率,工作人脈與生活人脈切割,缺少駐足

停留、談心分享的時間與精神,使得不易與所接觸的人建立深入的關係,這些生活情境

的變化,窄化及淺化了人際脈絡的發展,增加發展情感生活的困境。

二 、男女雙方皆投注較多時間於事業的生涯發展

工商社會中互相競爭的工作特性,常使現代人處於工作壓力之下,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

精神於發展自己的事業,相對的也就沒有時間拓展更廣闊的人際關係。

三、缺乏適合的交友管道

現代人或許並不缺乏各種不同的交友管道,但是卻未必能適應這些交友的方式。

四、缺少對愛情正確的認識

成人期的情感發展需要更多的學習與調適,學習以正確的態度,運用有效的方法並且辛勤耕耘才能得到甜美愛情的結果。

第二節兩性情感問題與調適

*兩性情感的發展歷程:p.185

一、初識期的問題與調適:由初識到相交

 (一) 進行第一類接觸的困難與調適

*九種愛情的無形殺手:p.186~187

1.心理煩亂卻又裝作若無其事。 2.深愛著某人卻難以啟齒,甚至拒絕承認。

3.生怕遭受拒絕,索性不作要求。 4.喜歡和自己所愛的人相聚一堂,可是卻總有做不完的工作。

5對於旁人的讚美,非但不領情還擺出不以為然的樣子。

6.想打電話或是寫信給某八,卻總是一延再延。

7.覺得沒有人真正瞭解自己。

8.當某人向自己表示好感,你就開始懷疑對方的企圖和用心。

9.總是嚴厲地批判自己。

*如何突破困難,對自己的愛情態度做一番探索:p.187

1.每個人都有為自己選擇良伴的權利

2.瞭解自己對愛情的需要

3.選擇繼續邀約對象的步驟:p.189

(1) 尋找合格的人 (2) 尋找是否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讓溝通持續的進行

(3) 瞭解這個人是否準備好與別人進行交往 (4) 讓自己成為具親和力的人

(5) 如果對方通過以上篩選,則進行下一次聚會的邀約,增加接觸的機會

(二)約會的困難與調適 p.192

*約會的功能:p.192

1.約會是一種社會化的學習。 2.約會可以滿足自我的需求。 3.約會可以促人格與心理的健全發展。

*約會具體的功能:p.192

1.培養社交的能力。 2.發展自我瞭解與瞭解對方。

3.發現並且測驗性別角色觀念。 4.評估人生價值觀和目標。

5.測驗對方遭遇困難時的反應模式。 6.評估自我的需求

7.認識佔有、嫉妒的意義。

*遇到約會困難時的調整原則:p.193 (91問答2)

1.初識期約會首重自我保護:

(1) 確認對方的身份 (2) 認識雙方的朋友或家人 (3) 提防約會強暴事件的發生

* 約會強暴:在違反對方意願的情況下強迫性交,多數為女性。

2.初識期約會的目的在熟悉彼此的觀點:p.195

(1) 選擇適當的約會方式

(2) 學習自我表露的技巧:

(a) 開放自己的觀點與對方對話。 (b) 用「我訊息」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感受。

(3) 約會時要能拿捏愛與性的尺度 (4) 區辨喜歡還是愛*我訊息:就是在說話的時候用「我」來開頭,諸如:我要(期望)、我想(認為)、我覺得(感受)等,使表達的內容只涉又自己的感受、想法及期待,避開批評。(89解釋3)

二、穩定期的問題與調適:相知相許的時期

*穩定期:指兩個人開始認真的對待彼此的關係,以至相知相許的時期,也是兩個人的關係開始接受更多考

驗的時候。P.201 (91解釋4)

(一) 深入互動的困難與調適:p.203、213

1.瞭解對方的價值觀及角色期待

2.正視差異的存在,用愛彌補落差

*約會時期常發生的衝突:p.213

1.人格問題 (嫉妒、尊嚴、情緒不穩) 2.缺少足夠的相聚時間

3.不同程度的許諾 4.價值觀的不同 (金錢、目標、生活型態、性別角色)

5.溝通 (自我表露、傾聽、誠實) 6.背景 (不同的興趣、宗教、文化及教育)

7.權力 (控制、依賴、競爭) 8.父母親

9.性 (道德問題、性的重要性) 10.朋友

(二)許諾的困難與調適:

*許諾的特性:p215

1.許諾必定伴隨行動。 2.許諾是進行式而非完成式。

3.許諾必須出於自發。 4.許諾的基礎在於個人的自我統整。

*學習經營有愛意的許諾:p216

1.許諾的基礎 — 對自己許諾 2.排除阻力培養勇氣

*清除情感發展障礙的五個步驟:p217~218

1.自問是什麼讓兩個人對這份感情無法許諾

2.將所有的困擾與害怕寫下來。

3.評估這樣的困擾與害怕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4.選出你認為影響力最大的三項。

5.做一些什麼可以讓你確定情況或者解除焦慮。

三、分手期的困難與調適:分手前後的調適期 p.219

(一) 掌握處理分手原則:溝通分手的原則 p220 (91副問答2)

1.不口出惡言 2.不分析是非對錯 3.不託人說項 4.不混淆角色

(二) 調適分手後的創痛:p221

*分手後反應的行為表現:

1.退縮、抑鬱 2.懷念與茫然 3.激動宣洩型

第三節其他情感發展的困難與調適

一、單身者情感發展的困難與調適:p223~224

(一) 主動拓展人際交往圈:需突破的障礙:

1.接受單身是生活方式的一種。

2.培養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二) 學習獨處

二、同居者情感發展的困難與調適:p225

(一) 澄清彼此對同居的期待 (二) 謹慎處理與家人的關係

三、同性戀者情感發展的困難與調適:p227

*同性戀者情感發展的困難:p227

1.挫折多、傾聽者少 

2.壓力大、進入穩定期者少

3.圈子小,分手後相遇的機會大

*同性戀者情感發展的調適:p228

1.釐清自己對同性相戀的情感需求 2.尋找社會資源 

第六章 婚姻、家庭問題與調適

第一節現代婚姻與家庭所面對的課題與挑戰:p235~240 (89副問答3)

一、維繫婚姻的主要因素改變:

傳統婚姻的主要維繫因素在於婚姻所提供的功能,現代人維繫婚姻的重要因素在於親密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二、婚姻中兩性角色期待的改變:

不同背景(年齡、結婚年數、子女數目等)、情境(配偶支持、職業水準)與心理變項(性別角色、個人現代性等)等因素都會造成夫妻衝突的來源。如果雙方不清楚自己的角色期待,或無法以尊重的態度溝通,婚姻關係容易

呈現脆弱的狀態。

三、現代家庭結構與功能的改變

*父子軸家庭的主要運作法則或特徵:p238

1.男性中心 2.集體取向 3.垂直排序 4.代間同居

5.單向強勢 6.角色優先 7.擴散主義 8.責任為重

*夫妻軸家庭的主要運作法則或特徵:p238 (91簡答4)

1.兩性平權 2.個體取向 3.水平並處 4.代間分居

5.雙向均勢 6.感情優先 7.收斂主義 8.權利為重

第二節婚姻問題與調適

一、婚姻中的衝突問題與調適

面對衝突、解決衝突的可行策略:p241~247(91問答3)

(一) 正視衝突的存在:隱忍或逃避,將會使積壓的情緒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爆發,反而增加衝突解決的困難性,面對、正視衝突對自己的意義,才是解決衝突的適當態度。

(二) 釐清引發衝突的原因:

1.尋找自己的情緒按鈕 2.釐清自己的需求與期望 3.尋求朋友或專家的協助

(三) 遵循理性溝通的原則:p241 (89問答3)

1.注重時機:

2.瞭解自己的感受與期待,並且運用「我訊息」表達

3.理解對方的想法

4.協商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標

(四) 強化婚姻關係:( 原則 ) p247

1.對自己與配偶之間取得一個合理的看法及認同

2.發展有效溝通及衝突解決之技巧

3.培養共同興趣、目標及價值

4.改進夫妻的性生活品質及維持對性的欲望

5.不要處處想居於配偶之上

6.維持足夠的互動時間

7.時時強調配偶的一些優點,給予配偶肯定

8.要有欣賞、愛及許諾之溝通

9.成為配偶之最佳朋友

10.不要有赤定預算,維固定的支出費用與報償比率對婚姻生活是有利的

11.夫妻間應相互同意角色的扮演及責任

12.有效地利用環境資源,如社會支持系統

二、外遇問題與調適

*外遇問題的原則及提醒:p248

(一) 接納自己的情緒

(二) 決定你與配偶要繼續的關係

(三) 關係的復合:p251

1.建立親密交談的能力 2.將期待化為具體行為陳述 3.恢復性關係

三、離婚與喪偶者的問題與調適:p253~256

(一) 情緒的調適 (二) 社交生活的調適 (三) 自我價值感的重新建立 

第三節家庭問題與調適

*家庭的主要功能:p256

1.社會化的功能 2.情感分享的功能 3.性規範的功能 4.生育子女的功能 5.社會地位的安排

6.經濟安全的提供 7. 保護年幼及年長者

*家庭無法發揮全部功能的原因:p256

1.社會觀念在改變、家庭的功能與結構也在改變

2.家庭在保護個體的同時,也對個體會有所限制與約束

3.家庭發展週期中,各階段都會有新的問題發生

一、親子教養的問題與調適:p257

*教養的方式觀念、態度與方法:p258~264

1.瞭解並接納子女身心發展的特徵

*Elkind提出青少年自我中心式想法的特色:p259

(1).向權威角色挑戰 (2).好爭論 (3).自我意識

(4).自我中心 (5).猶豫不決 (6).明顯的偽善

2.釐清並修正自己對子女的期待

探索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是否有不合理思考或行為習慣:

p260 (1).一廂情願,忽略子女的意見及感受

(2).以理性思維做為判斷的唯一準則

(3).工具式的親子關係思維

3.訂定合理的管教目標

*一個良好的目標具有下特色:p261

(1).是子女想要擁有、想要達成的。

(2).用「行為」表現來描述目標而不用「狀態」來描述。

(3).由小步驟開始。

(4).是子女自己可以控制的行為。

4.給予自己信心

*隔代教養:係指由祖父母負起照顧第三代的責任。

*隔代教養現象發生的因素:

 (1).由於城鄉發展的差距,許多人離鄉背井到都市謀生,無暇照顧。(2).祖父母為了留住子女的心,將孫子輩留在身邊,以期子女回家探望。(3).雙生涯家庭的增加。(4).父母因離婚、再婚或發生意外、服刑等原因,無法照顧子女。

二、家庭暴力問題與調適

*家庭暴力: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上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 P.264 (91解釋3) 

*施暴的方式:P.265

1.身體虐待:施虐者以自己的身體或運用器具向受虐者施以暴力行為,攻擊受虐者,致使受虐者受到身體的損傷,嚴重者甚至造成死亡者屬之。

2.性虐待:施虐者強迫受虐者進行性交,傷害受虐者性器官,以受虐者不喜歡的方式進行性交等

等,都屬於性虐待。

3.精神虐待:包括辱罵、恐嚇、藐視或攻擊受虐者的自我價值導致個體在智能、情緒、心理及社會各方面發展上有明顯的傷害等。或施虐者藉著控制和限制受虐者與其他人接觸,造成受虐者與社會隔離,也屬之。

*當家庭暴力事件發生,可運用的調適策略,使其重新擁有健康的自我或家庭生活。P.266~270 (91副問答3)

(一) 尋求社會資源、學習保護自己

(二) 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積極處理

(三) 重新建立健康自我,學習獨立生存的能力

三、家庭危機問題與調適

家庭危機:當一個家庭在面臨變化時,運用從前習慣性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能奏效時,我們就稱這個家庭處於一種危機狀態。P.270 (89副解釋4)

*家庭危機的分類:P.270 (89問答4)

1.發展性危機:由家庭發展階段來看,每個發展階段有該階段需要達成的任務,任務如果無法達成就會

產生危機。

各階段的發展任務:

家庭建立期:夫妻溝通與協調是主要任務。

擴展期:適應子女出生、成長與離家,重新調整家人關係、家庭分工等。

收縮期:重新調整夫妻及親子關係,學習面對退休後的生活,甚至面對鰥夫或寡婦生活。 2.情境性危機:非預期事件的發生使人措手不及,而產生危機。此類危機為四大類:

(1).因失去家庭成員而造成的危機。

(2).因未計劃或未預料而增加成員的危機。

(3).因家中某一成員做出令人失望,失面子或不愉快的事情而引起的家庭危機。

(4)因家中人數意外的變動而造成家庭元氣長傷的形。

家庭危機的調適:P.271~272

(一) 以正向、積極的心態面對 (二) 尋求社會支援及精神支援 (三) 與家人取得共識

四、其他類型家庭問題與調適

(一) 繼親家庭的問題與調適 P.273~276

 *繼親家庭:夫妻中有一方成為配偶子女的繼父或繼母。P.273 (89副解釋1)

*再婚家庭的七項特色:P.273~274

1.家庭成員大多會經歷失落的感受與情緒投射的經驗。

2.分歧的過往家庭經驗致使繼父母難負管教之責。

3.婚後親子關係的經營優先於新夫妻關係的經營。

4.親生父母對子女具有無形的影響力。

5子女分屬兩個家庭,且須承受兩套不同的家規與期待。

6建立繼親家庭成員間的互動關係需經歷較長的調期。

7家庭的調適力高並更努力於增進家庭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繼親家庭的調適:P.274

1.協助自己與子女從傷慟的陰影中走出

*協助失親兒童走出悲傷、繼續成長的六個重點:

(1).對孩子的悲傷表示關心和瞭解。 (2).願意和孩子分享心情。

(3).鼓勵孩子說出心情。 (4).與年幼的子女玩遊戲。

(5).鼓勵孩子維持正常的活動。 (6).與學校合作協助孩子。

2.同時看重夫妻與子女的需要

* 有子女同住對夫妻關係的建立是相當大的挑戰,其原因:P.275

(1)會有意無意的抑制夫妻間親密行為的需求滿足。

(2)夫妻對於子女表現行為,會有不同解讀,子女管教也可能有不同看法,如果溝通不良,容引發夫妻間的衝突。

3.建立家庭溝通的習慣

(二) 單親家庭的問題與調適 P.277~281

*單親家庭:係指由單一父親或母親和其未滿十八歲的未婚子女所組成的家庭。P.274 (89解釋4)

*單親家庭的調適:P.277

1.努力維持身心的平衡:

(1).拓展自己人際及休閒的生活

(2).建立理財的觀念

*金錢管理的觀念與方法:P.277

(a).不以金錢多寡衡量自己的價值 (b).收支力求平衡

(c).養成儲蓄的習慣 (d).教導孩子金錢觀

(3).平衡不同的角色需要

2.鼓勵子女參加同儕團體或家族的社交活動

3.不要給子女過重的期望壓力

第七章生涯問題與調適

第一節成人生涯發展之探討

一、成人的意義:P.287

1.由生物學的觀點:成人為一個「已經成長完成並具有生殖能力的個體」。

*美國1964年「成人教育法案」:成人泛指16歲以上的人。

*1966召開第一屆國際比較教育學會,一致通意:成人為21歲以上的人。

2.由心理學的觀點:大約從21歲至65歲的一段時期,此一階段身心發展俱已成熟,人格亦漸定型,個體

從開始適應到習慣社會生活方式,包括婚姻生活及職業生活。

3.由社會學的觀點:成人係指能扮演成人角色的人,如工作者、配偶、父母、公民等。

4.從法律的觀點:成人是指開始享有各種法律上規定權利以及其於法律上應盡的義務,而其權利、義務之

內涵依不同之國家、社會、地區不盡相同。大致自十八歲至二一歲。我國民法規定成人

為年滿二十歲的人。

綜而言之:在青春期之後,不再參與全時正規的學校教育,且能負起成人生活角色或已達法律或社會所認

定之年齡,具有成人的權利、義務及責任的人。P.287

二、變動社會中成人之特徵 P.287

(一) 內在之改變:

心理、生理與其對工作(契約關係)情緒之改變,包括內分泌之改變,抱負水準及成就感,對生死及生命觀點,父母、夫妻、親子關係之改變及其他影響成年人生涯有關因素。

(二) 外在環境之急遽變化:

1.婚姻關係之改變:結婚率降低、晚婚傾向、離婚率增高、非婚生子女之比率增高。

2.子女養育方式之改變

(三) 職業型態之改變

(四) 生活型態之改變

(五) 生涯問題之改變

三、成人生涯發展理論之探討:P.290~298

(一) 文化觀點取向:強調成人之發展與其所處社會文化之薰陶及影響有關。

(二) 發展觀點取向:

1.成人發展是具有連續性的。2.成人之發展危機

3.兩性之「陰陽反轉圖」:意謂男女生涯發展有交叉出現之型態。P.292

(三) 生涯轉換觀點取向:影響成人生涯轉換之觀點:P.294~296

1.生涯轉換為生命自然發展之歷程

2.生涯轉換受到社會或文化時影響

3.有些生涯轉換可能異於生理年齡行為

(1).因人類生命延長與社會現象互動之生涯轉換

(2).受限於「經濟成熟」之生涯轉換

(3).受子女養育時機影響之生涯轉換

4.生涯轉換於性別方面之差異

5.預期及非預期之生涯轉換

(1).預期之生涯轉換:係指生涯轉換之事件是個體期待且喜歡的。

(2).非預期之生涯轉換:係指生涯轉換之事件是非個體預期或於時間計畫內的轉換。

(四) 人類生命觀點 (life-span) 取向:p.296

是一種凸顯智能發展運動,可以因應各種變異之可能,認為階段之分法易於使發展成為無方向性、階層化、時間之序列化、成為累積性而無法逆轉之模式,而且不為一般之證據所支持。

(五) 我國學者對於成人生涯發展之特性、生涯發展任務及輔導目標: p.297

1.成人生涯改變之特性:繁衍子孫的時期、穩定下來的時期、生涯抉擇時期、情緒緊張的時期。

2.成年階段生涯發展的任務:包括適應生理變化,重視身體保健,生產創造,關愛下一代及其他人,重建家人關係,為未來退休生活做準備與規劃。

3.成年發展危機的可能因素:事業發展與自己所希望達成的事業目標有所差距,自我理想沒有達成,

社會角色、地位的改變,家庭結構角色變化,身體狀況日益退化….

4.成人生涯輔導目標:p.298

(1).協助成人的經驗確認 (2).協助成人的興趣確認 (3).幫助成人的技巧確認

(4).協助成人價值與需求的釐清 (5).協助成人做好教育與訓練規劃

(6).協助成人做好職業的規劃 (7).協助成人朝向終身學習的規劃

四、成人生涯轉換之探討

成人發展理論:p.299 (89副問答5 )

(一) 成人生涯轉換之週期論:p.299 (91簡答3 )

1.四季週期轉換論 2.成人發展階段任務論

    *如何協助成人順利由一個時期轉移到另一個時期:p.302

1.協助解決成人生涯發展上的難題。

2.由於了解成人發展任務,可進而設計成為成人生涯教育的基礎。

3.將成人發展任務做為成人生涯諮商的參考架構。

4.建立了成人生涯、發展及教育間有效的聯結。

(二) 成人生涯轉換的階段論

*如何協助個體達到自我發展的最高階段,基本主張有五點:p.302

1.發展由個體內在架構所決定,環境僅可影響發展的速率及方向。

2.發展的過程有階段性,為具體、穩定的發展時期。

3.發展方向由單一到分化,簡單到複雜。

4.在每一發展階段上,個體均呈現前一階段沒有的品質。

5.每一發展階段之發展亦可視為生涯之轉換。

(三) 成人生涯轉換發展理論:四點特色:p.304

1.將成人之生涯成熟及生涯決定相提並論,生命自然發展之生涯轉換與成人之生涯成熟有關。

2.由發層面看成人生涯轉換問題,在一般生涯諮商所重視的「溝通」、「關係」外加入「時間」層面於不同之時間之轉換有所不同。

3.強調人之個別差異性,因此個人之生涯轉換也因個人之經驗、特質、性別及有關之個人特質有所不同。

4.強調個人於現實環境調和歷程的角色扮演歷程,於不同之階段個體所突顯之角色,與其生涯轉

換發展階段之「生活廣度」與「生活空間」有關。

(四) 生涯轉換之形態論:p.306

包括人際間相互角色間之轉換及個人內在角色之轉換。

(五) 成人生涯轉換階段之探討

*成人生涯轉換階段分類:p.306

1.30~ 44歲為「追求生涯定期」。

2.45~ 49歲則為義心投入工作之「工作投入無休期」。

3.50~54 歲為追求安穩之「安定期」。

*哈布生發展中年生涯轉換模式:p.307 (89問答5)

1.固著與震撼期:

固著指的是情緒上面對新的轉變,有些是想要,有些並非想轉變的,在利與不利的情緒交集下,產生茫然不知所措,而產生固著不想變換的狀況。

2.生涯自縮期:p.307 (89副解釋3)

自縮含有退化及否定,來談者生涯轉換為正向經驗時,會感到舒適,開始對他過往生涯做所為扮演的角色開始懷疑及鬆動,同時於新生涯轉換之好經驗亦會降低他對生涯轉換是否會達到期望之疑慮。

3.自我懷疑期:p.308

當個體於未能成功生涯轉換時,常未能盡全力於新的生涯之投入,且常帶著失落、憤怒、嫉妒、挫折、失望…等負向情緒,甚至自我懷疑,除非經過一段時間他能自然接受或以較積極之態度面對。

4.自然接受期:個體於深刻覺察及體會自己之情緒,較可自然而不壓抑自己內在真正情緒,加以表達或於認

知上改變想法不再抗拒改變。

5.新觀點之探測期:

來談者能真正接受及調適時,個體開始會去探索新的觀點或新的機會適合於其未來的新生涯,以發展出對新生涯之承諾。

6.意義尋找期:

來談者能找到自己生涯轉換之意義,是個體生涯轉換的重心。

7.生涯統整及更新期:

逐漸更加確定自己生涯轉換之方向及目標,逐漸依照自己之生涯轉換計畫執行,發展出生涯的統整及更新。

 

第二節成人生涯問題之分類

一、生涯決定有關的問題 p.31~312

(一) 生涯決定有關的問題:p.310

1.缺少生涯決定的覺察力 2.缺少生涯決定的知識 3.不願意承擔生涯決定的責任

(二) 生決定有關資訊收集的問題

1.資訊不足或相互衝突 2.資訊過多,產生混淆

3.缺少收集生涯資訊的知識 4.因個人因素,不願接受生涯決定的有效資訊

(三) 生涯決定之評估與抉擇的問題

1.生涯機會或資訊多多,以致未能做出決定

2.未能整理出個人生涯決定的關鍵指標

3.生涯決定時擔心失敗

4.做了不切實際的生涯決定,如高攀或低估

5.生涯決定時未能考量重要關鍵他人意見

6.缺少客觀評估以致做了不當的生涯決定

(四) 生涯決定計畫之擬定及執行的問題

1.缺少有關生涯決定之知識,以致未能定出可行的生涯計畫

2.未能具有生涯未來觀

3.未有意願或未能取得生涯決定計畫之資訊

二、實現生涯計畫的問題 p.312

(一) 個人因素的問題

1.未能依生涯計畫步驟按步班以致失敗

2.中途轍手或執行不力以致失敗

3.受限於個人生理或情緒狀況,而未能實現生涯計畫

(二) 外在因素問題

1.外在環境不利於生涯計畫之實現

2.組織或機構不利狀況,影響個人實現生涯計畫

3.個人之家庭發生了不利於生涯發展的狀況,以致未能實現生涯計畫

三、於工作生涯表現問題p.313

(一) 由於個人缺乏工作有關之技巧、能力及知識,以致影響個人於組織(機構)表現的問題

1.專業能力不足,以致影響工作表現或未能勝任其職位

2.因過度之調動或其他因素,以致影響工作有關技巧、能力及知識之未能熟而影響工作表現

3.未能隨職務改變,進修與工作有關之最新的技巧、能力及知識,以致影響工作表現

(二) 因個人因素以致影響工作表現

1個人之特性如價值觀、興趣及工作習慣與其職業不適配

2.身體衰弱或情緒異常以致影響工作表現

3.對個人生涯不利的遭遇,如家庭遭逢變故,個人經濟困境或個人衝突之壓力源,以致影響表現。

4.與個人之工作有關的人際衝突,如與上司、工作夥伴、顧客產生不佳之人際關係,以致影響表現。

(三)由於工作機構環境之狀況以致影響個人工作表現的問題

1.工作機構混淆不清或不當的要求

2.機構運作系統不當狀況以致影響個人工作表現的問題

3.機構的支持或資源不夠以致影響個人工作表現的問題

4.機構之激勵系統不足

四、工作職場適應的問題 p.315~316

(一) 初入職場時之工作適應的問題

1欠缺對職場運作規則及程序的了解或知識不足之適應問題2未能接受或遵循職場的規則及程序因此引起適應的問題3.於職場所需要的大量新資訊未能消化,或感到資訊過多無法吸收4.對新工作環境適應不良

5.對於工作內容或環境與其原先期待產生差距

(二) 因調動過於頻繁而引起的工作的適應問題

1.由於個人之生涯轉換太多以致影響個之度、價值觀、生活型態、生涯計畫或對機構之承諾,而影

響個人與環境間之不適應。

2.由於機構環境、政策、工作流程之變化,使得個體與機構間產生摩而造成的不適應

(三) 由於人際關係因素產生的職場適應問題

1.由於不同的價值觀、意見、風格、工作方法產生的人際衝突2.職場中發生了口語或肢體的性騷擾

五、婚姻生涯適應之問題 p.316

1.工作與家庭之雙生涯兼顧適應問題 2.婚姻生涯中夫妻適應問題

3.婚姻中產生變數,如外遇問題 4.中年婦女之二度就業之問題5.配偶轉業或調職,家庭適應之問題

六、生涯轉換問題 (91簡答2)

1.對原有工作不滿意想轉職 2.工作之趨力改變

3.工作人際關係不良引發想轉業的問題 4.想轉業又苦無機會5.轉業或失業可能的危機

 

第三節成人生涯問題診斷輔導架構

一、成人生涯問題診斷之目的 (p.318~319)

1.開發新的生涯遠景 2.發現新的興趣 3.確認舊的興趣4.診斷生涯抉擇的衝突或問題 5.引發新的探索行為 6..建立認知結構以評量生涯選項7..提高當事人對專業的信賴 8.回顧過去生涯之正向成功經驗9.澄清當事人之生涯迷思如妄自菲薄、缺乏自信心 10.擴展當事人之建立及善用資源的觀念及方法。

二、成人生涯問題之診斷方法

*簡略歸為三類 p.319 (91簡答1)

(一)描述性之診斷分類系統:以當事人自陳行為或諮商員觀察到的行為表徵來區分生涯問題的方法。

(二)職業選擇狀態分類:

如威廉生將職業問題分為(1)沒有選擇(2)不確定的選擇(3)興趣與性向之落差(4)不當的選

(三)適配性之診斷方式:運用標準化的測驗。

*四種成人生涯問題之檢核方法,茲分述如下:p.320

(一)由成人生涯問題檢核表之診斷方法:

可提供成人問題諮商診斷時之參考架構,由各類問題小計可以得之當事人問題之傾向。

(二)生涯黃金三角形探討有關變項之生涯診斷方法:(89解釋2)

參考史旺之生涯計劃模式又稱為生涯黃金三角形,包括自我、生涯環境及生涯資訊三個向度,做為成

人生涯問題診斷之參考架構。

1. 自我向度:包括興趣、性向及價值觀三個主要因素,提供成人生涯規劃診斷時參考。

2. 生涯環境向度:包括職場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及整個社會大環境提供成人生涯規劃診斷時參考。

3. 生涯資訊向度:包括人、事及資料之生涯資訊,提供成人生涯規劃診斷時參考。

三、成人生涯問題診斷架構 p.326~327

(一)自我層面:檢核與個人生涯發展有關自我層面變項,如人格特質、性向、興趣、價值觀、身心健康、

信心、毅力等是否於其生涯規劃。

(二)環境層面:檢核個人之生涯環境有關之變項,如家庭、工作環境、社會環境之人際相處及物理環境之

助力及阻力,並與當事人探討工作環境之組織氣氛、文化、政策、管理對其個人之工作生涯發展之有關影響。

(三)生涯資訊層面:檢核當事人之生涯資訊管道、資訊之是否周全及善加利用。

(四)生涯發展時機層面:檢核與生涯發展有關時機層面,如社會之變遷需求個人於生涯發展時機之發展任

務之達成是否符合,個人於發展時機過程家庭生涯之發展是否配合。

(五)生涯計劃:檢核個體是否形成適當的「生涯決定」,擬定的「生涯目標」是否顧及周延、可行性,並探

討是否具有因應社會變遷,及個人生涯發展的「生涯計劃」是否努力執行,及其中可能的挫折困難、如何因應之準備。

四、生涯轉換評估 p.328~334

(一)成人生涯轉換有關因素之探討:影響成人生涯轉換之個人因素有九點:

1.生涯轉換之基本特性 2.生涯轉換者之特性 3.生涯轉換動機

4.生涯轉換之數量 5.生涯轉換之自我掌度 6.生涯轉換之焦慮度

7.生涯轉換有關之經驗 8.生涯轉換環境之特性及機會 9.生涯轉換者之支持系統

*生涯轉換時必須考慮之有關資源

1.必須考慮生涯轉換之特性

(1)生涯轉換之形態 (2)生涯轉換之背景(3)生涯轉換引發之衝擊

2.生涯轉換因應資源之分析

(1)生涯轉換之形態 (2)生涯轉換者個人有關因素(3)因應之反應

3.轉換過程(1)同化 (2)評價

(二)評估成人生涯轉換量表之因素分析表

第四節成人生涯問題輔導方法

一、我國成人生涯問題輔導概況 p.334 (91副問答4)

(一)空大開設生涯規劃發展課程及生涯輔導課程深受同學重視

(二)各大學及社會輔導中成人生涯問題日漸增多

(三)社會上生涯發展相關主題演講及書籍日益擴增

(四社會變遷日益增速,成人生涯轉換次數亦日益增多

(五)組織生涯管理及員工生涯規劃日漸為企業所重視

(六)我國學術界逐漸重視成人生涯有關主題之研究

(七成人生涯發展由職業輔導轉向整體生活或生命觀點

(八)運用短期心理諮商於成人生涯諮商日漸被重視

(九)空中大學學生之成人生涯諮商值得關切

二、成人生涯問題輔導方法 p.339

(一)成人生涯輔導架構:

(1) 自我探索 (2) 生涯環境之覺察 (3) 生涯資訊之探索 (4) 生涯發展任務及時機之探索 (5) 生涯目標之抉擇 (6) 生涯計畫擬定(7) 生涯資源之尋求與建立 (8) 生涯發展為積極困境之因應(9) 生涯發展行動 (10) 檢討與回饋

(二)成人轉換諮商:

1.成人生涯轉換諮商目標之探討:

(1) 催化生涯轉換的五項因素:

a.準備度 b.信心 c.自我之掌控 d.覺得被支持 e.能夠獨立做決定

(2) 成人生涯轉換之諮商目標:

a.探索評估生涯轉換之原因 b.生涯轉換資訊提供

c.預估生涯轉換可能之影響 d.改變生涯轉換行動

e.澄清自我之興趣、能力及個人之特質 f.生涯轉換後之安置輔導g.生涯轉換支持系統之建立 h.生涯轉換之成功經驗

2.生涯轉換與人口變項相關研究:

1.性別與生涯轉換 2.年齡與生涯轉換 3.婚姻與生涯轉換4.支持系統與生涯轉換 5.工作滿意度與生涯轉換

3.成人生涯轉換評估流程:

1.生涯轉換因素分析 2.新舊工作的評估 3.生涯趨力之分析4.綜合評估上述各層面 5.發展尋找「新生涯」的策略 6.追蹤或再循環

4.培養成人生涯轉換之基本因應技巧:p.350

(1) 發展對於生涯轉換需求的覺察及因應技巧

(2) 評估、發展及使用外在支持系統的技巧

(3) 評估、發展及利用內在生涯支持系統的技巧

(4) 解決因生涯轉換引發的身心壓力技巧

(5)劃及執行生涯轉換改變的技巧

5.運用焦點解決治療法於成人之生涯轉換諮商: P.351

(1) 運用焦點解決法於成人生涯轉換個別諮商之基本要件。

(2) 運用焦點解決法於成人生涯轉換個別諮商架構及流程之探討。

(3) 焦點解決生涯轉換個別諮商流程。

第八章 成人調適的社會資源網絡

一、社會資源的意義 p361

(一)對當事人而言:是一種助力,一種協助,更是一種溫馨的感受,尤其於急需時,適時之資源協助,有若久旱逢甘霖。

(二)對助人工作者而言:指對當事人有助的人,事,地,物及有關社會福利資源機構。是一種合作,更是一種專業的負責,共同對需要的當事人,提供當事人所需的完整協助。

(三)對助人專業工作機構而言:包括內部資源及外在資源,前者指機構內之資源體系;後者指超出機構服務功能的事件、轉介機構外適切的資源機構。

(四)對助人工作者專業而言:指在助人工作上由於涉及機構內每個單位之專業服務範圍及限制,機於當

事人之權益,助人工作者須瞭解與其工作有關的社會資源,並妥善協助當事人善加利用,以協助其解決問題。

換言之:社會資源是一種助人工作之合作服務系統、支援網絡之建構及各相同或不同助人專業的跨專業合作服務。

二、成人社會資源之分類p363:

(一)以機構之內、外資源的分類:

1..機構內資源:機構內專長之認證及分工、人力資源之整合及團隊精神。

2.一般(機構外)之社會資源:及機構服務工作有關並超出機構服務能力或範圍的社會資源

(二)以軟、硬體資源的分類:

1.硬體(物質)資源:財力、物力、環境空間、天然資源及服務所需要的機具設備。

2.軟體(非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專業方法、專業經驗、社會共識、社會支持、社會需求、協調管理機轉等。

(三)以公營及民間資源的分類:

1..公營資源:如政府之社會福利機構;如國民就業輔導中心。

2..民間資源:如民營或宗教興建之社會福利機構;如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世界展望會、救國團「張老師」。

(四)以使用條件限制性之分類:

1.有限制性:有些資源有限制條件

2.開放性:有些社會資源於其服務項目中較具開放性,如宗教服務系統無年齡限制。

(五)以使用工具及限制性之分類:

1.電話服務 2.晤談或面對面服務 3.網路服務 4.多元服務:二種以上服務方式。

(六)服務時間之限制的分類:

大部分資源皆有時間限制;但少部分如警察局,消防隊生命線之服務24小時無休。

(七)個人與組織資源之分類:

1.個人資源:即個人有關之資源如個人之人脈、學歷、經驗、知識。

2.組織資源:即一般社會資源機構之組織,如各種基金會、扶輪社青商會、獅子會等。

(八)其他之分類:如文獻資源及有關資訊資料資源。

三、成人社會資源之特性Q3p364:成人社會資源特性簡述如下:

1.消極性:有些資源謹於當事人的要求才提供,如一般心理諮商。

2.. 積極性:有些社會資源會積極尋找需要協助的個案或問題,如社會工作之家庭訪視,街角社會工作;公共衛生護士主動加訪瞭解健康問題,主動衛教及處理。

3.強迫性:對有些精神病傾向患者經鄰居反應相關醫療單位,根據醫療法亦可強制就醫。

4.教育性:每個成人都應學習如何善用而不濫用社會資源,以協助個人適應不時之需。

5.發展性:協助當事人發展自己之支持系統及建立自己的資源。

6.回饋性:成人會應用社會資源,於能力足夠時亦應有回饋,參與或提供資源。

四、社會資源(SOCIAL RESOURCE)之闡釋

若以社會資源之英文單字各個字母的聯想,可建構如下對社會資源意義的闡釋。

*Service服務:社會資源之終極目的是提供需要的當事人有效的資源。

*Open開放:社會資源之運作系統是開放的,允許更多更適合的資源進入服務系統,資源之服務,開放為

適合其服務目的的社會大眾使用。

*Care關懷:社會資源之出發點為專業的關懷,民胞物與之胸懷。

*Improve改善:社會資源之使用是希望改善或補充各社會服務機構服務的不足。

*Aware警覺:各諮商施或社會服務機構必須覺察自己專業的限制,在適切督導體系下擅用社會資源。

*Law合法:使用社會資源須合法,法律的保障亦是社會資源之一,如少年事件處理法、家庭暴力防治法、

兒童保護法。

*Repeat可重複運用性:社會資源須珍惜,並妥善運用,以能重複運用性。

*Environment存在於環境系統:社會資源是存在於環境系統中,但亦須開發且樂於被應用。

*Support system支持體系:社會資源是一種專業之支持體系。

*Ours共識:使用社會資源有共識及遵守之規範,並明訂於專業倫理守則。

*Understanding瞭解:諮商師之養成教育中,必須學習瞭解適切使用社會資源。

*Renew更新:社會資源需經常更新。

*Chance機會之掌握:運用社會資源亦是給當事人及自己一個希望及機會。

*Educate教育性:社會資源之運用鷹是現代人必須學習的基本能力之一

貼上前輩重點(不知誰的希望不要見怪)

更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91)成人諮商與問題 期末考重點

人際關係問題診斷架構。(ch4,146~157)

第二節人際關係問題診斷架構(或方法)評量7

一、自我覺察法─如何探索及了解自我

(一)日記法或扎記法:對個人生活中有關人際之心得寫下來,由其中作自我分析,

一段時間加以客觀的自我省思或找師長討論。

(二)多方面的我之探討:由多方面覺察自我,對自己多元的探索及省察。

1. 主觀我:自己眼中的我,即自己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

2. 客觀我:別人眼中的我,即別人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

將1、2交集可繪出個人的周哈理窗:

第一窗為公開區:我知道─別人也知道。比率愈大表人際關係良好先理健康。一般人於此區常顯現較多正向或中性行為。若顯現過多負向行為亦為人際問題

徵候之一,表當事人可能缺乏自信心。

第二窗為秘密區:我知道─別人不知道。比率大表個人愈不開放,對人較不具信任感,

不易讓人了解。一般人於此區較常隱藏自己缺點(負向行為)。

第三窗為盲點區:我不知道─別人知道。比率愈大表個人愈缺乏自知之明,常於人際上

發生錯誤之覺知,以致影響人際交往。

第四窗為探索區或待開發區:我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前三區域接很少內容,表個人對其自我愈少了解,若探索區域比率愈大,表當事人對自我覺知之區力愈大,育有意願自我了解。

3.理想我及現實我:即檢核當事人認為理想的自我,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子與實際的自己有何差距。

4.生理我與外表我:即檢核自己生理上的現況、功能與外表之滿意度,檢核當事人對自己生理狀況及外表之接受情形。

二、人際溝通能力檢核表:提供自我檢核及人際問題諮商之參考檢核架構。

三、人際溝通類型法:概分為「我好─您也好」、「我好─您不好」、「我不好─您不好」、「我不好─您好」等四種,易歸類為上述任何一種或兼具二種之情形,而有第五種為模糊不易辨認區。

四、多元向度(BASIC─IDFW)檢核法:可由多元診斷之觀點了解當事人之整體情形,

其中一可了解人際關係於整體或全人之概況:

B(behavior):表行為,包括口語與非口語行為。

A(affection):表情感,當事人之情緒狀態是高亢或抑鬱的。

S(school):表學校經歷,當事人之過去的學歷及經歷。

I(interpersonal):表人際關係當事人交往之人際關係

(親子、夫妻、兄弟朋友同事、社區、社團之人際網絡)

C(cognition):表認知及想法,當事人對事情之觀點是否合理或特殊之觀點或傾向。

I(issur):表問題,當事人的主要問題或次要問題,表面問題或潛在為提,輕微性問題或癱瘓性問題。

D(direction):表方向,當事人對其問題處理之方向,

F(family):表家庭,當事人的家庭背景、關係、家庭史、家中之關鍵他人、父母管教態度、親子關係。

W(work):表工作,當事人之工作概況,含同事人際關係、工作表現、生涯規劃與發展、工作困境、升遷發展。

五、心理測驗法:例如以社會計量表可了解群體間彼此之人際關係地位。人格測驗可了解個人人格傾向。

六、非口語溝通檢核法:由非口語訊息之表現包括眼神、表情及頭部動作、身體姿勢、聲調適切性等非口語行為之自我檢核。

人際關係問題(調適)輔導方法。(ch4p160-174) 

第三節人際關係問題(調適)輔導方法 (評量8)

一、自我悅納法:如何由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改變=>自我突破,為人際關係行為自我調適重要的心路歷程。

二、人際溝通訓練法:學習有效的人際溝通方法,如同理的專注、積極的傾聽。

(一)同理的專注:含心理的專注及生理的專注。

1.心理的專注:全新全意的專心傾聽對方說話,且能真正聽懂對方意思。

2.生理的專注:練習運用R、O、L、E、S之秘訣,專注的與對方交談。

Relax(放鬆)讓交談者感受到輕鬆自在、Open(開放)以開放態度與人交談、Lean(微傾)身體微傾代表關懷有興趣通對方說話、Eyes(眼神及眼光)同理的眼神眼光自然合宜接觸對方眼光、

Squarely(90角)與交談者,以90角姿勢交談,可自然看到對方表情及整個身體意象。

(二)積極的傾聽:

1.引導交談者自在的談話2.專注的傾聽對方談話3.適切的回饋交談者。

三、行為學習法:行為學派認為人的行為可由學習而來,人際關係亦如此,行為學之基本型態如下:

1.模仿:模仿學習他人好的人際關係行為:

2.增強:對於學習到良好人際關係行為,與以鼓勵、讚賞,使其行為能持續表現。

3.消弱:對他人不當的人際行為,不予反應,久而行為會減少而消失。

4.懲罰:對不當人際行為,易引起他人不好的反應,有著懲罰作用。

四、人際困境之解決:

(一)生氣的克服:

1.平心靜氣思考生氣的原因2.學習欣賞自己

3.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4.避免與喜歡生氣或亂生氣的人在一起5.凡事感謝6.告訴自己可以生氣,人非聖賢,與其不當壓抑情趣,不如學習適當的生氣方法但也不能以此為藉口,對他人不合理的生氣。

(二)害羞的突破:

1.自我肯定法2.焦點解決法3.認知改變法4.矛盾意向法5.行為改變法。

(三)嫉妒行為的調適:

1.培養自信心

2.學習原諒自己及別人

3.認清生活中有些可能改變、有些可能不易改變

4.換個角度看人、看事、看人生5.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四)人際衝突的調適:人際衝突可能原因:

1.個性不合2.利益衝突3.溝通不良4.情緒移轉5.立場不同6.期望差距。

解決衝突的方法如下:

1.雙方要有意願2.真正了解衝突之原因3.以合作替代競爭4.了解非口語訊息5.事實溝通6.幽默7.協商8.第三者之協助9.失敗中學習

10.避免衝突。

人際關困境之解決。(ch4p166)

(一)生氣的克服:1.平心靜氣思考生氣的原因2.學習欣賞自己3.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4.避免與喜歡生氣或亂生氣的人在一起5.凡事感謝6.告訴自己可以生氣,人非聖賢,與其不當壓抑情趣,不如學習適當的生氣方法,但也不能以此為藉口,對他人不合理的生氣。

(二)害羞的突破:1.自我肯定法2.焦點解決法3.認知改變法4.矛盾意向法5.行為改變法。

(三)嫉妒行為的調適:1.培養自信心2.學習原諒自己及別人3.認清生活中有些可能改變、有些可能不易改變4.換個角度看人、看事、看人生5.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四)人際衝突的調適:人際衝突可能原因:1.個性不合2.利益衝突3.溝通不良4.情緒移轉5.立場不同6.期望差距。解決衝突的方法如下:1.雙方要有意願2.真正了解衝突之原因3.以合作替代競爭4.了解非口語訊息5.事實溝通6.幽默7.協商8.第三者之協助9.失敗中學習10.避免衝突。

現代人感情發展的困境。(ch5p181)

車輪理論模式:第一階段愛情關係始於雙方發展背景的一致性,第二階段:自我表露,第三階段:互相依賴,第四階段:人格需求的滿足感,相互滿足對方愛的需求、信任需求或自我實現的需求等。經由「持續轉動」的輪子,兩人之間的關係就愈益親蜜、舒適及和諧。

現代人情感發展的困境如下:Q1 p182

一、人際脈絡窄化及淺化:工商業社會高度發展,使人們逐工作而居。都市居住環境的隔離性也減少人與人接觸頻率,形成現代人際脈絡窄化現象。工作人脈與生活人脈切割,缺少談心分享時間與精神,窄化及淺化人際脈絡的發展,也增加發展情感生活的困境。

二、男女雙方皆投注較多時間於事業的生涯發展:因工商社會競爭的工作特性,常使現代人處於工作壓力下,需花較多時間與精神發展自己事業。加上高教育、對自我期許的提高,以及情感的立即性投資報酬率要比事業發展為低,自然產生輕情感重事業的現象。

三、缺乏適合的交友管道:現代人或許不缺乏各式不同的交友管道,但卻未必能適應這些交友方式。

四、缺少對愛情正確的認識:對於愛情我們所知甚少,或多是一些片段或不正確的訊息,於是第一步發生了愛情,第二部卻不曉得該怎麼辦,所以其結果都是悲劇。因為人們不會也不知道如何使愛情繼續維持,造成無人不嚮往愛情卻沒幾人真正得到愛情的幸福。

兩性情感問題與調適。(ch5p185)

兩性情感的發展歷程:1.初識期:由相遇到相交2.穩定期:相知相許的時期3.分手期:分手前後的調適期。

一、初識期的問題與調適:初識期指雙方結識、邀約到考慮認真對待彼此關係為止。可能遭遇困難包括:如何遇到心動的一半;如何邀約心儀對象;如何安排約會;如何確定是否要與對方發展穩定情侶關係等。

(1) 進行第一類接觸的困難與調適:由於習慣或個性而產生愛情殺手行為,這些行為的共同原因就是無法表達出對愛情的渴望與需要;此外也有不知如何選擇適合的交往對象的困難。要突破這兩種困難就需要對自己的愛情態度作一番探索。方法如下:1.每個人都有為自己選擇良伴的權利2.了解自己對愛情的需要3.選擇繼續邀約對象的步驟:a.尋找合格的人b.尋找是否有共同話題可以讓溝通持續的進行c.了解此人是否準備好與別人進行交往d.讓自己成為具親和力的人e.如果對方通過以上的篩選,澤進行下一次聚會的邀約,增加接觸的機會

(2) 約會的困難與調適:約會是幫助我們由車輪理論的第一階段進入自我表露、呈現更多真實面的第二階段的重要方式。約會可達到下列功能:Q2

1. 約會是一種社會化的學習:提供雙方相互了解機會。依據社會對男女角色行為的規範學習合宜角色行為。

2. 約會可滿足自我的需求:藉傾心吐意機會滿足被了解被接納的需求。

3. 約會可促進人格與心理的健全發展:約會是建立親密關係的途徑,由此了解兩性的不同,學習忍受挫折,學習更多自我坦露與接納。

下列原則可幫助在遇到約會困難時做為調整參考:

1.初識期約會首重自我保護:a.確認對方身分b.認識雙方的朋友或家人c.提防約會強暴事件(指在違反對方意願情況下強迫性交)的發生。

2.初識期約會的目的在熟悉彼此的觀點:初識期需選擇適當的約會方式及自我表露的技巧。Q3 p196

(1)選擇適當的約會方式:

(2)學習自我表露的技巧:自我表露係指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想法與感受,是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途徑之一。自我表露需注意:1.開放自己的觀點與對方對話2.用「我訊息」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感受

3.約會時要能拿捏愛與性的尺度:

4. 區辨喜歡還是愛Q4p199:有一種看法是當你有這個疑問的時候,妳就已經不是單純的喜歡而已了;但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當你有這種疑惑時,妳就已經不確定自己是否愛她(他)了。兩者答案其實都一樣,意思都是說:當你愛她(他)時候,你必然會曉得自己已經愛上他(她)了。或者說,當你不再被者問題困擾時,就是你準備好進入穩定期發展的時候。

二、穩定期的困難與調適:穩定期指兩個人開始認真的對待彼此的關係,以至相知相許的時期,也是兩人關係開始接受更多考驗的時候。

(1)深入互動的困難與調適:深入互動的內涵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價值觀的比較、角色期望的配合;另一是對兩人間親密關係感受的分享。社會交換理論p202:

我們可透過下面兩步驟增進此階段的調適:

1. 了解對方的價值觀及角色期待

2. 正式差異的存在,用愛彌補落差(如何化解約會衝突Q5):約會衝突有十項:a.人格問題(嫉妒、尊嚴、情緒不穩)b.缺少足夠相距時間c.不同程度的許諾d.價值觀不同(金錢、目標、生活型態、性別角色)e.溝通(自我表露、傾聽、誠實)f.背景(不同興趣、宗教、文化及教育)g.權力(控制、依賴、競爭)h.父母親i.性(道德問題、性的重要性)j.朋友。有衝突表兩個人關係需要改變而改變正是許多人不願意碰觸的。差異的存在並不是誰對誰錯、誰該不該的問題,雙方都要有願意協調的心態,透過協調過程尋找解決方法。協調時兩個人都要將自己需要說出來,讓不同

意見同時呈現,問題才有可能解決。雙方進行協調前要誠實問自己,對自己而言,什麼是可以妥協的?什麼是不能妥協的?清楚自己底線就不如意陷入混亂而造成溝通的另一阻力。

(2)許諾的困難與調適:針對許諾會有困難的原因探討許諾的特性Q7p215:1.許諾必定伴隨行動2.許諾是進行式而非完成式3.許諾必須是出於自發4.許諾的基礎在於個人的自我統整。由此可知,許諾需出於自發,而自發的基礎在於自我統整。經營有愛意的許諾需要學習。

1.許諾的基礎─對自己許諾:

2.排除阻力培養勇氣:找出無法許諾的原因,清除情感發展的障礙,下列五步驟可有一些幫助:

a.自問自己是什麼讓兩個人對這份感情無法許諾:

b.將所有的困擾與害怕寫下來:

c.評估這樣的因性與害怕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d你認為影響力最大的三項逐項評估它們的合理性:

e.做一些什麼可以讓你確定情況或者解除焦慮:

二、分手期的困難與調適Q8p219:分手會帶來傷痛,挫折、失去價值感,這些情緒可能外顯為憤怒、憎恨或內隱為憂鬱、退縮,有些人可在短期內恢復,有些人則需要較長時間平復。妥善處理分手才可將傷害降至最低。

(1)掌握處理分手的原則:分手方式有三:1.自然疏遠法2.談判式3.拖延式,不論哪種方式皆須注意下列原則:1.不口出惡言2.不分析是非對錯3.不拖人說項4.不混淆角色。(2)調適分手後的創痛:分手後的創痛會以下列行為表現:1.退縮、抑鬱2.懷念與茫然3.激動宣洩型。以上的因應方式只要不是太極端,都是有助於情緒的宣洩,是失戀必經歷程,維持正常作息才是讓自己儘早恢復生機的重要法則。允許自A53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