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下銀髮族生活規劃 期末重點整理 淑玲學姐提供
第八章銀髮族家庭的家人互動
社會學家指出家庭的社會功能基本上有五,分別是生育功能、社會化功能、經濟的功能,感情的功能、社會地位的地位的功能。
第一節 銀髮族的家人關係
中老年的家人界定與關係類型
一般的中老年者的家人關係類型,並說明現代社會的特殊性:
1與年長父母的關係2 與配偶的關係3與手足的關係4與子女與孫子女的關係。
二、中老年親密關係的影響因素1. 家族因素2. 世代因素3. 親近程度
4. 普遍因素普遍因素是指老年者與家族成員的關係,是否在傳統一般家庭中存在,如婚生子女、孫子女等。
第二節 銀髮族的婚姻關
一、 生命中婚姻關係的轉變
中老年階段夫妻婚姻關係故事的原因,主要包括了
(一)配偶與我的發展與改變(partner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1、子女的出生與成長2、配偶的發展3、個人的改變
(二)時間軸中的事件(timematters)
1、過去:發生的事件2、現在:家庭或個人狀況3、未來:規劃與目標
(三)婚姻中的關鍵時刻(marrages have “turning points”)
1結婚2成為父母3、子女教養4子女離家5父母過世6離開或就業市場…等
(四)外在環境的改變(external circumstances will change)
1、時間:社會變遷下價值改變2、空間:不同文化下的價值差異
二、婚姻滿意度
1、主觀的感受2、沒有固定的評量標準
U型理論:第一個孩子的出生,婚姻滿意度遞減;孩子青少年階段後,才有谷底爬升的跡象。
中老年階段,影響夫妻關係的主要因素:
(一)個人特質
1.個人特質會因性別、族群、社會階段、婚姻狀況、人格特質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婚姻中是屬「兩人關係」而非「獨自關係」。
3.長期相處,中老年人對其配偶,不會有過高的相處
建議: 培養共同的興趣、目標,有助於此階段的相處
(二)居住狀況
國內內政部(2005)進行老年狀況調查發現:50~64歲人口有配偶or同居者占83%;
家庭型態以兩代同堂站56%最多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有配偶or同居者占58%最多;喪偶or離婚者高達41%;家庭型態以三代同堂佔28%最多
(三)健康狀況與照顧
1.身體越健康往往婚姻滿意度也較高;
2.配偶身體不好,影響照顧者(多為妻子)身心壓力極大。
(四)退休
退休的準備;1. 退休後的經濟狀況2. 退休的順序3. 退休後的生活型態及休閒安排4. 退休後與晚輩的互動關係
退休對婚姻的引響;1. 退休時間2. 性別差異3. 婚姻品質
(五)性關係
1. 老年期的興趣維持穩定2. 男性比女性更強的興趣
3. 隨者年齡增加,性行為減少老年人的「性關係」強調更多的擁抱、愛撫老年人的「性關係」對夫妻關係有正向影響
三、喪偶
(一)喪偶的影響
喪偶是重大壓力源.喪偶會影響孤獨感與經濟問題.喪偶有時會有憂鬱情形
喪偶影響婚姻滿意度與死亡率.喪偶會影響對身體健康的知覺.喪偶會影響社會腳色
(二)再婚
再婚是否會成功,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1中老年新婚夫婦的身體都很健康2 經濟狀況穩定3.親友贊同(特別是子女)
4. 先前的婚姻沒重大問題
銀髮族的再婚比年輕人困難;
1子女反對2傳統婚姻價值的影響3害怕與新婚伴侶的重新適應不良4害怕再次失去配偶的痛苦
第三節 銀髮族的手足關係
當子女離家卸下許多養育子女的責任,工作的發展也有一定的成就時,許多人開始懷念兒時共同度過許多時光的手足,也開始與手足有更多的互動與關注。
中老年的手足關係比中年手足的關係是更為親密。
一、 銀髮族的手足關係的特質與親密度
(一)手足關係的特質
1.友伴關係
由於年齡與精力的類似,手足在某些方面比其他親屬更像朋友,也提供了同伴
般支持與分享的關係。
2.人際網絡
未曾婚姻者,其手足關係佔其人際網絡的比例會繼續保持不變,而已婚或與伴侶同居者,其手足關係比例則會下降。但老年階段的手足關係有更密切的傾向。
3.情感依附
中老年階段與配偶間的情感依附最為強烈,對單身與喪偶者而言,在情感的依附方面,手足提供了相當的安全感,且在老年時期更為重要。而老年人也視手足關係為十分正面的情感互動關係。
4.生活照顧
許多老年手足提到他們也是手足生命時主要的照顧者,尤其孩子都不再身邊的時候。
手足關係的發展任務;
1友伴與情感支持2分享回憶及知覺確認3解決手足衝突4協助與直接服務
(二)手足關係的親密度
中老年手足互動與親蜜感的增加,說明了年紀愈大,手足關係之間也愈加親密的原因;
1子女發展任務的衝突2價值觀及看法相近3手足間性別的差異4依戀感覺的增加5手足間一人的死亡
二、 銀髮族的手足關係的社會功能
手足在老年人社會支持的主要功能有;
1手足提供情緒支持和直接協助2手足社會支持功能之變動
第四節 銀髮族與成年子女的關係
一、 中老年者與成年子女的代間互換
中老年期的親子互動以「代間的相互協助」最為突顯:1.金錢的支持,2.財務的協助,3.家務的幫忙皆是。
代間交換的概念:婆媳=奉養與托育協助之間,翁婿=女兒幸福與托育協助之間
(一)中老年父母給成年子女的協助銀髮族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以下的幫助;.意見的諮詢。2.情感的支持。3.金錢的協助。
4.幫忙照顧孫子女。5.協助清理家務與看家6.價值觀和傳統的傳遞。
(二)成年子女給中老年父母的協助
成年子女可以給銀髮族父母以下的幫助;1.陪伴(比什麼都重要)2.生病時照顧
3.辦事情或交通接送4.安全感的來源5.經濟的協助
二、影響老年階段親子關係的決定因素
(一)結構因素1.文化2.居住的距離3.性別4.年齡5.其他因素
(二)關係發展因素1.成年子女的發展2.中老年父母的發展
第五節 銀髮族與孫子女的關係
一、 祖父母的角色
角色認知不同
祖父母功能;協助角色、穩定人心、意見提供、家庭歷史學家。
祖父母自覺;以救火隊為主要角色。
Peterson(1989)將祖父母類型分為五種;
正規型(正式的祖父母),尋找趣味型(玩伴的祖父母),父母代理型(兼職父母),
家庭智慧儲藏型(家庭智慧的保藏),疏遠型(疏遠者)。
二、祖父母對孫子女的影響;
1.影響幼兒社會情緒行為,
2.對幼兒生活常規、人際指導愈多,幼兒表現力社會與親和行為愈多,
3.參與幼兒的休閒娛樂愈多,幼兒的利社會行為也愈多,
4.祖父母智慧的傳承是社會運作不可缺的能量。
三、影響祖孫關係的因素;
(一)祖父母因素--年齡與性別等,
(二)孫子女因素--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
(三)父母因素—中間世代父母與祖父母的關係、婚姻狀況、父母的態度等。
第九章銀髮族家庭的居住規劃
第一節銀髮族的居住安排
一、 中老年的居住狀況
一般人選擇居住地點會考慮交通便利性、子女教育問題、治安問題、離工作地點遠近、預算………….等。
中老年的居住安排以同住者來分:與子女或手族的家人居住方式自己或配偶的獨立居住方式
與其他老人一起的機構居住方式
(一)一般住宅的居住安排
現況:三代同堂37.87%占最多
期望:與子女同住59.52%占最多(包括2代or三代)
目前未與子女同住而想與子女同住者有25%
老人居住安排的城鄉差距:鄉村老人
1.協助離家工作子女照顧第三代。2.不增加與成年子女同住的機會。
城市老人
1.成年子女無法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購屋,而增加與他們同住的機會。
2.近妻居的情形常見。
(二 )機構式居住安排
隨著少子化與高齡者的比例增加,機構式的居住安排將會顯著的增加。
吳仕丞(2009)曾指出國內老年居住型態扣除其他非供居住使用的福利機構,可分為四種:長期照顧機構、安養機構、適合老人安居之住宅、以及一般住宅。
陳正雄(2004)將老人的身心狀況分為三種:1.健康期,2.障礙期,3.臥病期。
曾思瑜(2009)依照老年老年人的身心機能健康狀況與日常生活可否自理情形,將國內高齡者住宅分為四種類型:1.健康型高齡者住宅,2.照顧型高齡住宅,3.併設型高齡住宅,4.大規模銀髮退休社區。
、 影響銀髮族居住安排的考量因素
(一)文化因素
以美國為例:文化中並不重視與老年父母同堂共居的概念。
華人文化:強調奉養責任與老人父母同堂共居的概念。
(二)經濟因素
1.中老年有足夠的經濟,較能夠自行安排居住類型
2.男性,年齡較高,房屋自有的老人較不傾項與子女共住,
3.兩代間資源多的一方決定居住的安排。
(三)家庭支持系統
1.上對下:祖父母提供對下的照顧,
2.下對上:子女或孫子女提共對上的照顧,
3.平行:祖父母手足間的照顧,當家庭中需要有人被照顧時,家人同住機會增加。
(四)老人健康狀況
1.心理:認知功能障礙/憂鬱。
2.心理:ADLs(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LAD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
(五)生命週期觀點
老人生命週期重要世間的發生對居住安排的影響不可忽視。
(六)其他因素
1.個人特質2.家庭衝突的狀況:與子女的關係等3.個人婚姻:配偶是否死亡4.居住決定的掌控力
第二節銀髮族住宅的困境與改善
一、銀髮族住宅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1.出入口的高低差2.衛浴設備的空間與安全性3.樓梯的不便利性、樓梯與電梯空間不足4.空間規劃上的限制:如動線不便,採光與通風不足
二、銀髮族住宅空間改善之建議
(一)寢室:1.安全、便利、私密性強2.通風良好、日照採光足夠3.床舖旁加裝緊急按鈕4.床舖換為可調角度的電動床或加裝圍欄
(二)浴廁
1.壁面加裝不鏽鋼扶手2.加裝防滑材料或止滑塑膠墊3.敲除門檻或加裝木質契行斜坡道4.入口的寬度加大5.變更馬桶位置6.敲除浴缸以擴大洗澡空間。
(三)餐廳與廚房
1.擴大行動面積,2.變更廚房的家具擺設和動線,減少不必要的家具,
3.廚房的設備為高齡者設計的家電用品,增加生活的安全性與便利性。
(四)樓梯空間
1.側壁加裝扶手,2.透天住宅則可變換高齡者寢室至一樓,來避免高齡者爬升樓梯困難的問題。
(五)出入口
1.消除臺階及高低差,2.增加寬度。
第三節銀髮族居住環境的規劃
一、中高齡者住宅空間的需求
高齡者住宅之規畫設計應注意幾項需求原則:1.安全性2.便利性3.自主性4.私密性5.健康性6.未來性。
二、 中高齡住宅環境設計的特殊考量要項
(一) 住宅內部
1. 餐廳與廚房
廚房需要有足夠的工作檯面即是當的移動空間。
2. 寢室生活起居空間的空間設計須滿足老人的喜好和需求。
3. 浴室、廁所衛生設備浴室的設計要兼具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感。
4. 走道空間
加強走道的照明空間設備,機構內部走道空間的寬度應在180公分以上,家中的走道寬度也要足夠老年人安全活動。
走道要避免高低差,兩側可以設置連穴不斷地扶手。
消防設備避免突出,以免老年人撞擊到。
5. 出入口、樓梯、電梯
6. 空間動線與面積7. 家具設備8. 燈光照明設備
(二) 住宅外部
1. 保健及醫療保護措施2. 存康休閒、交誼廳等公共空間
3. 生活機能相關的機關與店家4. 空間標示與色彩計畫
三、銀髮族居家的照顧與服務
一般來說居家服務需要三種:1. 家事服務員2.居家服務員3.醫護人員
服務與照顧會因高齡者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
健康自立期:主要的照顧服務為日常生活用品供給、健診、對談、緊急對應等。
障礙期:因障礙的程度,可能需要一些家務與生活動作的協助,如洗澡、飲食、清潔排泄的幫助、輪椅的介助等。
臥病期:需要較多的護理、醫療臨終照顧,如吸出、吸入、褥瘡預防治療、吃藥、打針、復健醫療、止痛處理等。
為了有更好的照顧與服務,居住空間的規劃上也應同時考慮不同階段的需求。
第十章銀髮族家庭的經濟與工作
第一節銀髮族家庭的消費
一、 家庭消費
(一)非消費支出
1.利息支出(金融機構、民間)—房屋貸款利息、其他利息(合會)
2.經常移轉支出—對私人、對政府、社會保險、對國外
(二)消費支出
1.食品及非酒精飲料2.菸酒及檳榔3.衣著鞋襪及服飾用品4.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5.家具設備及家務維護6.醫療保健7.交通8.通訊9.休閒與文化10.教育11.餐廳及旅館12.雜項消費。
二、銀髮族家庭消費
(一) 非消費支出(二)消費支出
1.總消費支出2.消費支出細項: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
醫療保健食品及非酒精飲料
第二節銀髮族家庭的財務安全
一、 銀髮家庭收入
(一) 家庭收入分類
一般家庭收入,依據我國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分類(行政院主計處2011)包括下列六大項:
1. 受僱人員報酬:(1)本業薪資(2)兼業薪資(3)其他收入2. 產業主所得
(1)農業淨收入:含農牧淨收入、林業淨收入、漁業淨收入(2)營業淨收入(3)執行業務淨收入
3. 財產所得收入:(1)利息收入(2)投資收入(3)其他財產所得收入
4. 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租金
5. 經常移轉收入(1)從私人(2)從政府(3)社會保險受益(4)從企業(5)從國外6.雜項收入
(二)銀髮族家庭的收入退休金、子女奉養、儲蓄or財產
二、銀髮族家庭的資產
(一)家庭資產包括不動產、存款、投資or保值財務、儲蓄型保險等。
(二)銀髮族家庭的資產
三、銀髮族家庭財務的管理
(一)銀髮族家庭的經濟安全期望
●65歲以上老人對老年生活的期望
依據內政部統計處(2009)的老人狀況調查結果,依期望比率高低前五項為:
1.身體健康的生活2.能與家人團圓和樂的生活,3.能擁有經濟來源無虞的生活,4.過與自己興趣相符的生活,5.有人細心照顧起居活動生活。
(二)銀髮族家庭的理財活動
一般而言,家庭理財活動包括投資與借貸兩類:
1.銀髮族家庭的投資2.銀髮族家庭借貸與負債
(三)善用銀髮家庭的社會福利(四)銀髮族家庭的消費安全
1.金錢詐騙2.藥物及保健食品消費
第三節銀髮族家庭的工作
一、臺灣銀髮族家庭工作概況
依 據內政部的老人狀況調查發現,有工作的65歲以上老人為家庭ˋ中的家計負責人比率相當高,以2009年為例,超過半數(55.44%)有工作的老人中為家 計負責人,比2005年的40.79%增加將近15%。這種現象可能因(1)老年生活自主意識抬頭、(2)人類平均壽命逐漸提高,銀髮族仍繼續工作的人數 也逐年增加,所以依然可以擔負家計責任。
二、 銀髮族家庭的工作
(一) 銀髮族的每週平均工時
以全職工作為主,其中以40-44小時的35.04%占最高比率。
(二) 銀髮族就業的性別結構
就國人平均壽命而言女性較男性長壽;但女性仍然就業的人數卻遠遠低於男性。
三、 銀髮族就業的未來展望
影響銀髮族持續工作(就業)的考量(因素):
一、個人與家庭因素二、市場因素三、社會福利制度四、勞動政策或法令
劇中長期促進就業策略:
1.推動「雇主雇用失業勞工獎助措施」2.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3.推動「微型創業鳳凰貸款及諮詢輔導計畫」
4.執行「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
5.延長中高齡者失業給付請領期間(6個月延長至9個月)
一般企業認為雇用中高齡員工的優點:
(1) 工作經驗豐富,立即可任用(2)經驗純熟,犯錯率低(3)可加入投資,增加資本(4)穩定性高,不易跳槽(5)處事成熟、圓融(6)較一般員工遵守規範(7)外務少,工作專心(8)不計較報酬(9)工作時間充裕,無家庭牽掛(10)不爭權奪利(11)社會關係良好,能幫助業務推展(行政院勞委會網頁,2011)
中高年齡者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而看輕自己的就業能力。
第十一章銀髮族的人際需求
一、 銀髮族成功老化與人際關係密切相關
銀髮族的成功老化:
(一) 銀髮族的積極老化(positive aging)
當一個人能邁向積極老化可擴充老人的健康、延長平均壽命與提高生活品質,也增進其周遭人際良好的互動。
(二) 銀髮族的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
有學者將成功老化定義為個人生命力、抗壓、適應、彈性、自主、控制、尊嚴等,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調適之結果,其中及包括良好人際關係。
(三) 銀髮族的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
主張銀髮族的最佳生活品質定義,他們認為回歸家庭、社區的自然自在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方式。
(四) 銀髮族的健康老化(healthy aging)
「健康老化」的概念,最早是由世界衛生組織所界定。1982年,聯合國老化行動綱領指出:促進老人健康的目標,是增進提升老人的福祉、健康、選擇、獨立與生活品質的社會活動、結構與措施。
二、 銀髮族的人際需求
根據Maslow(1968)提出的需求階層論:
人的基本需求由最基本的匱乏需求到生存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感需求、愛與被愛產生歸屬感亦可稱為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等五個層次。
人際需求:
1.各種需求皆與人際關係密切相關,基本生理需求的滿足與其是否有妥善照護系統有關,生活是否安全則包括經濟上或生活上與人際關係有關。
2.歸屬感的社會需求與人際關係密切相關,自尊需求與其人際互動及社會角色地位是否受到尊重有密切關係,即使自我實現需求等有時也須受到人際的肯定。
心理需求:
蔡文輝(1996)指出,Maslow的需求理論對於了解銀髮族學習動機提供適當的規劃。
李瑞金(1996)則指出,退休後的老人,在依食無虞的生活中,將進而追求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滿足,如:志願參與志工服務、社區活動等,並自其中獲得社會參與及自我成長的滿足。對銀髮族而言,充分的社會學習參與可滿足其社會互動、愛與自尊與自我實現等高層次需求。
人際關懷:
因銀髮族年老孤獨需要安全感,對於新環境的適應問題需被關懷。而其人際關懷與支持就更加被重視。
三、 銀髮族的人際需求亦可發展為新商機
1. 銀髮族不再是獨居的族群。2.社交的需求大增帶來了商機。
不論從事哪種行業,都不能忽視這股龐大的明日商機,誰掌握熟年與銀髮商機,誰就掌握下一波財富。
第二節銀髮族常見的人際困擾
一、銀髮族的一般人際困擾
(一)銀髮族人際支持需求未能滿足的困擾
(二)銀髮族需要同儕支持,卻同儕逐漸凋零的困擾
二、家庭人際的困擾
(一)與家人或配偶間之互相期待落差的困擾
(二)三代間教養不一致的困擾
三、銀髮族人際相處引發影響心理健康的困擾
(一)人際關係疏離帶來心理壓力影響心理健康的困擾
(二)銀髮族自己身心狀況改變帶來的心理困擾
(三)銀髮族發展階段生活轉變引發的心理困擾
銀髮族的心理問題主要來自「生理退化影響」,以及「社會因素影響」,而社會因素與人際關係有密切影響。
第三節銀髮族的人際調適
銀髮族的人際調適的方法,包括自我身心調適、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與因應、以「積極陪伴」取代「代為處理」的相處模式、培養自助能力、學習善用資源及促進社會參與。
一、自我身心調適(一)自我身心的照護(二)良好習慣的建立
二、銀髮族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與因應
(一)妥善處理與家人關係(二)建立與子女或重要家人的良好關係
三、以「積極陪伴」取代「代為處理」的相處模式
(一)銀髮族在乎的是「情緒的關懷與陪伴」、「尊重與被關注」或是期待「共同討論」解決策略
(二)社會心理輔導機構如「張老師」基金會,以及其他銀髮族關懷專線
(三)及早找出問題癥結、化解適應危機。
「老化無可避免,卻可及早因應」,僅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1.學習接納現況2.學習正向思考3.銀髮族及早培養興趣或嗜好
四、銀髮族培養自助能力五、銀髮族學習善用資源六、銀髮族促進社會參與
社區參與包括文康休閒、志願服務、宗教活動及政治參噢。
(一) 影響銀髮族參與社會的因素
影響長者參與活動的探討因素包含有:性別與年齡、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經濟狀況及教育程度。
(二) 銀髮族角色適應不良(三) 加強銀髮族服務福利資訊傳播
(四) 銀髮族服務場所類型需符合銀髮族需求(五) 銀髮族服務機構品質需要加強
第十二章社會服務之參與
第一節 社會服務參與的意義與類型
從時間的角度來看,第一年紀屬於學習與生活依賴期,第二年紀屬於工作與生活獨立期,第三年紀屬於退休與生活自由期,第四年紀屬於臥病與生活不便期。
一個人生活層面的五度空間:
自我的空間-包括身體我與心理我。
家庭的空間-包括家庭中的角色與任務。
學習的空間-個人的學習生活。
職場的空間-工作生活的層面。
社區的空間-家庭和職場空間之外,人類共同生活的公共空間。
所謂的社會服務參噢,指的就是這個屬與公共領域的社區空間。
一、 社會服務參與的意義
社會服務參與和社會參與有所不同,區別在於力他還是利己。
社會服務參與的意義有機項特性:
(一)民主的、志願的服務 (二)有目標、有計畫的籌謀(三)直接利他的行為
(四)互助合作的果實(五)長期的投入(六)普遍的經常的展開
(七)提供者與接受者雙向的互惠過程(八)一種方法,一中整合的過程(九)夥伴關係之發展(十)榮譽感
(十一)納入退休生涯規劃。
二、 社會服務參與的類型
(一)純粹只想助人(二)具有某種使命感(三)提升社會地位
(四)建立社交關係(銀髮族最需要的)(五)純粹打發時間(六)追求個人成長
第二節 社會服務參與的途徑與做法
一、 社會服務參與的途徑
(一) 將社會服務看成是一種犧牲奉獻
(二) 將社會服務參與視為是一種社會生活保險
(三) 將社會服務參與視為是一種學習成長。
(四) 將社會服務參與視為是一種公德心的展現。
二、社會服務參與的作法
(一)做志工
1.直接服務工作2.間接服務工作3.行政服務工作4.決策諮詢工作5.倡導工作
6.資源捐助。
(二)參與社區營造2005年起行政院大力推動「台灣新社區六星計畫」,透過「產業發展」、「健康照顧」、「社區安全」、「人文教育」、「環保生態」、「環境景觀」的提升,打造一個宜室宜家的「六星級社區」。
(三)文化傳承
歷經百年台灣的古老文化傳承,大致上可分成六大類:1.民俗節慶2.傳統戲劇3.客家文化4.原住民文化5.眷村文化6.地方產業
第三節社會服務參與的困境與突破
一、社會服務參與的困境(障礙因素)
影響老人三與社會服務的因素:
(一)健康狀況不佳(二)訊息障礙(三)能力障礙: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參與社會服務。不會使用電腦。
(四)時間障礙:時間不好安排、不適宜夜間或時間過長的活動。
(五)背景因素:
1.性別:女性參與比男性高2.宗教信仰3.社區參與程度4.居住區域:鄉村社區高齡者參與社會服務比率高於都市社區的高齡者
二、突破高齡者參與社會服務的困境
(一)重新認定老化的觀點:老化可分為四種1.基本老化2.次及老化3.三及老化4.成功老化。
(二)影響成功老化的決定因素
成功老化界定為四個層面,包括功能、情感、認知和投入等。
成功老化的決定因素,可以包括身體健康因素、經濟因素、家庭互動因素、社會交往因素、教育學習因素,以及適應能力因素等,而這些都一樣需要透過社會參與來達成。
藉由「學習」與「服務」交互回饋之「服務學習」參與行動,提升高齡者獲得生命統整與自我實現機會,邁向成功老化的人生境界,進而共同為個人棲身所在的社區,塑造一個人親土親、鄰里互助關懷且富有社會正義的公民社會。
(三)以服務學習來提升高齡者的社會參與
四個層級的社區服務三與的內涵:
1.休閒運動保健養生2.學習成長社會網絡(參與社區的學習成長活動)
3.社區關懷服務回饋4.學習忘掉第四年紀
第十三章社會權益的瞭解
第一節 國際組織對老人人權的保障
老年人權益有兩種,一類是一切屬於任何公民皆共享的權力,一類是針對高齡者的特點和需要而應享有的特殊權益
一、 消除歧視老人的稱呼
聯合國1974
二、 將每年的10月1日訂為國際老人節
三、 利用教育手段消除社會上對老人的歧視
四、 國際老人人權宣言1999年
五、 對待高齡的五大原則(2000聯合國)
高齡對待的五大原則:獨立、參與、尊嚴、關懷與自我實現等,主張權利本位提供高齡者平等的機會與照護,進而提出積極老化的關鍵要素包括五項:1.工作得更長久2.延後退休3.活耀的社會生活4.參與維持健康的活動5.獨立自主與融入社會。
六、 國際老化行動計畫
七、 香港老人權益聯盟(1990)
(一)組織由來(二)精神(三)工作目的(四)組織
(五)工作1.住屋方面2.退休保障3.公共援助方面4.醫療方面5.老人政策
(六)展望(香港老人權益聯盟未來展望)1.持續改善老人民生方面問題2.設立老人權益資料中心,進一步推廣老人權益的工作3.透過爭取及組織推動老人權益,更從而發揮老人推動改革的力量。
第二節台灣社會的老人權益保障
一、老人福利法的老人權益保障
(一)各部會的職責分析1.社政主管機關2.衛生主管機關3.教育主管機關4.勞工主管機關5.建設、工務、住宅主管機關6.交通主管機關7.保險、信託主管機關8.警政主管機關9其他措施由各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職權規劃辦理。
(二)主要內容1.經濟安全2.服務措施3.福利機構4.保護措施
二、教育部對老人學習權益的作法
(一)老人教育白皮書的內容
1.四大願景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
2.四種意義3.六項推動原則4.七大目標5.十一項推動策略
(二)高齡教育的主要措施
教育部目前提供老人教育的做法如下:
1.提供的學習活動:樂齡大學、樂齡學堂、夜光天使計畫、祖父母節等
2.老人教育的建立3.提升老人教育的素質4.建立老人教育資訊網
第三節高齡社會的老人權益問題(重要)
老化政策架構的三大支柱,為社會參與、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全。老人社會權分為四大項:1.生存權,2.勞動權,3.社會參與權,4.教育權。
一、 工作權
(一)資本主義社會的年齡歧視(二)退休年齡提早與高齡勞動參與率偏低
(三)以學習型組織理念重視高齡者工作經驗(四)高齡工作權仍有爭議
二、 學習權
(一)學習權應視為基本人權(二)學習權強調高齡者本身的主體性
(三)從「我要學」轉變成「學我要」。
第四節老人社會權益的展望
一、以社區生活危機點
二、透過學習提升老人社會地位
三、政府部門應重視國際組織有關老人人權的呼籲。
第十四章社會資源的瞭解與運用
第一節 老人社會資源的意義與分類
一、 老人社會資源的意義
老人社會資源的意義在於
1.滿足老人發展需求2.促進老人權益3.減少社會參與障礙4.達成成功老化
所需要的所有社會資源
●Doyal& Gough(1991)的人類需求大綱(p.306圖14-1)
人類的基本需求(最佳程度)
1.身體健康2.個體的自主3.批判性的自主
中介的需求(最低程度)
1.適當的營養食物和水2.適當的居住空間3.沒有危險性的工作環境
4.沒有危險性的自然環境5.適切的健康醫療照顧6.孩童安全保護
7.重要的基本人際關係8.人身的安全9.經濟的安全
10.生育控制和嬰兒養育的安全性11.基本的教育提供
二、 老人社會資源的分類
(一) 依性質分-1.硬體的社會資源2.軟體的社會資源。
(二) 依來源分-1.政府的社會資源2.民間的社會資源。
(三) 依職責分-1.正式的社會資源2.非正式的社會資源。
(四) 依內容分1.人力資源2.物力資源3.財力資源4.組織資源5.自然環境和古蹟資源6.網路資訊資源
第二節 各類社會資源運用現況
一、經濟安全
目前政府保障老人經濟安全的措施
(一)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
(二)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
二、健康維護
目前政府維護老人健康的措施
1.預防保健服務
2.中低收入老人裝置假牙補助
3.中低收入老人重病住院看護費補助
三、生活照顧
目前政府對老人所提供的生活照顧措施
(一)居家及社區式的照顧
1.居家服務2.日間照顧:老人日托中心3.營養餐飲:送餐到家服務4.輔具購買租借與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5.長期照顧機構服務
5. 創新服務項目:1.家庭托顧2.交通接送
(二)機構式的服務
1.補助民間叁與老人福利機構之經營---長照機構服務:如老人福利之家
2.辦理機構評鑑促進機構業務健全發展
3.補助民間機構團體辦理各項訓練研習及休閒、育樂活動
(三)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四)失智症老人多元服務方案
(五)老人保護(含獨居老人關懷照顧)
直轄市、縣(市)並應結合警政、衛生、社政、民政及民間力量,定期召開老人保護聯繫會報,以強化老人保護網絡。其他主要措施如下:
1.設置相關資訊及資源「單一窗口」。2.強話獨居老人之關懷服務。3.提供緊急救援服務。4.成立「失蹤老人協尋中心」。
(六)心理及社會適應
(七)教育、休閒及社會參與
1.長青學苑。2.老人福利服務(文康活動)中心。3.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
四、福利服務
目前政府對銀髮族所提供的福利服務
(一)參與社會服務
(二)辦理各項老人福利活動:如:才藝班、健康講座、福利宣導等
(三)各類優待措施:如:交通優惠、參觀門票優惠等
(四)銀髮族人力時間銀行:銀髮族服務的交換
五、樂齡學習
樂齡學習的管道
1.社區大學2.區域學習中心3.社會局或教育局辦的樂齡學習活動
4.樂齡大學:教育部補助大學辦理,空大已第三年辦理樂齡大學
專家分享樂齡學習活動的經驗
(一)建構在地學習體系(二)設置樂齡學習中心(三)創新老人學習系統
(四)建立專業話系統(五)提升老人人力資源再運用(六)補助民間團體及各機關辦理老人教育活動(七)推動世代之間教育活動
六、網路資源(一)政府部門(二)民間部門
第三節 運用社會資源的做法
一、社會資源的發掘
社會資源的動用原則:1.建立良好的互動互信2.由近而遠、由小而大。
發掘社會資源做法:
(一)訪問1.探詢意願:先探詢提供協助的意願2.建立檔案:將重要人物及背後的機構組織建立檔案
(二)調查(三)文獻分析 (四)公開徵求
二、社會資源的規劃
(一)人力資源—1.組織、選舉幹部2.辦理工作訓練3.實施編組並建立檔案。
(二)物力資源—1.資源的分類2.資源的建檔。
(三)財力資源
(四)組織資源—1.爭取支持。2.了解功能。3.建立關係。
(五)網路古蹟景觀資源--分類/存檔。
三、 資源的動用
(一) 人力資源-1.發邀請函。2.提示準備事項及擔任工作。3.註明接送方式。
(二) 物力資源-1.把握經濟原則。2.注意設備的維護。
(三)財力資源-1.做到徵信與動支程序的合法化。
2.帳目公開,主動提共相關人事經費收支明細表。
(四)組織資源-1.相互尊重2.維護雙方利益3.增進雙方和合作關係
(五)網路古蹟景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