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7下殯葬歷史與禮俗     Lititia重點整理  2009-04-22

 

 

1. 請說明史前人類的靈魂觀與生死觀

史前人類從靈魂觀中產生鬼魂觀念,就是說人活著靈魂依附於肉體,死後靈魂離開肉體而變成鬼魂。史前人類認為靈魂在人死時離開肉體而繼續活著,靈魂是不死的,活著的人希望親人的鬼魂有一個固定的居所,並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下去;另一方面,人們又相信能夠離開人體而獨來獨往的鬼魂有著超凡的能力與神奇的力量,能夠保護或作祟於人類,由此而產生了恐懼和崇拜的心理。

 

2.請說明史前割體習俗的意義

被考古學家普遍認為是一種埋葬習俗。因為在史前幕葬中,經常發現一些人骨部分缺失的現象,關於這種肢體殘缺的現象,考古學家稱之為『割體葬儀』。對所謂『割體葬儀』的理解,以及這種葬俗的含義有種種說法,較常見的有下列兩種:

a. 獻祭犧牲說:在埋葬儀式中死者的親屬朋友的一種自我傷殘行為。這樣的自我傷殘行為的動機可能有以下幾種含意:首先是用這種自我傷殘的行為來感動超自然力的神靈,企求獲得財富、威望和成就;其次是真誠地表示對死者的哀悼;最後是通過獻祭肢體的行動來加強與死者的聯繫,減少生者因親人死亡帶來的恐懼、焦慮等情緒,從而保護自己。

b. 壓勝巫術說:這種看法認為,『割體葬儀』只能界說為氏族成員或親屬死後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割切屍體並加以分離性埋葬的行為或儀式。

 

3.請說明等級制埋葬原則

按照死者生前所擁有的社會地位分別埋葬的制度。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氏族擴大,因此氏族社會內部逐漸產生階層分化,這種階層分化現象會在社會生活的方面有所體現,因此在埋葬制度方面便出現不同等級的埋葬原則。這種不同等級的埋葬原則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特別是龍山時代表現非常明顯。其中墓葬規格的等級原則、等級隨葬原則、不同階層的分葬原則在在均可顯示被葬者的身分等級差異。

 

4. 新石器時代喪葬的共同特徵:(1) 土葬〈入土為安〉(2) 陶器日用品陪葬。「冥器」→ 陶器日用品。讓死者在死後世界使用,顯示「原始宗教信仰」的觀念。

 

5. 史前文化墓葬特色代表:(1) 興隆窪文化,開始確立人類起源多元化理論,被稱為『華夏第一村』,葬俗居室葬 及人豬合葬墓。

 

6. 殷人葬制的宗教思想為何?

殷人葬制的宗教思想以『尚鬼』為其主要內涵。他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宗教期望與恐懼的世界裡。本質上,殷人敬事鬼神,最終的目的在關心活人的禍福,並強調死生界的尊卑秩序。他們的祖先崇拜,是根據『親族意識』,也是根據『靈魂不滅』,因此具有倫理與宗教的雙重特性。

 

7.商朝時期,埋葬時隨葬的物品,除數量和品種比以前更多外,最大的變化有:

a. 銅器的流行:商代以青銅文化舉世聞名,以青銅器製作的器具做隨葬品相當流行。在王公貴族的墓內,可發現隨葬的器具數量及品項都很多,這些隨葬品品項包括了容器、兵器、工具、樂器、化妝用具、車馬飾具以及其他工藝品等。其中以鼎最引人注目,不但數量多,而且鑄造工藝講究,形體巨大。

b. 隨葬馬車: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王室貴族之中,他們生前出則馬車,死後也不願徒步,所以在埋葬時,往往用車馬隨葬。這些隨葬的車馬與一般隨葬品置放地點不同,多在墓旁另挖坑而埋,也有放在墓道中。

 

8. 周朝喪葬方面,有明顯的變化:

a. 厚葬之風有所收斂,隨葬物品以『陶器』為主,也有銅器,但數量不多。

b. 人殉人祭大量減少,但出現以銅器代表死者身分的『列鼎制度』出現。這種列鼎多寡及陪葬禮器來『辨等列、明尊卑』的制度,是貴族的專利品。在周人的封建的宗法制度下,這種墓葬所顯示的尊卑秩序,宗教性少,主要是政治性與倫理性的多。

 

9. 周禮上記載的『族葬制』墓地,即『由塚人掌握分配』,是先按宗法地位排序規劃好的墓位的貴族墓地,也叫『公墓』;小墓群可能為『邦墓』,為墓大夫掌管,按家族關係排列墓穴,葬有自由平民,也有大大小小的貴族。

 

10. 春秋戰國喪葬逾禮的情形及其社會體制的重新定位問題

春秋戰國以來,從貴族到平民的喪葬普遍逾禮的情形,有雙重的意義:

一、王室東遷之後,封建宗法秩序大亂,象徵封建秩序的禮樂制度發生失序的現象

二、社會經濟丕變,『禮不下庶民』的原則,因平民布衣卿相地位提升而有所改變。『禮』不再是上層貴族的專利

於是此時期規範社會的體制受到兩方面的挑戰:

I.如何從維護舊禮制著手,恢復舊秩序?

 

II.平民地位崛起〈尤其是布衣知識分子的勢力日益增長〉,如何使其在社會體制中重新定位?

11. 儒家葬制, 對親屬群服喪輕重的原則

1) 親親:以血緣親疏作為服喪輕重的標準。

2) 尊尊:以身分高下作為服喪輕重的標準。

3) 名分:雖非血親,但有名分而為之服喪。

4) 出入:依宗族所屬而服,如女子出嫁,又如過繼別宗之服。

5) 長幼:未成年者之喪,以年齡大小為服喪標準。

6) 從服:是指隨從某關係人而服喪,如子從母而為母黨服喪。

 

12. 儒家葬制葬禮論的核心觀念:恩、理、節、權。其中『恩』、『理』、『節』為倫理轉移至政治性的安排,而『權』則為儒家理禮制的另一內蘊的基本人文精神。

1) 恩:指與自己越親近的人,私恩越厚,要為他服較重的喪。

2) 理:也就是公義,指社會上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儒家認為居家以孝為重,在朝中則以忠為重,所以國君之喪也要3年。

3) 節:除解釋為一切喪禮行為宜由禮儀規範外,還有不可逾禮的成分在內。

4) 權:儒家人文精神不可忽視的概念。儒家經典中,雖為喪禮制定了繁雜的儀式,但儒家並不強調這些儀式的必要性,且在三說明禮不可違反人性,也不可以死傷的原則。對墓葬以及其中裝飾,與身份無關的陪葬品都不太重視,因此儒家並不在意墓葬。

 

13. 儒家殯葬禮儀:

1) 初死之禮:一般包括『屬纊』、『復』和屍體整飾等。

2) 停柩之禮:根據《禮記‧王制》所載,從死到葬,時間是很長的。就算是士、庶人,連死的那個月算在內,實際停屍時間至少也有兩月左右。

3) 埋葬之禮:埋葬禮儀是整個治喪過程中最隆重的儀式,主要包括朝祖、陳明器、啟殯、下壙、祭等。

4) 葬後之禮:未葬之前,死者形體尚在,各種禮儀,均以生人之禮行事。既葬,侍奉的對象為靈魂,供享儀式也不在稱奠,而稱祭。

 

14. 秦朝宗教觀對葬制的影響

秦朝時期,傳統的靈魂不滅有了很大的發展。人死為鬼,鬼神能降福於人的觀念乃深深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帝王如此,民間亦然。秦朝也流行靈魂不滅的產物,像是非衣、告地狀、鎮墓神瓶、買地券等。當時儒家的孝道思想地位極高,孝道觀念趨於政治化。統治者想通過『孝』來維繫宗法血緣的紐帶,從而達到『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目的。統治者極力提倡重倫理,所有章則都著重不可不孝。因此厚葬十分盛行。

 

15. 兩漢葬制與儒家葬制之間相互修正的關係

儒家的葬制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環境中實際的葬俗存有相當的差距。儒家喪禮到了兩漢受到實際的考驗,也做了若干修正,最後終於確定它在中國大傳統的地位。

西漢葬制首先與儒家葬制在服喪期間的長短,有了現實與理想上的衝突。漢朝王室最初奉行3年喪期,至漢文帝之後,西漢諸帝的喪禮大抵上是『以日易月』,36日除服,以為定制。

兩漢葬制與儒家裡想葬制,基本精神較不相融的有『厚葬』與『逾禮』。儒家雖力主薄葬與守禮,但是儒家本身的有些主張,甚或促進『厚葬』與『逾禮』的問題。

基本上,兩漢的葬制強調短葬、守制。

 

16. 兩漢的社會習俗性質理解其葬制受政治力影響而變化的情形

兩漢的葬制強調短葬、守制,但受到儒家思想影響,儒家強調人子的孝思,以及將『禮』帶入平民之間,故造成一定程度民間厚葬的風氣。再加上社會習俗的性質,社會習俗本身是很難以政治力量加以改變,故雖兩漢時期政府反對厚葬或逾制,但社會習俗觀念上對於喪親孝子均不忍苛責,故成效微小。因此在兩漢時期是遵循短葬,但是厚葬之風還是相當盛行,在典籍中有深刻的描述。

 

17. 漢代有志之士對厚葬的批評與建議

對秦漢喪葬之評議,主要針對其厚葬久喪之風氣。雖兩漢主張薄葬,但實際上秦漢厚葬久喪之風的盛行,無論對國家,還是對個人的物質、精神生活危害極大,這些危害主要表現於下列幾點:

1) 耗費大量錢財:歷史記載,漢代黃帝即位後第二年,便開始為自己營建壽陵,通常到葬時才算完工。埋葬時的隨葬物品,漢代雖已流行明器,但帝王貴族仍以大量金銀幣帛、珍玉珠寶等隨葬。

2) 厚葬之風的盛行,嚴重毒化社會道德風尚:厚葬其親固然有行孝的一面,對人的孝道修養,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孝道應該是體現於對父母生前的瞻養與尊敬,而厚葬之風盛行的結果,恰恰是在『世以厚葬為德,薄葬為鄙』道德觀念下,所以出現了『廢事生,榮終亡,替所養而為厚葬』的不道德做法。這樣的作法不僅會因為經濟拮据而為之,許多富貴人家也會有生不極養,死乃崇喪的現象。厚葬之風的盛行,使治喪費用越來越大,作為厚葬的物質來源之一的賻贈,就無可避免的隨著氾濫起來。賻贈對於治喪困難的貧窮之家來說,有助喪的功用;但斂財性賻贈,則會直接破壞社會道德風尚。

3) 久喪傷身:漫長的喪期,百姓耽誤生產、為官者丟棄公務,加上居喪生活期間的種種嚴格禁忌,會嚴重損害居喪者的健康。為居喪而致病,甚至造成殘廢者的現象相當普遍。

 

18.墓誌:魏晉南北朝盛行在墓中放置『墓誌』,起初可能為了表明墓主身分,防止戰亂中湮沒流失。後來變成歌頌墓主的功德學問的諛墓詞。

 

19. 曹氏家族對魏晉南北朝喪葬禮俗轉變的影響力

魏武帝曹操為了防止盜墓,故提倡和履行薄葬。而魏文帝曹丕繼承父志,同時也是因為懼怕改朝換代之後,陵墓被盜,故也主張薄葬。魏文帝的決定,對時局動盪不安的魏晉南北朝,影響很大。2百多年間,沒有出現大型的陵墓,豪富家族的厚葬風氣,也大有收斂。曹氏父子的薄葬言行,對魏國的喪葬禮俗產生極大的影響,對皇室、國戚和官吏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兩晉基本上沿襲魏國喪制,實行薄葬。主要因為西晉的開國皇帝之父祖輩為曹魏大臣,遵循曹魏喪制,故西晉帝王率先實行薄葬,臣僚也不敢奢侈,紛紛自為終制,遺令薄葬。至東晉,基本上沿襲西晉,以薄葬為主。

 

20. 南北朝的葬制與兩項具有重要時代特徵的喪制儀式

南北朝各代葬制以『薄葬』。其時代特徵:

1) 戰亂民族的大遷徙運動:因戰亂的民族大遷徙運動,造成各地民俗的交流,許多地域性的喪俗,逐漸匯融,呈現較為一致性的喪禮。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後,連葬俗都沿襲原來的風俗,北方的葬俗多為潛葬而不起墳,治喪一般不太鋪張,陵墓、棺柩、隨葬物品、治喪禮儀等都遠比漢族簡單。

2) 宗教上的影響〈儒道佛混融〉:民間喪禮基本上保有儒家喪禮的精神─慎終追遠,也成為民間普遍的倫理信念,但是民間喪禮含有濃厚的宗教氣息。佛教的六道輪迴,轉世托生的觀念為當時民間所接受。雖然薄葬流行,但墓葬重風水的葬俗始見於魏晉南北朝,盛行到隋唐,迄今未衰,幾乎成了民間喪禮的傳統。魏晉南北朝時,戰火頻仍,社會不安,尋常百姓對生命現實的看法,趨於消極;累世富貴的六朝門弟,增長他們對宿命觀念的成形,這也是死生輪迴觀與風水觀流行的時代心裡基礎。因此宗教上是儒道佛混融。值得一提的是,在魏晉南北朝也出現輓歌,這是哀悼死者的喪歌。

 

21. 唐代的喪葬禮儀上,其揉合儒家、佛家喪禮與民間喪俗的特有喪儀

在唐代,中國的佛門喪禮漸漸成形,佛教帶來一套新的死後世界觀,強調六道輪迴,轉世托生。這種觀念為當時民間普遍接受。加上儒家慎終追遠的精神、道教風水觀念,形成揉合儒家、佛家喪禮與民間喪俗的特有喪儀。其中最能代表佛家儀式的便是喪禮中的『七七齋』,喪家請齋僧唸經,作種植功德,替死者消弭惡業,以投入良善之家。

 

22. 魏晉到隋唐墓葬特重風水的喪俗

風水,至南北朝理論已完善,郭璞《葬經》被推崇為風水理論的「經典」。風水的觀念是認為埋葬死者應該找尋有「生氣」的地穴,才能使之再生。而且死人的骨骸因葬地所乘氣之吉凶,會依血脈關係傳達感應給活人同受禍福。

風水是中國人自古以來面對環境及生存經驗所發展出的一套趨吉避凶的居住法則,主要針對生存環境而來,自然對環境的利用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從環境的角度去看,風水的主要精神是在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

 

23. 唐代的陪葬制度,並由其盛衰來解釋唐代君臣間的互動關係

唐代的陪葬制度自高祖李淵獻陵起,採用賜功臣密戚在帝陵陪葬的辦法,以攏絡隊在唐朝政權建設和統一戰爭中有貢獻的功臣密戚,並作為制度和飾終之點而明昭頒定,獻陵附近還有不少初唐功臣貴戚陪葬塚,共有墓。開始時只限於賜葬,隨後還允許申請陪葬,後又擴大至子孫從葬陪陵。

唐初興起的功臣陪葬制度,至盛唐時即已呈現出衰微之勢,陪葬者亦由當初的以功臣為主,逐漸變成功臣與皇族對竹,盛唐之後則全部為皇族了。陪葬者,在中唐時已或有或無,至晚唐時則已完全廢棄。

初唐時的陪葬制度是唐太宗倡導的,被臣僚們視為一種榮典,表現出當時君臣之間『義同舟楫』的關係,表現出『生死不忘』之意。唐太宗採取的功臣陪葬制度,不僅攏絡當代的功臣,而且又攏絡了功臣的後代,使功臣的子孫們能像其父祖忠於太宗那樣,再忠於太宗的子孫。然後唐王朝如同其他王朝一般,不可免的從新王朝的生機勃勃逐漸走向僵化,皇族內部的不穩,君臣之間的離心相繼出現。故唐代的陪葬制度也是由盛走衰。

 

24.宋代厚葬的特點:

1) 片面追求美觀之效果:厚葬之陵墓,在外觀上可以輕易辨別,加上厚葬之墳,通常都伴有豐厚的金銀珍寶等物入殮陪葬,因此富者以其誇耀財富;貧者、盜匪及農民以挖掘墳墓作為謀生救急的方法和發洩怨憤情的方式。

2) 重金購買風水寶地:在大土地私有制盛行的宋代,要求得一塊『風水寶地』來安葬先人,絕非輕而易舉之事,在經濟發達、土地緊張的地區更是如此。因此,喪家不得不花費重金來購置風水寶地,以求安葬先人,得以庇蔭後人。

 

25. 宋代厚葬對社會的影響:

1) 嚴重地影響了宋代的統治秩序

2) 由於人們無力籌措浩大的喪葬費用,不堪競相奢侈的用度,出現了久殯不葬的社會陋習

 

26. 宋人籌措喪事的方法:

1) 『必累積而後辦』

2) 自願放棄條件優越的京官,請求外任,為的是多的一點俸銀,以應喪事所用

3) 向親友求助,或依靠朝廷的恩賜

4)借債舉喪,甚至賣子嫁妻、典田

 

27. 宋墓的墓葬形式與墓室內多樣的隨葬品和雕刻題材

宋墓的墓葬形式,可區分為宋之後中原和北方地區的北宋墓〈稱前者〉、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宋墓〈稱後者〉。前者是一種富有特色的仿木結構建築的磚室墓;後者則與同地區的唐墓相似,除了豎穴土坑墓以外,主要是簡單的長方形磚室墓,而且長方形的磚室墓往往兩室並列,夫妻各葬一室。

前者的隨葬品寥寥無幾,這可能是由於各種器具什物已充分繪刻在壁畫和雕磚上之故;後者隨葬品除陶瓷器外,還有漆器、銅器,偶爾也有銀器,而且在江西、福建省內的宋墓,有用陶瓷俑隨葬,其中包括12時辰俑和神煞俑。

宋墓墓內多用壁畫或雕磚作為裝飾,內容主要是表現墓主人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墓主夫舉行『開芳宴』的廠面,有時也有孝子故事圖等。有些北宋末年的墓朱還出現雜劇的雕磚。墓室的後壁,則往往有『婦女掩門』雕磚。

 

28. 對比南北宋的陵制與其建築規制的特色

北宋帝陵地點的選定嚴格按堪輿術的要求,諸陵形制相同,各陵面嵩山背洛水,地形南高北低;置陵台於地勢最低處,一反中國古代建築逐漸增高、置中心建築於最崇高地位的常例。

南宋的帝陵因為算是權殯,所以營造較簡,稱為『攢宮』。大體上是沿習北宋陵制,但是沒有乳台、象生、陵垣及四門。獻殿之後做玄宮,屍體放置在嚴密堅固的『石藏子』中

 

29. 遼代墓葬的特色與墓式的建築結構

遼代墓葬具有契丹族特色,墓室除方型外,還流行圓形,一般多為單室墓,身分較高的貴族木也有設前後兩室的。墓室內有時有簡單的仿木建築的結構,並施彩畫。葬具除木棺外,盛行石棺。有的墓在石棺內繪氈帳住地和放牧的情形,反映了契丹族的遊牧生活。僚代晚期開始出現平面呈八角形或六角形的墓室,這個時期受北宋墓影響較多。

遼代貴族墓葬中,隨葬品的特點除了金銀器、陶瓷器以及鐵器等各種生活用具外,以大量的馬具、 盔甲、各種武器以及金屬面具和銅絲手足套等物為特點。

至於遼代帝陵,根據墓室的形狀和壁畫內容來看,應是象徵當時以牙帳為居處的『捺缽行宮』。

 

30. 喪制到宋代之後開始走向世俗平民化,三教思想與各儀式逐漸混融合一

從唐宋五代起,由於唐朝在文學、藝術和思想上的輝煌成就,使這些原屬於貴族品味的事物,漸趨世俗化、平民化的傾向。到了宋代,文化各層面都普遍呈現這種世俗化的結果,喪禮也不例外。另外,儒佛道思想的爭執與矛盾,到了宋代,逐漸消失,尤其在民間信仰中,三教思想與各自儀式混融如一,且反映在喪制之中。

道教與佛教混合非常早,在佛教剛入中土時,就曾『藉道傳佛』。在死後觀念上,三教思想的融合,具體表現在唐宋以來流行的『死後十王審判』信仰。這種信仰揉合了儒家慎終追遠的道德觀、佛教的輪迴果報觀念,以及民間道教的鬼神觀。

 

31. 馬可‧波羅所看到元代出殯的情況

靈柩送出城外時,在必經之路,每隔一段距離,必須建造一種獨木棚屋,裝飾彩綢,作為臨時停柩的地方。每逢靈柩停下時,不管時間長短,都必須擺上酒食。停一站擺一站,直到棺木到達目的地為止。他們以為這樣做,能夠讓死者的靈魂得到休息,恢復體力,有力氣跟著前進。同時,他們在殯葬過程中,還有一種風俗,用某種樹皮製作的紙,為死者繪製大批的男女馬匹駱駝、錢幣和衣服的圖形。他們以為死者在陰間將會享受紙片上所畫的人物和器皿。在舉行殯葬儀式的時候,所有樂器全部擊響起來,霎時間吵鬧喧囂,震耳欲聾。

 

32. 明朱元璋提倡『儉葬』。葬制之重大變革:

1) 陵寢制度:陵丘由方形改為原形;陵園由方形改為長方形,全部建築共分3進院落;取消寢殿,將寢殿合併於祭殿,所以專供侍奉墓主靈魂飲食起居的寢宮,相應被取消,而進一步擴大祭殿建築的規模。

2) 喪服的改革:喪服制度皆沿襲儀禮、周禮、禮記等《三禮》。

3) 禁止火葬:通過法律形式嚴加禁止。部份地區火葬之風仍然流行。

 

33. 明代喪葬制度產生新的變化

明代喪葬制度,除大部分沿襲漢、唐以來儒家傳統的禮制外,也表現出朱元璋個人思想和生活作風。陵墓也務求省約,提倡儉葬,反對奢侈浪費。以皇帝之禮改葬父祖,僅增土培封,略加修繕而已。另外,制度方面:

1) 取消期服奔喪之制:自古儒家喪禮,除父母之喪外,伯叔父母喪兄弟姐妹喪,也都要請假奔喪守制,未免有礙公務。洪武26年,詔令除父母祖父母承重者丁憂外,其餘期喪不許奔,但遣人致祭。

2) 修改喪葬律例:為使人們遵守喪葬制度,《唐疏律例》中對各種違犯喪葬制度的處罰,規定非常具體。

i.關於居喪生子:居喪生子被視為罪犯,僅指喪期內懷孕,若喪前懷孕,喪期內生子則不在此例。

ii.關於設齋作醮:《大明律》視喪事設齋作醮為犯罪行為。

 

34. 明清時期風水迷信的具體表現

1) 不惜重金購求龍脈真穴

2) 千方百計搶奪風水寶地

3) 為覓吉壤佳穴而停柩不葬

4) 以原葬地風水不好為由起屍改葬

 

35. 中國傳統禮制在中華民國成立後的重大變革

壓鴉片戰爭後,中國一方面反抗著西方文化,另一方面也不斷吸收西方文化中的有用東西。反映在喪葬問題上。

1) 建立公共墓地:國內交往的增加,大量來自各地中國人,也有為數萬外國人。在擁有眾多人口的城市,為了處理死者在西方文化影響下,出現了「公墓」這一新喪葬形式。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共有公墓97處,分別由教會、慈善團體、民族組織和地方政府興辦。這就是現代公墓的由來。

2) 設立殯儀館:外國來華人員,他們過世以後,到哪裡去辦理喪事,城市化客觀要求殯葬服務的社會化。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城市中也開始出現了「殯儀館」這種辦理喪事的場所。它們為喪主提供喪具;喪葬用品,並為進行悼念活動服務,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殯儀館。它改變了由死者家屬在自己家裡辦理喪事的做法,承擔了提供社會殯葬服務的任務。

3) 實行新喪禮:受西方習俗的影響,這早在清末的光緒、宣統年間,興起 了 追悼會的喪禮形式。黑紗、花圈也逐漸被人們接受使用。進入民國以後,新的喪禮進一步發展,形成新舊喪禮並存的局面。當時的新喪禮是,喪服任憑喪主自行穿戴,來賓中男子左臂繫黑紗,女子胸際綴黑紗結。吊僅:具輓聯、輓稼、香花、花圈等,為禮。設備:於靈堂前供死者遺像一張,並陳列香花等物,以及親友致送的輓聯、輓幛等。禮節:奏樂、唱歌、亡花、獻花、讀祭文。

此時開始用鞠躬取代下跪,在靈前下跪改為鞠躬。來賓致祭一鞠躬。謝來賓,一鞠躬。追悼完畢送葬,輓聯、花圈和死者遺像導前,喪主隨之,後靈柩,接著是送葬者來賓。這些,就是今天喪葬禮儀的先聲。

民國建立後,南京臨時政府對清代頒行的各種兇禮,如皇帝喪儀、皇后喪儀、貢妃喪儀、皇太子皇子喪儀、親王以下及公主以下喪儀,醇賢親王及福晉喪儀以及品官喪禮等,均一概廢止,僅有士庶喪禮仍保存。此後,北洋政府又先後制定許多禮制,對舊式喪葬禮俗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期中考重點整理~~僅供參考!! 列重點中的重點協助記憶

 

下列為重點記憶整理, 幫大家記憶! 希望有幫助!

1.史前

興隆漥文化,華夏第一村,最早的磨光玉器

龍山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母系社會進入父系社會的歷程

四川大溪文化,早期為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階段,晚期為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階段

2.夏朝,殉葬,少數陶器做隨葬品

3.商朝,尚鬼〈親族意識、靈魂不滅〉,第一次厚葬高峰期,殉葬,棺槨,陪葬品〈青銅器、隨葬車馬〉

4.周朝,喪禮列為五禮之一,厚葬風氣收斂,人殉人祭減少,列鼎制度〈辨等列、明尊卑〉

5.東周/春秋戰國,逾禮,擅自加等

6.儒家葬制,連接『政治秩序』與『倫理秩序』,親屬群服喪輕重:親親、尊尊、名份、出入、長幼、從服;核心觀念:恩、理、節、權

7.秦朝,厚葬,流行靈魂不死觀念的產物,例如:非衣〈招魂、祝禱死者的魂魄飛上天〉、告地狀、鎮墓神瓶、買地券等

8.西漢,短葬、厚葬,以日易月〈36日除服〉,隨葬器物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種物質配備

9.東漢,墓前建石闕、石雕像、立石碑;完整使用玉衣的等級制度

10.秦漢厚葬之批評:耗費大量錢財,嚴重毒化社會道德風尚,久喪傷身。

11.三國:魏蜀薄葬,吳國的喪葬較講究

12.兩晉:薄葬,魏晉的葬制:墓誌、族葬、招魂葬、買地券

13.南北朝:薄葬,葬制影響:戰亂的民族大遷徙運動、宗教上的影響〈儒家、佛教、道教〉,風水、輓歌

14.隋唐:厚葬。唐朝,功臣陪葬制度;隨葬品:陶俑〈唐三彩〉;安史之亂後,墓葬制度顯著變化,墓的構造簡化,陪葬陶俑簡化;已有兇肆〈殯儀館〉

15.宋朝:厚葬,已開始流行火葬。厚葬:片面追求美觀之效果、重金購置風水寶地;厚葬影響:嚴重影響宋代統治秩序、久殯不葬;籌措喪事:積累而後辦、自願放棄京官,請求外任、向親友求助、借債舉喪

16.元朝:星占學擇日、風水學擇葬地;棺內防腐、芳香技術的利用;焚燒紙明器;贈人助喪

17.明朝:儉葬,帝王厚葬;葬制重大變革:陵寢制度、喪服的改革、禁止火葬

18.清朝:厚葬,以連坐法禁止火葬

19.民國:建公共墓地、殯儀館,實行新葬禮〈行鞠躬禮,戴黑紗、送花圈、開追悼會〉

 

殯葬文書與司儀期末考重點整理

第八章 殯葬司儀概論

 

第1.題 請探討在殯葬禮儀中語言與聲音的功能為何?〈課本P.163-164〉

祭祀的聲音與語言,著重在人與鬼神溝通的神聖交感,是從咒語與禱詞發展而成的表達方式,目的在於讓鬼神之知道人們的需求與願望,經由手勢與語言演變成舞蹈與詩歌,形成了儀式歌舞,以莊嚴肅穆的神祠與語言,來完成獻祭鬼神的儀式程序。

 

第2.題 請解釋殯葬禮儀與宗教祭祀有何文化的傳承關係?〈課本P.163〉

殯葬禮儀式建立尊祖敬神的宗教意識上,從周代以來具有宗教、倫理與政治等三重功能與作用,是人際間重要的社會生活規範,教導人們事神以敬與事親以孝,以祭祀儀式來統合人們的宗教意識與倫理意識。

 

第3.題 請敘述殯葬禮儀中為何要有歌舞樂活動?〈課本 P.164~165〉

以歌舞樂的演奏與表演,來招致天神地祇與人鬼,祭祀的神歌格律,要求能與所供奉的鬼神相感應,以生活化的唱調來敘述孝子思親的感念,配合音樂來傳承世俗的道德教化。

 

第4.題 請分析在殯葬禮儀中需要那些工作人員?〈課本 P.165〉

殯葬禮生或稱為殯葬禮儀人員,是指能掌握殯葬語言與程序的專業人員,需要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來完成治喪事宜。在台灣傳統社會主要有下列幾類禮生:

1. 婆仔:負責所有喪禮程序與工作的人員

2. 師公:道教主持喪葬法事的人,其他宗教則有不同的宗教師來規劃祭祀儀式

3. 土公仔:對扛棺木者的泛稱

4. 地理師:專門替人堪輿找墓地尋好風水的人

5. 土水師:棺木下葬後進行掩埋與造墳的人

6. 司儀:在奠禮發號施令與主持禮儀程序的人

 

第5.題 請論述殯葬禮生應如何有效地運用殯葬語言?〈課本 P.168〉

1. 掌握奠禮祭祀時的各種哀祭詞,例如告靈詞、告祖詞、告天地詞、讀哀章、辭靈詞等祭祀禱詞,以祝禱詞來溝通天地鬼神,維持陰陽兩界的和諧共處。

2. 掌握各種表、疏等祝文來與鬼神交際與溝通,帶領人們叩頭禮拜與上獻祭祀,要把人們的心願透過語言與聲音傳達給鬼神,確保人神交感後的和諧生活。

 

第6.題 請論述司儀的主要工作內涵及其應有的基本素養?〈課本 P.166 (新增)〉

工作內涵:

司儀是在殯葬奠禮中是『安排禮儀程序』及『執行殯葬語言』的專業人才。司儀是喪禮的主導者,須深入理解與熟悉喪禮的各項儀節,且具有臨場應變的機智與能力,以殯葬語言來執行喪禮的程序,對行禮者發號動作口令;並需具備殯葬文學的文化素養,協助家屬及奠祭者如何撰寫及朗讀或吟唱奠文,營造奠祭禮儀中莊嚴隆重的氣氛。

基本素養:

1. 專業素質的人格涵養

2. 重視自我職業倫理的道德實踐

3. 展現敬業的服務精神

司儀是殯葬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承者,對各項禮節與口白要能瞭如指掌,並對自己的語言聲音與肢體動作加強維護及訓練。培養積極進取的人格特質,不應汲汲追求商業利潤,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來為喪家及來賓提供人性化的服務,提昇人道的生命關懷,維護殯葬禮儀的高度品質。

 

第7.題 請論述當代禮儀師的界定及其工作內涵?〈課本 P.169〉

界定:規畫、設計整個喪禮如何進行與負責完成的人員。

工作內涵:

1. 從臨終前的關懷到死亡後的街體。

2. 與喪家協商整個喪禮的安排,包括參與喪事人員的決定,入殮、出殯時間的選定,訃聞的設計印製,靈、禮堂的布置,儀式的選擇,葬法的決定,埋葬地點的選定,價格的估算與收取,社會資源的尋求等等。

3. 在喪禮完成後,還要繼續提供作七、作旬、作百日、作對年、作三年服務,以及家屬的悲傷輔導。

 

第8.題 請論述當代禮儀師應有的文化素養為何?〈課本 P.170~172(新增)〉

禮儀師應具有的文化素養:

1. 高度的道德修為: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道德責任,不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在行禮有序、莊嚴儀式的服務中,達到移風易俗的作用,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2. 殯葬禮儀的倫理規範:以教育者的角度來指導家屬與賓客們,認識生命終極禮儀的價值與意義,強化喪禮中的孝道精神與人際間的倫理關係。

3. 生死兩安的終極關懷:以高度的服務情操來善待亡者與寬慰生者,傳承永恆的生命體驗,溝通生死兩界,促進生死兩相安的和諧情境,彰顯生命存有的終極意義。

4. 殯葬語言的文學素養:應具備殯葬語言的文學素養與表述技能,以殯葬文書與語言來傳遞感情與信仰信息,善用表述的方法來安撫人們的心理,達到思想與感情交流與溝通的目的。

5. 殯葬文化的傳承與創造:堅守傳統禮儀的文化精神,更應以實踐性的創意智慧,落實在殯葬禮儀的規劃與執行,提高服務品質與效率,以提昇殯葬文化的水平。

 

 

第九章 殯葬司儀之專業涵養

 

第1.題 請說明殯葬司儀的主要工作內容。〈課本 P.177-178〉

殯葬司儀專指主持喪〈葬〉禮程序進行,及朗誦或吟唱祭文的人。現在殯葬司儀在喪禮中還有需要擔任的工作,如:撰述祭文、主持喪禮、示範喪禮儀節、遵禮指導儀節進行、營造追思哀傷之感或莊嚴肅穆之氣氛、整握式場秩序、溝通協調等。

 

第2.題 請敘述殯葬司儀的歷史脈絡。〈課本 P.177

《周禮》記載,司儀為官名屬秋官,負責掌理接待國家賓客。後魏時設司儀官;北齊置司儀署,隋、唐沿用,但改隸屬於鴻臚寺,掌管凶事儀式及喪葬事宜。明代司儀掌陳設引奏之禮儀,清代時廢除。現代通稱負責典禮或會議程序進行的人為司儀,殯葬司儀專指主持喪〈葬〉禮程序進行,及朗誦或吟唱祭文的人。

 

第3.題 請說明現在的殯葬司儀在喪禮中扮演的角色?〈課本 P.177-178〉

殯葬司儀專指主持喪〈葬〉禮程序進行,及朗誦或吟唱祭文的人。現在殯葬司儀在喪禮中扮演多重角色,如:

1. 祭文撰述者:司儀事先就祭文內容與家屬討論,再依據家屬所提供的情境撰寫合適貼切的祭文。

2. 喪禮的主持者:遵循禮俗主導喪禮進行,並控制時間使喪禮按照預定時間、預定程序進行及結束。

3. 儀節的指導者:在每一項喪禮儀節進行之前向家屬及參禮者解說其意義與功能,並示範及指導行禮的正確動作。

4. 氣氛的營造者:安排適當的音樂、吟唱感人的祭文、播放生平回顧CD,或以創新的方式營造追思哀傷之感,或莊嚴肅穆之氣氛。

5. 秩序的掌握者:巧妙運用主持人的角色,以誠懇謙卑的態度請求現場工作人員、家屬及來賓親友保持式場肅靜,以表達對往生者的尊敬。

6. 溝通協調者:親戚或參禮者可能因禮俗見解不同或其他情事而產生爭議,司儀應以專業角度詮釋儀節之意涵,並居中調解雙方歧見使喪禮順利進行。

7. 孝道維護者:現在喪禮可能是子孫公開表現孝親的最終場合,司儀遵禮指導儀節進行,指導家屬按血緣親疏及與往生者的關係遵禮祭奠或依序行禮,以成為孝道的基本維護者。

8. 儀節的改良者:傳統殯葬儀節有些不合時宜或與現代人生活環境格格不入,以致窒礙難行的部份,對此問題殯葬司儀應保存傳統儀節的精神,但在實務上需配合時代的需求對不合時宜的部份做適當的調整與改良。

 

第12.題 請說明現代喪禮常用的行禮方式。〈課本 P.182〉

1. 叩首禮:行禮者跪雙腳,引頭叩於地,停留較長的時間。為現代喪禮中的大禮,用於晚輩祭拜長輩之禮。

2. 鞠躬禮:面向遺像或靈柩,彎腰低頭表示敬意。大禮三鞠躬,常禮一鞠躬,喪禮通常以行大禮為宜。

3. 問訊禮:佛教禮儀,雙手合掌鞠躬。

4. 膜拜禮:舉兩手伏地跪拜,大多用於禮佛。

5. 注目禮:軍禮的一種,用眼睛注視表示尊敬。喪禮中常用於移靈或發引大體或靈柩經過面前時。

 

☆各大宗教對「死」的說法? 〈課本 P.181〉

1. 基督教系:蒙主寵召、榮歸天國、安息主懷。

2. 道教:駕鶴西歸。

3. 佛教:往生。

4. 一貫道:歸空。

5. 天帝教:回歸自然。

6. 民間信仰:駕返瑤池、做神、別世、老去、轉去、過往、卒、歿、死。

 

☆各大宗教對「死後世界」的描述(說法、稱呼)?〈課本 P.181〉

1. 基督教:天國、天堂、地獄。

2. 道教:仙界、神仙界、朱陵宮、酆都。

3. 佛教:西方極樂淨土、西天、天界、阿鼻地獄。

4. 一貫道:無極理天、天佛院、天佛外院。

5. 天帝教:清涼聖境、蓮花聖境、清虛下宮、清虛上院、無生聖宮〈金闕〉。

6. 民間信仰:冥界、冥府、陰間。

 

☆ 各大宗教對其「主神」的稱呼(說法、稱呼)? 〈課本 P.181〉

1. 天主、基督教:上帝、耶穌。

2. 道教:三清道祖〈靈寶、道德、原始天尊〉、玉皇上帝。

3. 佛教:佛陀、菩薩、佛祖。

4. 一貫道:明明上帝、無極老母。

5. 天帝教:道統始祖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

6. 民間信仰:天公、上帝公、三界公、大道公。

 

 

第十章 殯葬司儀之專業技能

 

第2.題 請問丹田發聲的原理與優點?〈課本 P.188〉

原理:以丹田的力量發氣,再透過聲帶發出聲音,這個時候聲音就會跟喉腔、胸腔共鳴使聲音變得更嘹亮、渾厚、厚重,又可以將聲音傳的很遠。

優點:

1. 聲音嘹亮、渾實、厚重

2. 持續的耐久力,長時間說話、吟唱不會沙啞不傷聲帶

3. 聲音變得更有磁性更富感情

4. 清晰的咬字每個字都說得十分清晰

5. 不必費力就可將聲音傳的很遠

6. 可將音量調控到恰到好處

 

第3.題 請論述丹田發聲的要領。〈課本 P.189〉

1. 氣灌丹田:先用腹式呼吸慢慢地深深吸氣,再以意念將氣導入丹田,做此動作的同時以手放在小腹上,要感覺腹部有再慢慢脹大。

2. 憋氣練丹:當氣充飽無法再吸入時,憋氣集中注意力在丹田,要感覺到小腹鼓鼓硬硬的,這就是丹田周圍的肌肉用力在支撐著。

3. 吐氣發聲:全身放鬆從口中細而緩的吐氣,同時發出E的音,這個音必須細小、綿長、穩定,而且越綿長越穩定越好。

4. 嘴型訓練:按照吐氣發聲的要領,吐氣時發O的音。

5. 快吸快吐的訓練:掌握丹田發聲的要領後,接著練習把氣快速地灌入丹田在快速吐出,這樣可訓練丹田的支撐能力,以及對氣流的控制能力。

 

第8.題 請問專業司儀該如何保養聲帶?其要領為何?〈課本 P.202~204〉

1. 減少趕場:若需連續趕場,也要爭取到中間的休息時間以保護聲帶。

2. 避免煙害

3. 不要清喉嚨

4. 不要在吵雜的場所中說話

5. 太累或情緒激動應休息片刻

6. 適量的運動

7. 保持口腔濕潤

8. 避免有害的食物:刺激性的食物

9. 補充有益的保健食品

10. 善用音響器材

 

 

第十一章 喪禮流程

 

第1.題 請問草擬『現代通用喪禮流程』的目的何在?〈課本 P.209〉

為了避免無謂的爭議,作者根據傳統儀節的精神,兼顧親情與倫常,再配合現代人的生活環境,草擬『現代通用喪禮流程』。

 

第2.題 請問變更往生者配偶祭拜順序的意義何在?〈課本 P.208〉

符合倫常又可凸顯子女對父母的孝心。

 

第6.題 請說明佛教出家眾特有的殯葬儀式流程。〈課本 P.212〉

佛教出家眾特有的殯葬儀式流程,就是我們常見的『追思讚頌法會』、『荼毘』、『奉安』的流程,大多由宗教師主持。

佛教出家眾的殯葬儀式流程:灑淨→移靈→法眷祭拜→鳴鐘集眾→傳供大典→讚頌大典→團體公祭→個人捻香→啟龕→荼毘→奉安入塔。

 

其中讚頌大典分為:主法和尚誦經說法→讚揚法師生平事蹟→長老、貴賓致追思詞→聖歌讚頌→法眷代表致謝詞→俗眷代表致謝詞。

 

第10.題 請解釋樹葬與植樹葬的差異何在? 〈課本 P.219〉

植樹葬:將骨灰埋在泥土哩,在上面種上一株由家屬挑選的樹〈花〉苗,樹苗一年年長大,如同亡者獲得新生命,同時也代表人從自然來,死後又回到自然去。殯葬管理條例雖稱之為『樹葬』,但會與少數民族早有的葬法弄混,故作者改稱為植樹葬。

樹葬:我國西南少數民族早有的特別葬法,其作法是將棺木放置在約兩公尺高的樹叉上,葬後一、兩年若棺木落地,代表亡者的靈魂升天。

 

 

第十二章 覆旗禮暨民俗儀節

 

第1.題 請說明國旗覆蓋靈柩之相關規定。〈課本 P.229-230〉

1. 中國民國國民,生前無玷辱國家及國民榮譽情事,逝世後於其靈柩覆蓋國旗,依本要點規定辦理。但軍人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2. 現任或卸任元首、副元首逝世,得以國旗覆蓋靈柩。

3.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得以國旗覆蓋靈柩:

1.) 對國家社會具有重大貢獻,逝世後經總統明令派治喪大員治喪者。

2.) 依勳章條例獲頒勳章者。

3.) 依獎章條例獲頒功績獎章、楷模獎章者。

4.) 依褒揚條列獲褒揚者。

5.) 忠烈祠 祀辦法入祀忠烈祠 者。

4.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經遺屬提具相關證明文件報內政部同意者,得以國旗覆蓋靈柩:

1.) 因公殉職或為社會公義犧牲,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證明者。

2.) 於專業領域有特殊貢獻,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證明者。

5. 覆蓋國旗者,以與逝世者身分相當、階級相同或較高者為原則。

6. 覆蓋靈柩之國旗規格,以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所定國旗各號尺度表內第七號為原則。

7. 覆蓋靈柩之國旗,應避免觸及地面。

8. 國旗青天白日部分,應蓋於靈柩隻右前方。

9. 於靈柩入葬之前,由抬柩者將國旗水平持起摺疊,於靈柩入葬後送交逝世者遺屬保管。

10. 外國人逝世,於其靈柩覆蓋我國國旗,準用本要點規定。

 

第3.題 請說明覆、授旗禮之程序。〈課本 P.232〉

覆旗禮程序:

1. 治喪委員會暨覆蓋中華民國國旗〈○○旗〉典禮開始

2. 主任委員就位

3. 副主任委員就位

4. 覆旗官〈委員〉就位

5. 全體治喪委員就位

6. 奏哀樂

7. 上香→獻花→獻酒

8. 恭讀祭文

9. 執事者引覆旗官〈委員〉左右入幃

10. 恭頌覆旗禮贊文

11. 呈旗→舉旗→覆旗→奏樂

12. 覆旗官〈委員〉行慰靈禮→一鞠躬〈戎裝者脫帽〉

13. 執事引覆旗官〈委員〉復位

14. 主祭者主任委員率副主任委員、覆旗官〈委員〉、全體治喪委員向靈前行三鞠躬禮

15. 家屬答禮

16. 奏哀樂

17. 禮成

授旗禮程序:

1. 啟靈禮暨頒授中華民國國旗〈○○旗〉典禮開始

2. 主祭者就位

3. 與祭、陪祭者就位

4. 奏哀樂

5. 上香→獻花→獻酒

6. 恭讀啟靈文

7. 恭頌授旗禮贊文

8. 家屬代表屈膝恭領

9. 主祭者暨與祭、陪祭者向靈前行三鞠躬禮

10. 家屬答禮

11. 奏哀樂

12. 禮成

 

第4.題 請說明點主的目的與程序。〈課本 P.233〉

目的:祈求子孫平安吉祥,請官員或地方仕紳用硃砂筆將魂帛〈或神主牌〉上的『王』字上點一點變成『主』,然後以墨筆再點一次。

程序:

1. 點主禮開始

2. 孝男、長孫靈前就位→跪〈背對遺像跪下,兩兩手背交叉放於背後;象徵兄弟同心協力團結一致〉

3. 捧主〈長男或長孫代表背負〉

4. 請點主官就位→披紅〈視當地習慣〉

5. 提筆→向天一指

6. 呵氣→再將筆拿到孝男、長孫口邊,令其呵氣,並唸吉祥語1

﹝『指日高陞,一氣呵成。』象徵子孫融洽,一團和氣,再唸:『和氣致祥,萬事永昌』。﹞

7. 點主→以筆點向神主的上、下、左、右、中並唸吉祥語2

﹝『點天天清,點地地靈,點耳耳聰,點目目明,點人人長生,點主主有靈』﹞

8. 點王為主〈念至吉祥語3的同時→點〉

﹝『日吉時良,天地開張,點王為主〈提筆點〉,萬事大吉昌』﹞

9. 擲筆→收筆〈點主後點主官將硃砂筆擲向西方,墨筆則留給子孫使用,象徵書香傳家〉

10. 謝點主官〈孝男、長孫跪謝點主官〉

11. 捧主入斗〈將神主放入米斗內〉

12. 禮成

 

第5.題 請說明接外家之儀禮及程序。〈課本 P.236〉

目的:表達對外家的尊重,展現特別禮遇以取悅外家,避免他們藉機找家屬麻煩,使母親的喪禮能順利進行。

程序:

1. 備桌案:預先佈置一張桌子放在門口,桌裙〈桌巾〉反面而結

2. 置香燭:桌上置一對燭檯加紅燭、香爐一個、香三枝以紅紙條束起倒插於香爐

3. 跪接外家:外家代表一出現,司儀立即引導家屬手持托盤臉朝外家方向跪下以迎接外家

4. 牽起:外家代表牽起家屬,象徵外家體諒家屬的孝心

5. 扶正〈福正〉:外家代表走到桌前將反鋪的桌裙掀正、倒插的香插正,象徵祝福家屬,喪禮後能否極泰來

 

第6.題 請說明封釘的目的及程序。〈課本 P.240〉

目的:封釘禮僅有女人才有,這是彌補早年缺乏法醫或醫師檢驗死因開具證明才可埋葬的規定,為防止婦女被夫家虐待或謀害,所以要以社會規範來補其不足。

程序:

1. 請斧:由宗教師或司儀引導家屬代表〈通常為長男或長孫〉持托盤〈內放斧頭、鐵釘、紅包〉跪請外家代表封釘

2. 牽起:外家代表牽起家屬,象徵同意封釘

3. 入帷:由宗教師或司儀走在前面引導,主釘者及全體家屬隨後入帷圍繞在靈柩邊

4. 跪:家屬圍繞在靈柩邊跪下→並唸吉祥語『雙膝跪落時,黃金鋪滿地,四時無災殃,萬年大吉利』

5. 點釘:由宗教師或司儀引導,按順序在棺蓋四角及頭頂各輕輕點一下

6. 一點釘:又稱福釘,位於遺體的左肩→並唸吉祥語『一點東方甲乙木,子孫代代壽福祿』

7. 二點釘:又稱福釘,位於遺體的右肩→並唸吉祥語『一點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發家伙』

8. 三點釘:又稱福釘,位於遺體的左腳→並唸吉祥語『三點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億萬金』

9. 四點釘:又稱福釘,位於遺體的右腳→並唸吉祥語『四點北方壬癸水,子孫代代大富貴』

10. 五點釘:又稱子孫釘,位於遺體的頭部→並唸吉祥語『五點中央戊己土,子孫壽元如彭祖』

11. 出丁:子孫釘輕輕的將釘子釘下去,再由長男或長孫用牙齒將釘咬起,謂之『出丁』

12. 回斧:點釘完畢主釘者將斧頭放回托盤

13. 點釘順序:(1)福釘→(2)祿釘→(3)壽釘→(4)全釘→(5)子孫釘

14. 點釘原則:除點子孫釘以外,不可繞過遺體的頭部『棺材頭』

15. 釘釘原則:除子孫釘以外,1-4釘只要點個形式不可真的把釘子釘下去

 

 

第7.題 請說明安葬、火化、安厝禮之儀節及程序。〈課本 P.242-243〉

安葬禮本應由司儀主持,但需隨送葬隊伍到墓園耗時較久索價亦高,所以大多由宗教師或地理師兼任,但較正式或隆重的安葬禮仍由專業司儀主持。

遺體火化〈羽化〉後將遺骨裝罐,再將其移往靈骨塔安厝〈又稱進塔、進金〉,在安厝靈骨前舉行的儀式稱為安厝禮。近年來火化塔葬已成主流葬式,安厝禮也漸漸取代安葬禮。

 

安葬禮程序:

1. ○公○○先生安葬禮開始

2. 全體肅立

3. 奏哀樂〈不用樂者略〉

4. 上香

5. 獻花

6. 獻果

7. 獻香茗〈酒〉

8. 恭讀安葬文

9. 向靈前行安葬禮〈來賓、親友行鞠躬禮,直系卑親屬行跪拜禮〉

10. 扶柩入壙

11. 掩土埋壙

12. 奏哀樂〈不用樂者略〉

13. 禮成

安厝禮程序:

1. ○公○○先生靈骨安厝禮開始

2. 全體肅立

3. 上香

4. 獻花

5. 獻果

6. 獻香茗〈酒〉

7. 恭讀安厝文

8. 向靈前行安厝禮〈來賓、親友行鞠躬禮,直系卑親屬行跪拜禮〉

9. 恭捧靈骨進塔

10. 掩扉

11. 禮成

 

 

第十三章 人格特質與職業倫理

 

第1.題 請說明何謂人格特質?〈課本 P.251〉

人格是來自於個人的遺傳因子與外在環境刺激,以及各種學習經驗的結合,代表個人所特有的行為與表現。人格特質就是個人構成因素的總和表現。

 

第2.題 請說明與工作有關的各項人格特質?〈課本 P.251~253〉

1. 外向:含有兩個要素─行為外向、社交外向,前者是指有行動上的衝勁,後者則對社交場合的喜好程度。

2. 神經質:一種失去能力的狀態,無法忍受壓力,容易焦慮,無法有效地工作,身體常常出現頭痛、失眠及小病痛之苦,並與他人很難相處,是一種程度性的問題。社交焦慮則是部分跟神經質獨立的一種特質。

3. 威權主義:威權主義的性格偏愛職權與傳統,通常會敵視弱勢團體的成員。

4. 自我:自我形象指個體有意識地想到自己的方式,自我形象對行為有一種控制力。自尊指人們對自己『好』的想像與評價,無論是絕對或相對,高自尊的人會充滿信心地處理任務及社交情況,並且都擁有良好的社會技能,工作滿足、工作動機及生產力都相當高。

5. 內控與外控:有內控傾向的人相信,自己所獲得的報酬與滿足感,主要是來自自己個人的能力與努力。有外控傾向的人相信,這些結果主要來自運氣或他者的行為。

 

第3.題 請說明情緒智商與工作人格特質之關聯?〈課本 P.253〉

在近期的人格特質研究中,情緒智商讓我們對工作的人格特質有更深入的暸解。情緒智商是一種非認知技能與能力的综合,它決定個人能否成功地應付外界的需求與壓力。情緒智商是由五個構面所組成:

1. 自我認知

2. 自我管理

3. 自我激勵

4. 同理心

5. 社會能力

情緒智商已被證實在各個層面中都工作績效有關。在需要高度社交能力的工作中,情緒智商與成功是密不可分。

 

第4.題 請說明殯葬司儀應具備的人格特質?〈課本 P.253~254〉

1. 外向:人際相處自然並具備社交技巧

2. 友善:親切待人,平易好相處

3. 真誠:實在做事,言而有信

4. 耐心:能忍受各種繁瑣且冗長的工作內容

5. 同理心:能以他人角度思考,設身處地為人著想

6. 心思細密:能夠注意各項細節,毫不遺漏

7. 高自我期許:對於工作的專業形象有不斷自我提升的期許

8. 高情緒智商:能適當處理自我與他人情緒

 

第5.題 請詳述何謂職業道德?〈課本 P.255〉

是指一種被普遍認為是從事一種職業的人士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在職業上不能用不正當的手法去謀取利益,不接受不應接受的利益,不能洩漏工作上的隱私,在面對僱主或上司不合理要求時,必須本著良知拒絕。

 

第6.題 請詳述倫理學的思想基礎?〈課本 P.254~255〉

1. 目的論者:主張只要行為能產生理想的結果,道德上就是正確的、可以接受的

2. 利己主義:認為行為能讓特定人士獲得他想要的最大私利,就算是正確的、或可以接受的

3. 功利主義:認為只要行為能為一些人帶來最大的整體效用、或好處,就是正確、可以接受的

4. 權利論主義:著重於個人權力的維護以及特定行為的相關動機上,而不是看它的結果

5. 相對主義者:根據個人、或團體個經驗主觀地評估是否合乎道德

6. 美德:優良品性所需要的不是在特定情況及特定行為才合乎規範,而是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成熟者,依照良知,所做的行為即是合乎道德的

 

第7.題 請詳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課本 P.255〉

職業倫理的本質為一種角色道德,因為這是隨著工作的職業角色而來的特殊義務與權力,每個人在從事其工作時,即是在扮演這個職業角色,這與個人角色可分離。現代社會各項工作都朝向高度專業化,專業化的職業倫理在工作內涵的地位日益重要。高度專業化之後,專業人員職業倫理幣需被重視的原因:

1. 社會對專業人事的工作內涵的專業性有高度的信賴

2. 因證照制度或專門訓練機構的獨占性,專業人士對相關課程的訓練或證照考試內容有高度的主控權

3. 專業人士在其工作場合有高度自主權,執行業務過程有相當大的自由空間

所以專業人士在執行工作時具有相當大的權力,這也存在濫用權力的可能性,故須受該專業領域之倫理規範約束,藉由專業群體來對違反倫理守則的人加以制裁。

 

第8.題 請詳述殯葬司儀應遵守的職業道德?〈課本 P.256~257〉

1. 信守承諾:完成契約協議後,絕對信守承諾,不可假借其他名目哄抬價格,或藉機推諉背信忘義

2. 具有時間觀念:治喪流程接按照預定的時程及程序進行

3. 謹守分內工作:不可干涉或批評與自己工作無關之事項

4. 保護家屬隱私:保護往生者及其家屬的隱私及秘密,不可洩漏

5. 公平對待客戶:對所有家屬一視同仁,沒有差別待遇

6. 不可違背法律規範:提供服務應符合政府的相關法律

7. 對喪禮存有敬意:不得任意增刪儀節

 

 

第十四章 提升司儀之服務品質

 

☆司儀於出殯奠禮的事前準備工作之內容為何?〈涵括下列 第1.題~第6.題〉

第1.題 請說明殯葬司儀應如何就時間的部分與家屬溝通?〈課本 P.261〉

與家屬就移靈〈移柩〉、誦經、藝陣、家祭、念佛迴向、生平事略、家屬致謝詞、公祭、瞻仰遺容、啟靈、火化告別禮的分項時間充分與家屬討論

 

第2.題 請說明殯葬司儀應如何就程序的部分與家屬溝通?〈課本 P.261〉

與家屬就下面程序問題充分溝通並取得共識:

1. 移靈〈移柩〉後是否要先誦經再家祭?

2. 家祭後是否安排先誦經再公祭?

3. 藝陣表演安排在家祭前或後?有何優缺點?

4. 家祭的程序〈如外家代表是否排在宗親前?〉

5. 宗教團體念佛迴向排在公祭前或後較妥當?

6. 是否安排生平事略、家屬致謝詞?

7. 公祭團體何者優先、何者需特別禮遇?

8. 是否安排來賓瞻仰遺容?

9. 是否安排啟靈禮、封釘禮、點主禮?

10. 火化告別禮的分項時間充分與家屬討論。

 

第3.題 請說明殯葬司儀應如何就人員的部分與家屬溝通?〈課本 P.261~262〉

與家屬就下列人員問題充分溝通並取得共識:

1. 移靈〈移柩〉由司儀或宗教師主禮?

2. 頌經由那位法師或師兄姐主禮?

3. 家祭部份每一行禮單位由誰主祭?

4. 生平事略介紹由誰負責?

5. 家屬致謝詞由何人代表致謝?

6. 封釘禮由何人主釘?何人擔任副釘?

7. 點主禮請誰擔任點主官?

8. 啟靈禮安排何人主祭?

 

 

第4.題 請說明殯葬司儀應如何就信仰、禮俗、語言的部分與家屬溝通?〈課本 P.262〉

信仰:與家屬溝通並取得共識,若信仰不同時,要採用一種或多種宗教信仰儀軌?

禮俗:每一個地方、族群都有其特殊的風俗習慣,司儀應深入瞭解並等同尊重。

語言:家祭使用的語言大都依往生者生前的習慣,公祭大多採用通用的國語。基本上依照家屬的需求來設計安排。

 

第5.題 請詳述殯葬司儀應如何與家屬溝通以釐清親屬關係?〈課本 P.262〉

在典禮開始之前,先與家屬就可能到場的親戚朋友,深入溝通以釐清親屬關係。

 

第6.題 請詳述殯葬司儀應如何聆聽家屬的心聲?〈課本 P.263〉

熟記主要眷屬及特殊關係者的姓名、稱謂,並聆聽家屬的心聲深入瞭解他們的想法,這樣司儀才能量身打造撰述合宜的祭文。

 

第7.題 請詳述殯葬司儀典禮前說明的要領及內容?〈課本 P.263~264〉

告別式前利用三到五分鐘的時間將流程、行禮方式、行禮順序等細節向現場來賓親友說明,並做雙向溝通協調,這樣可以消除歧見,減少不必要的誤會,也可以增加流暢度及莊嚴肅穆的氣氛。

 

第8.題 請詳述殯葬司儀在典禮前應注意事項?〈課本 P.263〉

1. 提早到場:司儀最好在告別式前1小時抵達現場,若趕場至少也應提前30分鐘到場。

2. 不可自我宣傳:絕不可趁機為個人或承辦的禮儀公司宣傳。

 

第9.題 請詳述殯葬司儀臨場應變的要領?〈課本 P.264~267〉

1. 人太多時間不夠用:可以簡化行禮步驟、延後行禮、變更流程、縮短儀節時間、利用預告的方式減少等待時間、聯合公祭、兩個儀節同時進行等等都是可以隨機應變的。當然,都要得到家屬的同意。

2. 時間太多人太少:如果確定是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來賓遲到,可以延後開始、增加公祭的時間、後流程挪前進行、增加儀節項目、分散團體等,這些都是可以把整體時間拉長的方式,但是這些事前都需要徵得相關人員的同意。

3. 發生爭執:家屬間的爭執,要力勸雙方以亡者為重,隨後立即照常進行儀式,以轉移雙方的注意力平復爭執;來賓間發生爭執,則設法轉移焦點,隨移作淡化處裡,請禮儀師、現場工作人員或家屬的長輩邀請爭執者的一方或雙方到場外溝通,一定要注意態度必須謙虛有禮,立場要公正、中立,協請雙方尊重往生者不要影響喪禮進行。

 

第10.題 如果你是殯葬司儀,你如何為往生者選擇合適的喪葬音樂?〈課本 P.267~268〉

首先要與家屬溝通,並瞭解其喜好再選擇,選擇的方式大抵有:

1. 選擇往生者喜愛的曲目:這是最普遍的選樂方式

2. 宗教音樂

3. 傳統曲目

4. 依程序選曲

基本上只要能被往生者家屬及親友接受,曲目不失隆重莊嚴,能夠營造出喪禮的氣氛就是好樂曲。

 

 

 
平均分數:0 顆星    投票人數:0 人
我要評分: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blog.xuite.net/hikaru.chu/blog/203307353/track
    1    
回應
       
 
 
 
 
 
 
.avatarPhoto img{max-width:100px;_width:expression(this.width>100?"100px":this.width+"px");}
關於我
英文保健站
 
參觀人次統計
今日人氣: 164
累積人氣: 98961
【分 享】
要聽佛經就點我喔! 阿彌陀佛!

 

我的音樂

音樂磁場 組曲
 
 
 
 
空大生資訊區
 


靜心 心靜

 

重 點 整 理
悠遊自得

 


世界景點銀行

 

文章分類
已建立的日誌
日曆
« 2014 0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日誌使用資源





如何使用RSS
Powered by Xuite
搜尋文章
關鍵字
我的好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德 的頭像
    徐德

    千惠的有空逛逛 國立空中大學高雄中心 青少年心靈輔社

    徐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