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小龍」學長辛苦整裡1-5章的重點,請大家愛惜傳讀。

家庭資源與管理

第一章家庭資源管理的發展

第一節家庭生活與資源管理

5 目前台灣家庭結構以「核心家庭」所佔比例最高。

7 依聯合所訂標準,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之比例超過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

11 所謂「家務工作」包括:清理環境、準備餐點、清洗衣物及照顧家中子女、老人或病人等。

14 聯合國定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每年的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

14 聯合國定「國際家庭日」的目的:建議使用各種方式,促進政府、政策制定者及公眾,對家庭作為一個基本的社會單位之觀念有更多的了解,並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條件,加強在保護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國際合作。

15 1994年「國際家庭年」的主題是「在一個變化的世界裡,家庭是資源、是責任。」

15 「資源」的意含有兩個層次:

(1) 就社會而言:家庭是社會運作的資源、社會進步的動力。

(2) 就個人而言:家庭提供了個人的生長、發展所需的各種資源。

所以家庭是個人及社會發展的資源。

15 「管理」即是「運用資源以達成目標」。

15 家庭資源管理的程序:

(1) 確認家庭的問題、需求及目標。

(2) 釐清家庭的價值,決定期望達成需求的程度。

(3) 確認可應用的資源。

(4) 做決策、擬定計畫、實施計畫。

(5) 評量目標的達成與否,並將評量結果做為下一次參考依據。

16 家庭資源管理的意義:

(1) 有效運用資源以達成個人、家庭目標的活動。

(2) 運用計畫、組織、實行、控制、評量等活動,以其有效的運用各種資源達成個人、家庭目標的活動。

(3) 經由計畫的過程引導價值之實現,並滿足家人需求的活動。

17 影響管理風格的因素:

(1) 歷史:個人、家庭及社會所處的歷史情境脈絡。

(2) 生理、心理:生理需求、安全、愛與隸屬、自尊、自我實現。

(3) 文化:社會規範、倫理。

(4) 個性:個人特質、偏好。(5) 科技:技術、工具。

17 家庭資源管理的特性:

(1) 目標:家庭資源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滿足家人需求」、「提升生活品質」、「增進家人福祉」。

(2) 資源:家庭資源,如:「家人資源」、「環境資源」等。包括人力、物力的資

(3) 活動:家庭成員在家庭內的活動是「生活」,包括日常起居、家務工作及休閒等。

(4)發展:家庭的發展會改變家庭生活的目標、需求資源及管理重點。

(5) 管理者:管理不只是做決策,而是管理過程中所有的行為因此,

           所有的家人均是管理者。

第二節家庭資源管理的歷史發展

19 美國學校教育中「家庭管理」課程展六階段:

(1) 萌芽時期:聚焦於「家務工作」、「居家設備」、「家庭簿記」等實  

務工作的操作與練習應用。

(2) 資源中心時期:開始關注「資源」,建立家庭資源觀念。

(3) 個人中心時期:注重家中個人,探討個體的目標與價值。

(4) 程序中心時期:受到商業管理影響,導入管理程序概念研究家庭管理的程序家庭管理科學研究體系及方法,家庭管理踏入新的領域。

(5) 價值及決策中心時期:受到管理學中「決策理論」學派的影響,家庭生活決策成為重要關注。

(6) 整合取向:受到「系統理論」的影響,將家庭視為一管理單位,探討家庭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

19 「實習住宅」: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大學運用以「住宅實驗室」的做法來教導學生學習並應用家庭管理的技巧。

20 「家務工作簡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人力短缺,不論是工廠、農場或家庭,工作簡化開使受到矚目與重視。其後並被應用到特殊需求對象,以協助其生活適應等復健工作,如:「心臟廚房」。

20 Vickers等人將家庭管理發展簡化分成四個主要時期:

時期 年代 關注議題

一 1900-1930s 家戶經濟生產、衛生學、公共衛生設備等

二 1930s-1950早期 居家設備、效率、工作簡化、標準化工作流程

三 1950s-1960s 家庭價值、目標、標準、資源、作決策、組織及過程等

四 1970s-1980s 發展系統架構,強調家庭與外在環境的互動關聯

21 從1930-1990年間有關家庭資源管理的研究,可區分為「財務管理」及「人力及家戶資源管理」兩大部分。

「財務管理」包括:收支、經濟安全、退休計畫、住宅、儲蓄、貸款、預算、保險、親屬經濟支持、財務滿意等。

「人力及家戶資源管理」包括:家務分工、時間利用家務管理型態等。

21 家庭資源管理的研究

(1) 1930年代:當時美國經濟大蕭條,家庭資源管理的研究關注經濟大蕭條、失業對家庭的影響。如:財務、收入支出、負債等影響。

(2) 1940-1949年:受二次大戰影響,主要研究議題傾向探討儲蓄、購買戰爭債券,維持合理生活水準。並開始針對兒童、青少年的金錢使用加以研究。

(3) 1950-1959年:主題及理論取向廣泛,家戶時間利用、家務分工等主出現。

(4) 1960-1969年:開始針對親屬間的經濟支持加以探討。如:家庭對新婚子女的財務協助等。

(5) 1970年代:受到系統、生態系統、經濟等理論的影響。

(6) 1980年代之後:相關主題未見擴增,但相關研究的數量增加。

第三節家庭資源管理教育

25 家庭資源管理教育概念架構的觀點:

(1) 人類生態系統:透過人類社區、組織及環境,將自然資源變成家庭需要的物品及服務。

(2) 問題解決:透過教育方案,針對問題引導選擇。

(3) 批判思考:資源管理教育需發展課程,促進批判思考的能力,鼓勵個人針對個人信念、決策及行為合理性加以思考。

25 家庭資源管理教育的目標:

期望透過教育使個人能「設定目的和價值,經做決定的過程,有效地分配、消費、交換、投資或節約資源。」

25 學習者在學習「家庭資源管理教育」後應具備的能力:

(1) 有能力控制其生活,並能自由選擇。

(2) 以不同方式做決策及解決問題。

(3) 思考並面對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問題。

(4) 能於不同文化背景中運用。

(5) 了解社會中家庭的經濟功能。

26 「生活技能」是一多面向之概念架構,突顯了各年齡層個體的發展任務,為個體自我成長、適應所必須學習的,亦能促使個體成功的經營生活。

26 美國家庭與消費者協會將「生活技能」定義為:「日常生活所需技能的知識與能力」,透過教育課程,期望協助學生發展達到他們的理想生活。課程內容包括:自我評估、價值、資源分析、與他人的關係、高等教育及/或職業、金錢管理、消費者教育、住宅、食物選擇與製備、衣著、健康維護、服務學習、職業技巧與機會。

29 家庭資源管理的教學策略:

(1) 無偏見的課程(2) 理論與應用合併

32 我國「九年一貫中小學課程綱要」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四大主軸:

(1) 認識自我(2) 生活經營

(3) 社會參與(4) 保護自我與環境

其中「生活經營」與「家庭資源管理」概念相近,其內涵如下:

*注重日常生活衛生和營養,養成保健習慣。

*均衡工作、情感與休閒生活。

*重視家庭生活,發展與家人親密關係。

*體驗大自然及培養野外生存技能。

*認識與規劃個人生涯。

33 「九年一貫中小學課程綱要」中「家政教育」議題也與「家庭資源管理」概念相近,其意旨在:

(1) 培養學生了解日常飲食、衣著、生活管理、家庭生活的實際活動,充實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能。

(2) 加強其對日常生活的關懷,維繫與自己、他人及環境的和諧關係。

(3) 陶冶改善家庭生活及建立幸福家庭的信心、志趣與理想。

34 我國高中「家政」課程綱要提出九項欲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中,其中有三項與家庭資源管理有關:

(1) 辨別及分析個人與家庭之生活管理與重要性

(2) 提升個人與家庭生活管理之素養

(3) 積極實踐個人管理與家庭生活管理之能力

36 我國「家庭教育法」於92年2月6日公佈實施。

36我國「家庭教育法」的意旨

(1) 增進國民家庭生活知能(2) 健全國民身心發展

(3) 營造幸福家庭(4) 建立祥和社會

36 「家庭教育法」所稱之「家庭教育」指「具有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之各種教育活動,包括親職教育、子職教育、兩性教育、婚姻教育、倫理教育、家庭資源管理教育等等。」

36 「家庭教育法」規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年應實施4小時以上的家庭教育課程。

家庭資源與管理

第二章家庭資源管理的概念與原則

第一節價值與目標

45 何謂「價值觀」?就是「行為方向的原理原則」。

45 每個人的內在整合價值系統,稱為「價值取向」。

46 雖然價值觀是行為方向的原理原則,但價值觀與行為之間是存有差距的。故了解一個人的價值觀並不表示可完全判斷他的行為模式。

46 價值觀的類型

1. 絕對的與相對的價值觀

絕對的價值觀:是極端而明確的。如:「誠實」。

相對的價值觀:是依情形而定的。如:若「誠實」會造成傷害,則必須換一種說法,避免因直接回答而造成傷害。

2. 內在的與外在的價值觀

內在的價值觀:是個人原有的、自我的。如:女性外出工作,以獲得自我的肯定及成就感。

外在的價值觀:是來自他人的、或外界的。如:女性表現良好,得到讚賞及升遷。

傳統的價值觀:陳述著更多所謂的「社會價值」。如:社會的教育的重視。

個人的價值觀:則是屬於個人特有的一些特質及看法。如:勇敢、體諒別人。

專業的價值觀:是針對工作或生涯應具有的價值觀。如:敬業、專業、4. 工具性及理想性的價值觀

工具性的價值觀:強調在一般狀況下的價值觀。如:工作的企圖心、寬廣的胸襟、競爭能力、愉快、寬恕、誠實、獨立、智慧、責任。

理想性的價值觀:強調人類追求真、善、美的最終不變的價值觀。如:舒適的生活、世界和平、人權平等、自由、幸福、安全。

49 價值─目標互動性模式

確立期望的目標價值觀 目標形成及實行 目標─取得行為 確立期望的目標

個人目標與家庭目標是可以相互配合的,但是當二者產生衝突時,是當的調整,排列出目標的優先順序,以及可行性是很重要的。此時價值觀就成為很重要的依據,價值觀提供了動力,是促使目標從啟動到完成的過程。

50 目標的類型:

1. 以目標的時間來分

(1) 短程目標:3個月內

(2) 中程目標:3個月-1年

(3) 長程目標:1年以上

2. 以目標的角色來分

(1) 個人目標:以個人期望為主的目標,如:學英文

(2) 專業目標:工作或生涯所需的目標,如:教師要了解學習者特質、教學 方法、教學專業內容及評量方式等

(3) 社會目標:社會共同持有的目標,如:傳宗接代

3. 以目標的優先順序來分

(1) 主要目標:所有行動即過程的目的地。

(2) 次要目標:配合主要目標的達成所產生的其他目標。

52 目標設定時目標本身應有的特質

1. 目標是合理性的

2. 目標是明確的

3. 目標設定是需要學習的

第二節家庭資源的種類與特性

53 家庭資源的種類:

1. 人力資源:意指個人與生俱來的特色及內在特質,較具體。如:知識、態度等..。

2. 物質資源:個人及家庭所擁有的有形資產,較抽象。如:股票、家具等..。

3. 經濟資源:指一些具有「生產」或「服務」目的的資源。如:土地、勞工等..。

4. 非經濟資源:指一些沒有具體形式,不直接具「生產」或「服務」目的的相關無形資源。如:個人能力、態度..等。

54 「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之間最主要的不同在於「資源」的使用是以「生產」或「消費」的觀點來看。

55 家庭資源的特質:

1. 家庭資源是可以協助家庭達成目標的能力

2. 家庭資源是「有限」的

3. 家庭資源是「可補」的

57 資源使用的方式:交換、保護、生產、儲蓄/投資、消耗、轉移。

第三節家庭的決策

59 「決策」是指對某個課題或事件的結論或判斷。

59 一個好的「決策概念」的主要條件:

1. 品質:指決策本身應符合一定的標準、客觀性、及目標方向。

2. 接受度:指決策必須被執行的個人或家庭所接受,否則將難以執行。

3. 彈性:雖然決策當下是最佳的選擇,但也應有彈性以因應狀況的改變。

4. 明確:決策必須讓所有關的人都很清楚,如此在執行上才有效率。

60 決策的角色有三種:

1. 評估的角色:即是事前仔細做好各項評估,使決策的成功率增加。

2. 確立目標的角色:人常用決策來確立我們的人生目標,以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

3. 管理的角色:目標確立後,為了達成,就必須做一些調整,而決策可以協助我們重新安排或分配現有資源或開展資源。

61 決策的過程六步驟:

1. 確認決策2. 評估所需資源

3. 考慮各種可能性的方案4. 預測可行方案的結果

5. 發展行動計畫及執行

6. 評估整個決策

63 「決策的延展性特質」是指生活中的決策往往不是獨立的,一個決策可能受到上一個決策的影響,也會影響到下一個決策。

63 常見的「延展決策」:

1. 連鎖決策:「連鎖決策」指的是一連串相關的決策,這些決策是成一條直線的關係,即第一個決策影響第二個決策,而第二個決策影響第三個決策。

「連鎖決策」有幾個特質

(1) 決策之間是藉由一個主題或同樣的情況相連。

(2) 在邏輯上第二個決策將發生第一個決策之後。

(3) 這些決策彼此間應是同等重要或愈來愈重要。

2. 中心─衛星決策:「中心─衛星決策」也強調一個決策影響另一個決策,但不同的是由第一個決策所導引的相關決策,彼此之間是不相關的。

3. 決策樹:「決策樹」的觀點是決策的關性是成樹枝狀,每一決策都有「做」與「不做」兩個層面。

第四節計畫、實施、評估

67 何謂「計畫」?計畫是為了達成需求與目標一連串決策的過程,藉由這樣的過程不斷的考慮、收集資訊及修改調整。

67 計畫的內涵:

1. 設立標準:針對目標的「質」與「量」來設定。

「質」是指對目標的品質及預定期望設定標準。

「量」是指推估或確立數量以符合最終的目的。

2. 建立順序

69 計畫的類型:計畫的類型基本上可從四個指標來分析:

1. 一般性

a. 普遍性計畫:通常是屬於較長遠的計畫,是一種以目標為取向的計畫。

b. 特殊性計畫:針對特別時機所設計的,較重視細節上的安排。

2. 時間

a. 長程計畫:需要較多的時間累積家中資源才能完成,有些則可能永遠無法完成。如:購屋。

b. 短程計畫:屬於優先執行且是在短時間內完成,多半是可從現有資源的分配中即可完成,故較易達成。如:買腳踏車。

3. 範圍

a. 擴展性計劃:通常會影響到其他許多的計畫,影響範圍較大。

b. 限制性計畫:影響範圍較小,目標比較明確。

4. 重覆性

a. 重覆性計畫:是建購在過去類似的情景、目標、需求而產生。

b. 單一性計畫:只使用一次的計畫。如:做壽。

70 影響計畫的因素:

1. 環境因素2. 家庭因素3. 個人因素

71 何謂「實施」?實施就是把計畫付諸行動的重要步驟。

71 實施的過程:

1. 控制行動:「控制行動」強調的是確實執行計畫的標準及次序。

2. 檢查進度:「檢查進度」是對執行行動做考核。

3. 調整計畫:「調整計畫」指改變原有計畫的標準及次序,以增加達成目標的機會。

73 影響計畫實施的因素:

 

1. 任務本身因素2. 個人因素3. 家庭因素4. 環境相關因素

75 何謂「評估」?評估就是當任務完成之後,對整個計畫從計劃、實施到結果做分析,以作為下一次計畫的參考。

75 評估的功能:

1. 未來計畫參考的資源

2. 管理技巧的增進

3. 個人及家庭價值觀的修正

家庭資源與管理

第三章時間與資源管理

第一節時間資源的相關概念

83 時間管理的主要概念:時間資源配置,就是分配、控制時間以達成目標。

83 時間資源的特性:

1. 供給無彈性2. 無法儲存

3. 無法尋求替代4. 不可回溯

84 時間管理的意義:

1. 時間管理是「自我管理」

2. 時間管理是「一種有系統、循序漸進的訓練」

3. 時間管理是「配合自然的時空變化,尋求合理的時間運用」

第二節時間利用之測量與我國國民時間運用分析

85 時間使用情形之分類:

1. 必要時間:指人類生存所必需要有之時間。如:吃飯、睡覺之時間。

2. 約束時間:指個人因經濟身份之不同,在生活中所必需花費之時間。如:學生上課之時間。

3. 自由時間:指人們除了生活日常作息之必要與約束時間外,可自由運用支配的時間。如健身、旅遊等。

第三節時間管理的理論與方法

88 時間管理最重要的目的:達成個體認為重要的目標。

89 心理時間管理系統包括三個層次:

1. 目標管理:主張時間管理重視個人目標的達成,遠勝於追求效率。

2. 計畫任務:以目標為根據,思考完成目標所需執行的各項可能活動;並將活動列 出,列出優先順序,以決定在有限的狀況下,哪些任務為優先的選擇。

3. 安排時間表:透過時間表的安排,將各類活動加以排序,以決定工作。安排時間表包括兩個要素:

(1)列出每日的工作表

(2)選擇表中所列的事情,依據:優先順序、最後期限、所需時間、打岔事務、所需資源等項目,選擇當天要完成的工作。

89 Macan提出時間管理模式其目的在於呈現:時間管理訓練對時間管理行為;知覺控制時間;壓力反應、工作滿意與工作表現的影響過程。

89 時間管理有三個重要行為:

1. 設定目標與優先順序2. 時間管理的技巧3. 傾向組織化

90 時間管理方法:

1. 第一代:利用紙條或備忘錄。

2. 第二代:運用行事曆與工作表。

3. 第三代:利用組織表、計畫表來「規劃、訂定優先順序及控制」。

4. 第四代:強調人類的四種天賦能力及完成人生四大需求。第四代的時間管理,認為:必須超越時間管理,進而探討生命的主導權。

91 人類的四種天賦能力

1. 自覺:指將自己抽離出來,檢驗自己的思想、動機、過去、先天條件、行為、習慣、傾向等。

2. 良知:

3. 獨立意志:獨立的行動能力。

4. 創造力:指描繪未來藍圖的能力。

91 人生四大需求

1. 生活:指食衣住行的「物質」需求。

2. 愛:只被愛與歸屬感等的「社會」需求。

3. 學習:自我發展與成長的「心理」需求。

4.發揮影響力:感覺人生有意義、有目的的,對他人有貢獻的「精神」需求。

92 目標管理的作用:

1. 找出方向2. 導出重點3. 具有向前推進的力量

4. 集中精神與資源於目標5. 杜絕拖延怠惰6. 節省時間

92 目標設定的原則─SMART:

1. Specific ─ 目標要清晰明確切合實際

2. Measurable ─ 目標可以衡量

3. Attainable ─ 目標要具挑戰性且可達成

4. Relevant ─ 目標要在組織目標與各目標間相互調和

5. Time-Table ─ 目標要有時限

92 目標設定的重點:

1. 何者:什麼目標?夢想?理想?期望?

2. 何時:何時能達成?

3. 何種程度:要達到何種程度。

92 目標的類型:

1. 人生目標2. 階段性目標3. 多層次目標

93 「計畫」是事先擬定的一套處理事情的構想,以期運用最佳的方法來達成既定的目標。

93 計畫的進行方法:

1. 確定基本目標

2. 擬定達成目標所需的策略計畫

3. 擬定詳細的作業計畫

94 甘特圖

95 計畫的程序:

1. 訂定目標2. 策略計畫3. 每月計畫

4. 每週計畫5. 每日計畫

96 重點管理原則:

1. 考量「重要性」與「緊急性」,安排工作優先順序

2. 80/20原則

97 何謂「80/20原則」?

80/20原則就是「重要少數與瑣碎多數的原理」。即在一堆事務中,重要的事只佔20%,在做事時如能掌握那些重要的事,則能獲得80%的效益。

98 「能力曲線」或稱「黃金曲線」,指每個人每天在體力、能力、精力、精神、意志、等身心最旺盛的時段,稱之為「黃金時段」將重要的事安排在這時段來進行,做事最有效率。

98 「疲勞」是指一種體力不足的感受,是一種自然的反應,也是一種個體主觀的感受。

99 由系統觀點來看,「疲勞」是能量不平衡的徵兆。

99 睡眠的型態:

1. REM:指睡眠較淺

2. NREM:指熟睡的狀態

99「失眠」就是長期睡眠不足或無法於REM及NREM中取得平衡。

101 疲勞的因應策略

1. 覺察個人的睡眠及疲勞狀態,以作為時間及體力配置之依據。

2. 當有疲勞的初步感受,即適時休息。

3. 規律生活,稅前避免刺激性食物飲料,保持睡眠品質。

家庭資源與管理

第四章家務分工

第一節家務工作的演變

110家務工作的演變:

1. 工業化之前的家務分工:不分性別。

2. 工業化初期的家務分工:「男主外女主內」的勞力分工模式愈來愈清楚。

3. 工業化後科技對家務分工的影響:家庭從生產單位變成消費單位;兩性角色在工作上的劃分已成為社會視為正常且自然的安排。

4. 戰後的家務工作:電器及新工具的使用,使得家中雇傭的情形減少,而便利的生活並未使家務工作減少。

112 工業化早期,家務工作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

1. 家庭科技的改變:食物、衣服、健康照護、交通、水、瓦斯、電、石油產品。

2. 家庭能源系統的改變:自來水、瓦斯、電、石油等。

第二節家務時間與精力的意涵

117 「自然時間」指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1小時60分鐘,又稱為「循環時間」。

117 家務時間的意涵:

1. 顯性意涵:指我們可見的家庭各項活動及發展的時間。

2. 隱性意涵:(1)文化中時間;(2)家庭時間的知覺。

117 家庭學者分析家庭時間的出發點:

1. 家庭時間的分配

2. 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

3. 家庭歷史的演變

122 家務公平感受的觀點:

1. 個人層面:受傳統性別角色影響,夫妻在家務工作的分配上感受不同,但經由時間的改變和經驗的磨練過程中,調整自我的期望與實際之間的差距,使自我朝向主觀的「公平」感受。

2. 家庭層面:在追求家務分配的公平感受時,夫妻之間長時間的互動式達成公平感受的重要因素。

3.社會層面:社會變遷同時影響兩性對家務分工行為及態度上的改變。

124 「精力」是指一個人的精神與體力。

125 時間與精力最大的不同在於時間是固定的,而精力卻因個人產生差異。

125 「家務精力」指的是花在家務各項事務上的精力,最常計算家務精力的是消耗在各項家務上的卡洛里。

第三節家庭發展與家務分工

128 家庭發展理論的家庭生命週期對已婚兩性的時間分配皆有顯著的影響力。

132 夫妻的個人休閒時間,隨著孩子的成長呈倒U字型分配。

第四節 不同家庭類型的家務分工

133 以往分析家務工作時的方向:(1)家務工作的實際參與狀況(2)家務工作參與的主觀感受。但現在因受到家庭類型多變的影響,家務工作的分配也隨之不同。

家庭資源與管理

第五章工作與家庭

第一節社會變遷對工作與家庭的衝擊

147 家庭結構改變對工作與家庭的衝擊

1. 初婚年齡提升,家庭建立漸晚,反映出因工作而延遲婚姻現象

2. 嬰兒出生率下降,老人人口鄒家,衝擊工作結構

149 就業模式改變對工作與家庭的衝擊

1. 勞動市場結構改變,雙收入家庭普遍

2. 已婚女性就業率漸增,家務工作乏人分擔

3. 工作地點離家遠,兩地家庭增加

4. 輪班制就業型態增加,打亂家庭生活

5. 家庭式、個人工作室等小規模事業增加,工作與家庭界限模糊

154 「候鳥家庭」指家中夫妻,只有再某些時間或季節相聚,其他時間分居兩地,過著如候鳥般的家庭生活。

154 「兩地婚姻」是指夫妻每星期至少有兩個晚上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地點,而仍維持並欲繼續維持下去的一種婚姻型態。

154 兩地家庭的特徵:

1. 兩地家庭之夫妻同時就業者,其中有一方在外地就業,但並不一定限於男性。

2. 兩地家庭之夫妻分離是自願的。

3. 兩地家庭之夫妻分開居住的主要動機,在於職業發展。

4. 兩地家庭之夫妻是在兩個固定地點之間來往,其兩地的居住處所固定的。

第二節工作與家庭連結的理論與模型

158 壓力理論(ABC-X模式)

A─壓力事件

B─個人或家庭擁有的資源

C─對壓力事件的界定

X─壓力的高低程度或危機

158 「壓力事件」指凡是會造成工作或家庭系統中界域、結構、目標、角色、過程、價值等的改變都稱為壓力事件。

158 「壓力事件」可分為可預期的與不可預期的兩種。

可預期的壓力事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子女結婚家庭進入空巢期、死亡。

不可預期的壓力事件包括自然的災害、失業、交通事故..等等。

159 個人或家庭擁有的資源是面對壓力事件產生時,所能發揮的力量,力量若大,則壓力事件教部會困擾工作或家庭系統。個人或家庭資源個人或家庭資源又分為三種:

(1) 個人資源:指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家庭資源:指家庭系統在應付壓力源的內在特質。

(3) 社會支持體系資源:指社會提供家庭或家庭成員

a.情緒上的支持,b.自尊上的支持,c.其他支持網絡。

160 樂觀面對壓力事件的好處:

1. 澄清問題、困境與任務,可更容易面對壓力源。

2. 減少面對壓力源事件的心理負擔與焦慮的強度。

3. 激勵個人或家庭成員完成個人任務,以提升成員的社會及情緒的發展。

160 Boss對危機的界定:

1. 一個平衡狀態的嚴重失序

2. 非常嚴重的壓力

3.非常劇烈的改變,以致家庭系統面臨障礙、喪失機動性且失去能力

161 工作與家庭連結模型

1. 外溢模型:主張工作與家庭系統的界域是可以互相滲透的,即當工作壓力過大,壓力就會外溢到家庭,形成負面影響,反之亦然。

2. 互動模型:強調工作與家庭相互依存,工作與家庭不只是工作或家庭中的任何一方影響另外一方而已,而是相互影響。

第三節工作與家庭的相互影響

163 工作對家庭的影響

1. 婚姻穩定的滿意度

2. 子女的福祉與社會化

3. 子女的家務工作參與

166 家庭對工作的影響

1. 工作行為的影響

2. 工作態度的影響

3. 家庭對工作報酬、經濟水準及成就的影響

169 工作與家庭的相互影響

1. 心理福祉

2. 角色壓力:因角色扮演而產生的壓力,扮演的角色愈多,壓力相對的就愈大。

3. 角色緊張:指角色之間的衝突所產生的緊張狀態。

第四節平衡工作與家庭的資源

170 平衡工作與家庭的資源

1. 個人與家庭資源

(1) 時間資源

(a) 減少工作時樹

(b) 減少家務時數,或由他人分擔家務

(2) 心理資源

(a) 妥善計畫,排定優先順序

(b) 重購價值信念

(3) 善用支持系統資源

支持系統的支持方式可分為三種:

(a) 情緒性支持:指給予愛、關懷、傾聽..等,使被支持者感到備愛、被認同。

(b) 工具性支持:提供實際行動、物質或其他直接的協助,降低對方的負荷。

(c) 訊息性支持:給予忠告、建議、提示或其他可求助的訊息。

2. 政府與社會資源:

(1) 兩性平等工作法:91年3月8日實施。

(2) 老人福利法

3. 企業、機構資源

(1) 彈性工時

(2) 部分工時:我國1998-2000年部分工時狀況,男女皆為7%。

(3) 專案責任工作制

(4) 家庭親善措施

(5) 性別平等對待

175台北市對幼兒托育的服務:(1)日間托收(2)臨時託收﹝托育機構臨托、保母定點臨托、保母到宅臨托﹞

175 台北市對老人的照顧:(1)機構收容與安置(2)居家照顧(3)日間照顧(4)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

第六章:家庭財務管理

第一節:家庭財務規劃的基本概念

收入與支出流量概念:展現出的是一段時間內現金收支的情形.

資產與負債與存量的概念:表示一個結算點時,資產與負債的情形.

進水量=本期收入.           出水量=本期支出.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淨增加量=本期儲蓄.

淨值=水槽水位=資產-負債.

(一)家庭資產負債表

「家庭資產負債表」(家庭財務狀況表):指在某一特定時日之資產「負債」與「淨值」的報表,藉以表達個人或家庭在那個時日下的財務情形,屬於一種靜態報表.在年底、季、月來編制此表.分為3個部分:

1.資產:指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財產,分為

(1)流動資產-現金或一個營業週期內能夠轉換為現金或消耗的資產(銀行存款、儲蓄存款、活會會錢、股票現值等)

(2)固定資產-供個人或家庭使用的有形資產(房屋汽車家電用品、黃金珠寶古董等).

2.負債:個人或家庭必須償還的債務,包括死會會錢等.

3.淨值:資產-負債所得的數值,即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財富.

(二)家庭損益表

家庭損益表:指個人與家庭在某一段時間內的收入支出與餘額的?曭?主要目的,是希望了解家庭在紀錄的這段時間的財務成果與各種財務行為,屬於一種動態的報表,通常按日、週、月、季來編制.

家庭損益表係由收入、支出、餘額來表示:

1.收入:每月的薪資、存款利息收入、其他收入等.

透過收入來源分析,若發現家庭的現金流入集中於某一項收入時,需格外提防一旦失去此收入時,要如何維繫現有生活.

2.支出:指每個時間點的花費.

健康的理財觀念應先預定一定儲蓄比率與投資比率,剩餘金額再做消費.但多數家庭皆先消費後儲蓄.

3.餘額:指這一段期間收入-支出所得到的數字稱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德 的頭像
    徐德

    千惠的有空逛逛 國立空中大學高雄中心 青少年心靈輔社

    徐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