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少年心理與輔導第七章-第十章

2012年11月18日星期日hoy學長整理(空大書香園地)

第七章

※當代家庭的主要類型有那些:

一、傳統家庭:即過去社會三代同堂的傳統家庭。

二、隔代家庭:夫妻需要外出工作,將子女送回老家交祖父母照顧。

三、核心家庭:工業社會中最普遍的一種小家庭,由父母及一、兩位自己孩子共同生活。(95年)

四、雙生涯家庭:亦稱為雙薪家庭,夫妻二人各有自己的工作。

五、單親家庭:夫妻雙方已離異或一方已過世,而由其中一方帶著小孩單獨生活的家庭。

六、重組家庭:夫妻雙方各自都離過婚,彼此再結婚組成一個新的家庭,且其家庭成員往往都包括夫妻二人過去各自與前配偶所生小孩。(96年)

七、自願不生育家庭:只由夫妻二人共同生活所組成的家庭,通常他們在婚前或結婚時就己商量好,結婚之後不要生小孩也不要養小孩。

八、同性戀家庭:指由二位相同性別者因相愛而共同生活所組成的家庭。

九、單身家庭:指經濟獨立的成年人,自已一個人單獨居住,或由幾位單身者一同居住生活的家庭。

※家庭的功能

一、生殖:一個社會要能持續存在;在必需能夠替補死亡的成員。

二、保護:與其他動物不同,人類的嬰兒需要更漫長時間的照顧與經濟支持。

三、社會化:父母及其他親屬負責監督家中小孩的行為,並且傳遞所處文化的語言、規範、以及價值觀

四、規範性行為:不論是那一時期或那種文化價值觀,家庭都會為合宜的性行作出清楚的定義。

五、情感交流:理想中的家庭,是能夠提供家人温暖而親密的關係,並且讓家人感受到安全與滿足。

六、賦予社會地位:我們總是從家庭背景、以及父母和親屬所屬的社會地位,來繼承屬於這個家庭的社會位階。

※不利青少年發展的家庭問題有那些?(95年)

一、依附不良 1.安全依附型2.不安全依附型(1)迴避 (2)矛盾型

二、界域侵犯

三、代溝與溝通不良

四、家庭暴力與虐待

五、父母管教態度不一致

六、藥物濫用與少女懷孕

※界域侵犯:

所謂界域是指家中成員、上下世代、或小系統之間的生理、心理空間。

界域侵犯的因有五:

(一)不知正常關係的內涵

(二)對受虐行為的偏頗責任感,認為自已罪有應得。

(三)對施虐者的愚忠,加以保護。

(四)無能力避免別人的侵害

(五)怕失去與加害者之間的關係。

※代溝:

由於社會快速變遷,親子兩代間在思想與價值觀上所存在的明顯差距,稱之為代溝。

代溝的問題類型有三:

1.低度反應的溝通

即溝通者未能掌握訊息,無法激發家庭成員負起責任。

2.品質不良的溝通

即互動雙方未能充分反映自己真正的情緒,從而使自已產矛盾、主題扭曲、言行突然改變,使用未完成語句等。

3.不一致或矛盾的溝通

指家庭成員常傳送複雜而矛盾的訊息,且常含有邈視或諷刺的面部表情或姿勢。

※不一致的管教類型有那些:

1.視父母心情而定的管教

2.父母標準異於一般家庭的管

3.前後態度不一致的管教

4.父母執行方式不一致的管教。

※學校對青少年的影響因素有那些?(95年)

一、學校效能學校文化

二、教育結構與課程結構

三、教室氣侯

四、學校與父母之互動

五、同學同儕

六、人與環境之適配性

※學校文化:係學校的價值體系,它對學校及學生行為都具有重要影響及指導作用。

※社區:係指在某些邊界線、地區、或領域內發生作用的一切社會關係。

※觀察學習:指人們可經由觀察他人的行動而學習新的行為,包括有利社會行為或偏差行為,都可能在社區中透過觀察學習的機制得到。(96年)

※社區對青少年的影響發展因素有那些?(96年)

(一)楷模與增強

楷模即學習觀察::指人們可經由觀察他人的行動而學習新的行為,包括有利社會行為或偏差行為,都可能在社區中透過觀察學習的機制得到。

增強:指當一個自發行為之後若是得到酬賞或獎勵,那麼該一行為在未來重複發生的機率就會得到強化。

(二)從眾與順從

從眾:在沒有直接要求遵從團體時,對知覺到團體壓力所做出的順從,它是由於受到別人實際或想像存在的影響而導致個人行為的改變。

順從:指個人/青少年為了自身利益或為了避免因不順從而受到團體的處罰,而屈服於團體的意見,表現出符合他人要求的行為,即所謂「口服心不服」。

(三)社區社會階層(96年)

指在一個社會之中,根據一個人的權力、財富、名望等因素,所形成的高低不同的社會等級狀態。

(四)社區次文化

青少年在不利社區中成長,不良社區次文化,使青少年難以對抗大環境的惡劣影響。

第八章青少年之生涯發展

生涯:係個體整體生活形態連續發展的成長歷程,它不僅包括個人一生從事的工作及其擔任的職務、角色之總稱,也包括其他非工作或職業的活動。(95年)

※生涯之特性

1.連續發展性:即生涯發展涵蓋人之一生整體生活及生命之連續發展。

2.察覺性:生涯發展由不斷的探索包括自我探索、學習了解他人追尋知己、敏察於時、空及環境變化因素、對自己生涯目標之抉擇及確立。

3.角色扮演的獨特性:由生活之重事件及人生不同階段之重要劇場中如家庭、學校、工作的世界及社會,學習角色之扮演及凸顯於當下階段之重要角色之抉擇,每個都是其生 命中之主角,也因而有其獨特性。

4.生涯發展之探索性:每個人於其人生不同階段有其不同之及展任務,也因其發展之獨性,因此每一階段皆可能重新整自已的生涯徑路,重新探索並確定或修正自己生涯之及發展目標。

5.終生教育性:生涯發展中因時代資訊之增加及自我生涯技能之需要皆須不斷學習,由幼年至老年皆然,因此具有終生教育之特性。

6.生涯敬業性:如何學習為自己之生涯或生命負責是一輩子學習任務,而這不僅侷限於一般工作或職業之敬業態度,擴及婚姻、及個人對生命之態度。

※影響青少年生涯發展之因素:(96年)

一、性別 二、社經地位背景:

三、相關重要他人之因素:四、經驗:

※試述青少年生涯發展之任務為何?(95年

1.覺察有需要「結晶化」

2.能善用資源

3.能覺察其生涯計畫必須考慮的有關因素

4.能覺察影響其生涯目標可能之意外事件

5.能分辨及分析自己之興趣及價值觀

6.能覺察現在與未來之關係

7.能覺察並歸納出自己生涯上之偏好

8.確定自已之喜好

9.能掌握對自己生涯偏好之資訊。

10.能為自己喜好之生涯做生涯計畫。

11.能智慧的生涯抉擇。

※試述生涯成熟向度

1.生涯(職業)選擇取向:即個體對職業之關心程度。

2.資訊與計劃:即個體對生涯(職業)資訊之掌握程度,即對生涯計劃程度。

3.生涯(職業)偏好之一致性:即個體對生涯(職業)喜好之一致程度。

4.個人特質之結晶化:即個體形成個人自我概念之進行程度。

5.生涯(職業)獨立程度:表示個人對生涯工作選擇之獨立程度。

6.生涯(職業)偏好之智慧:表示個體之特質與其生涯(職業)選擇間尋求適配能力的程度

※試訹青少年之生涯成熟之特徵

1.能獲得足夠之生涯及教育之資訊,並藉此有系統的探索工作世界。

2.學習到有效的生涯抉擇或做決定技巧。

3.能覺察到自已喜歡之生活方式。

4.發展正向的、清楚的且合於實際之自我意象。

5.能歸納出一個試探性的生涯計劃及目標,而此目標與自我意象及偏好之生活形態是適配的。

※試述青少年生涯發展特性?

1.國中學生方面:

(1)同儕間的影響大逐漸大於家庭的影響力。

(2)由於歸屬感的需求較易有從眾心理的影響。

(3)希望擺脫父母之約束追求獨立。

(4)性別角色態度發展受到同性別角色之學習較多。

2.高中(職)學生方面

(1)重視升學考試或準備就業。

(2)重視人際關係之學習包括與師長、朋友及異性之人際溝通。

(3)了解並體會積極自我觀念對自己的影響。

(4)決定技巧之學習

(6)職業興趣之探索及職能力之培養。

※試述青少年生涯發展之問題?(96年)(95年)

1.不知自已之興趣、價值觀。因此缺乏生涯之目標。

2.有興趣卻缺乏能力,因此易於遭受挫折。

3.缺乏社會經驗,對於外在之工作世界認識不清楚,易於受騙。

4.缺乏謀職之能力,因此不易找到適合之工作。

5.急於踏入社會,未能妥善作好生涯規劃準備。

6.缺乏挫折忍受力

7.易於受到同儕之影響,而未能正確判斷適合自己之生涯目標。

8.人際關係或社交技巧之缺乏,與長官或同事之人際關係適應不良。

9.學非所用,而未能全力投入工作。

10.中輟學業,使得學業中斷又未能專心投入工作生涯。

11.介於服兵役前之尷尬期,就業只能找暫時性之工作。

12.易受社會黑金之誘惑,而踏入歧途。

13.家庭不健全,缺乏適當之家庭支持,而產生生涯之困惑。

14.眼高手低、好高騖遠,訂定之生涯目標不切實際。

※試述青少年生涯輔導之目標:

1.生涯探索:

2.生涯準備:

3.生涯決定之技巧:

4.工作世界之探索:

5.了解自已之嗜好及休閒活動之安排,並嘗試去了解這些內容與未來職業發展之關係。

※試述青少年生涯輔導之具體方式:

一、加強國中青少年之生涯輔導。

二、高中(職)青少年之生涯輔導。

三、對於未在學之青少年之輔導。

第九章 青少年與同儕

※同儕:指年齡層相同或相近的同伴、友伴、同學、或朋友。

 

※同儕團體:通常指年齡相當之友伴,因互動所形成之團體。

※同儕團具有下列特質:

1.年齡相近,價值與需求一致。

2.處境相似,情誼密切,有助於團結在一起。

3.成員平等,沒有居於絕對優越地位者。

4.互動自由,沒有長輩。

※試述青少年同儕團體之重要為何?

一、青少年情緒支持的重要資源。

二、同儕交住為青少年生活的重心。

三、同儕學習為青少年學習重要管道。

四、青少年同儕關係人格發展重要關鍵。

五、提供青少年社會化之經驗及學習。

六、同儕接納及分擔父母關懷功能。

七、青少年同儕對青少年之偏差行為影響甚大。

八、父母及老師亦可學習當青少年之同儕。

※試述青少年團體結構為何?

一、團體疆域(95年)

又可分為群體及小團體二種,小團體一般約五、六人之死黨或密友,群體是由數個小團體組成之大團體。

二、團體角色

有所謂領導者、核心者,或跟隨者、被孤立者、觀察者、超級巨星、明星、攀援者等。

※試述網路同儕的特性為何?(95年)

1.相對之開放性。2.自主性高。

3.網路社群性多元性。4.虛擬性群性。

5.因應科技性變動高。6.自由溝通性。7.安全性。

※虛擬社群:它是一種電腦網路所衍生出來的社會群聚現象,由相同嗜好取向的網路成使用者編織而成。(96年)

 

※試述青少年網路同儕之正向影響(或正向功能)?

1.情感支持:被接受、有歸屬感。可磨練增進其社交經驗與社交能力。

2.行為楷模:被接受於團體中的青少年在互動中有更多機會觀察學習同儕有效的社交行為,因而改善自己的社交能力。

3.正向學習:同儕互動中,同儕直接明確對青少年的行為做出反應,可在此過程中逐漸修正自已的行為。

4.同儕互學:透過觀犘互動等方法,學習同儕正向社會行為。

5.增廣見聞:由網路之互動切磋新知,擴展眼界。

6.資訊交換:於網路互動中交換資訊,增進資訊之多元性及豐富性。

7.除去現實生活中的限制:網路使人們能夠除去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限制,嘗試一個改變過的,完全不同的自已。

※試述青少年網路同儕之負向影響(或負向功能)?

1.虛假性:由於虛擬及隱密,有些網路同儕可能於網路中誇大或虛假,影響真誠之人際互動。

2.犯罪性:藉由網路進行欺騙行為包括金錢或網友性侵害。

3.假性人格:即使於虛擬溝通中,如果一項行為或語言不斷重複表達,是否可能愈說愈像真的,形成另一種假性人格,或網路人格,影響其真實之生活適應。

4.負向學習:於網路互動中,同儕學習到負向之行為,如網路髒話。

5.不實傳播:藉由網路傳播不實謠言,或貼上不當之相片,傷害他人。

6.網路自殺:近年藉由網路之相互聯絡或支持,相約自殺,由日本傳至國內。

7.相對人際關係窄化: 8.網路上癮:9.生理影響:

※試述青少年網路同儕團體之特徵?(96年)

一、地位之平等性二、心理之自由性 三、接觸之密集性

四、充分之互動性五、關係之密切性 六、相互接納及認可之體諒性

七、團體之從眾性。

※試述青少年網路同儕團體(輔導)之功能?(96年)(95年)

一、分擔諮商輔導工作

二、被同儕接納度高

三、減少建立輔導關係時間

四、提升輔導效果。

五、同儕輔導員亦可得到自助助人效果

六、彌補專業輔導人員之不足。

※試述青少年網路同儕輔導推動的四個要素?

即人、事、時、地、物

一、人的因素

1.同儕輔導推動工作者之熱誠、專業能力、經驗、方法。

2.機構主管之支持。

 

3.同儕輔導員之特質。

4.受同儕輔導當事人之特質與意願。

二、事的因素

1.同儕輔導員之召募、訓練與篩選。

2.計劃之週延性及推動之相關配套措施。

3.專業督導之必要性。

4.效果評估與檢討。

三、時的因素

青少年同儕輔導需考慮青少年發展因素,配合其發展階段之任務,進行時亦需考慮青少年參與團體輔導時間之適切性。

四、地的因素

青少年同儕輔導之環境,需考慮其特性,例如不限於戶內,安全之考量,活動之空間及隱私性。

五、物的因素

同儕輔導亦可使用輔助教具。

※試述青少年網路同儕輔導推動的原則? (實施原則)

一、了解需求:要了解受輔者之需求並訂定具體的輔導目標

二、確定方式:確定同儕輔導進行的方式、時間、地點與具體流程及內容。

三、善用資源:確定可運用的人力與財物或物質資源

四、把握動機與志願性:招募同儕輔導員訓練過程必須讓其了解其角色及所要達成之目標。

五、提供訓練與督導:同儕輔導原因其輔導與任務需求,必須接受一定訓練與督導。

六、效果評估:同儕輔導之效果必須是可評量的,需有客觀之評量標準及方法。

第十章 青少年與社會文化

※文化變遷移有那四種論點?

一、文化變遷乃演進的自然結果

二、文化變遷乃傳播的影響所致

三、文化變遷乃異化的結果所致

四、文化變遷乃批判與反省的結果。

※青少年次級文化的內涵(96年)(95年)

一、成人主流文化的認同疏離與反抗

二、常遭成人刻板印象的誤解三、正負面功能兼蓄

四、形成及影響的因素複雜

※青少年對成人主流文化出現認同的疏離與反抗,原因有三:(96年)

1.成功的不同定義2.權威的不同態度3.兩性關係不同看待

※青少年次級文化的四項基本特徵?

一、崇尚流行二、從事消遣性及娛樂性休閒活動

三、和同儕團體有密切關係四、存在性別間的差異。

※青少年次級文化行為表徵的若干特色:(95年)

1.喜歡去熱鬧的地方2.喜歡輕鬆無拘束的感覺

3.喜歡有個性和時尚感的商品

4.喜歡各式各樣的休閒活動。5.也有不少的煩惱。

※代溝:源於世代間文化變遷移的差異,導致兩代親子形成隔閡與失調的現象。(96年)

※青少年的次級文化:屬於青少年社群所獨特具有的生活型態、行為規範及價值觀念,稱之。(95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