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slideshare.net/hugohui/ss-1714620

 

http://teachers.ntcpe.edu.tw/juje/test/94-02.htm

 

2012年2月13日星期一(空大書香園地)

96下家庭概論 1章-19章重點整理 水靈 提供

第一章

一.西方基督教的家庭起源

1.夫妻本為一體         2.婚姻與家庭是神美好的計畫

3.神才是一家之主       4.夫妻關係應先於其他家人關係

5.男女互為伴侶.直到一方死亡6.男女平等同是神所珍愛

二.家庭的定義

1.人類學的~家庭是一群親屬親密的住在起.其成員交配.生   

  育並養育子孫.成長且相保護

2.社會學的~家庭是以婚姻及婚姻棄約為基礎的一種社會安排.它包含三種特性:

a.夫妻與子女住在一起.

b.承擔為人父母的權利和義務.

c.夫妻在經濟上負有互相扶持的責任

3.本書之義~家庭是一些人經由血緣.婚姻或其他關係.居住在一起.分享共同的利益和目標

三.家庭的功能

1.經濟的功能~家庭就像綜合農場和工廠.家中所需軍可自

  給自足.全家都從事生產.現代家庭仍是經濟的基本單位

2.保護的功能~家庭的主要功能是保護家中成員免受外人侵害.同時家庭成員生病.受傷.失業或老邁時.家庭更是他們避難的堡壘.現代家庭保護功能雖不若過去.對幼小子女的保護照顧與支持.仍是非常重要的

3.娛樂的功能~在農業社會休閒以家庭為中心.現代家庭娛樂型態改變.但對下一代娛樂價值觀之影響主要還是家庭.休閒生活安排得好.更可促進家人關係的親密和諧.

4.宗教的功能~西方家庭和教會有密切的關係.宗教信仰曾是道德教育的根據.在中國家庭中祭祀祖先是家庭一項重要的功能.宗教功能雖不甚明顯.但對子女的人生觀影響很大.

5.教育的功能~家庭過去是教育子女的主要場所.現代教育雖然幾乎都已來自家庭以外的範圍.但對子女價值觀.信仰和處事態度等影響.家庭仍是教育的中心.對一個人影響最長遠.

6.生育的功能~每個社會都以家庭為生兒育女的地方.

7.情愛的功能~家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滿足每個成員的情感和愛的需要.尤其夫妻間的情愛是家庭生活的基石.孩子的安全感的最主要來源是知道父母相愛.

第二章

一.家庭的分類~社會學家以五種標準來分

1.世系~父系家庭.母系家庭.父母雙方等重家庭.雙系家庭

2.居住方式隨父居隨母居隨舅居兩可居.新居制.分別居

3.婚姻形式~一夫一妻制.多妻制.多夫制

4.家庭形式~核心家庭.主幹家庭.擴展家庭

5.主要人倫關係~以父子倫為主軸.以夫妻倫為主軸.以母子倫為主軸.以兄弟倫為主軸

二.中國家族主義的特質

1.強烈的一體感2.嗣續繁衍3.恪遵祖訓

4.家庭財物公有5.重視家庭榮譽

三.中國傳統家庭的特點

1.複式家庭2.建立在男系制度或父傳子的制度上.3.重男輕女4.對兒子的期望特別高5.財產共有(我國家庭以父子倫為主.含四個特性~延續性.包容性.全威性.非性的)

第一章 家庭的意義與功能

1 王玉波認為,古代家庭起源歸結為兩種見解:﹝1﹞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家庭。

﹝2﹞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才產生家庭。

2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因此人類有群居的現象。因為有生物生殖本能,所以男女有性別的分工。

3 由中國的傳說神話中推論,古人的婚姻家庭型態有兩個最基本的特點:﹝1﹞血緣群婚 ﹝2﹞知母不知父

4 我國「家庭」一詞是到南北朝時才出現。而「家」這個字在甲骨文中就能見到。

5 聖經中對家庭的基本信念:﹝1﹞夫妻本為一體﹝2﹞婚姻與家庭是上帝美好的計畫

﹝3﹞上帝是一家之主 ﹝4﹞夫妻關係應先於其他家人關係

﹝5﹞男女互為伴侶,直到一方死亡﹝6﹞男女平等,同是上帝所珍愛

6 基督教對家庭的思想是從「上帝創造人設立家庭」為主軸,拉出夫妻、親子、家人關係。而非基督教的想法,乃是以「代代相傳,維繫家庭」拉出遠近親疏的人際關係。

7 家庭是指由「婚姻」、「血緣」或「收養」而行成的親屬間的共同生活組織。

8人類學對家庭的概念:家庭是一個親子所構成的生育社群。親子是指家的結構,生育是指家的功能。

9 美國社會學家給家庭下的定義:家庭是以「婚姻」及「婚姻契約」為基礎的一種社會安排。它包括三種特性:﹝1﹞夫妻與子女住在一起 ﹝2﹞承擔為人父母的權利和義務 ﹝3﹞夫妻在經濟上負有互相扶養的責任

10 我國民法上稱「家」者,以永久共同目的而同居的親屬團體稱之。

11 Cohen指出,中國的家涉及三個面向:﹝1﹞家產﹝2﹞經濟體 ﹝3﹞群體

12 戴蒂分析家庭概念的內容包括:﹝1﹞家庭成員﹝2﹞家庭功能 ﹝3﹞居住情形 三部分

13在家庭成員中,變遷的關鍵在於「婚姻關係」和「有無子女」。

14無子女的家庭成員中,這種夫妻俗稱為「頂客族」,其又分為「永久無子女」和「延緩生育」兩種。

15 居住情形因現今的時代改變更為多變,例如:﹝1﹞未婚子女離家﹝2﹞老人獨居 ﹝3﹞兩地夫妻

16 家庭的功能:﹝1﹞經濟的功能﹝2﹞保護的功能 ﹝3﹞娛樂的功能 ﹝4﹞宗教的功能 ﹝5﹞教育的功能 ﹝6﹞生育的功能﹝7﹞情愛的功能

17Burgess and Locke將家庭的功能分為:﹝1﹞固有的功能:指情愛、生殖和養育子女的功能

﹝2﹞歷史的功能:指經濟、保護、教育、娛樂和宗教的功能

18 傳統中國家庭的首要功能為「養育子女」。尤其是生育男孩子,其目的是傳宗接代。

19 家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滿足每個成員的「情感」和「愛」的需要。

20欲測量家庭功能的指標:﹝1﹞家人間的溝通方式:坦承直接﹝2﹞家庭規則得運作:富有彈性 ﹝3﹞家人間的關係:界線較清楚﹝4﹞家庭氣氛:較有歡笑、幽默而樂觀 ﹝5﹞整個家和外界的關係:較易接受、相信新事物、新意見、新鄰居﹝6﹞自我價值感:每個人覺得自己內心充滿溫情

第二章 家庭的類型

1 社會學家以五種標準做為家庭的分類:﹝1﹞世系﹝2﹞居住方式 ﹝3﹞婚姻形式 ﹝4﹞家庭形式 ﹝5﹞主要人倫關係

*「世系」是指「家名」、「香火傳遞」、「財產繼承」的方式。

*以「世系」為標準的家庭分類:1.父系家庭 2.母系家庭 3.父母雙方等重家庭 4.雙系家庭

「居住方式」是指一對男女結婚後,其居住之情形。

* 以「居住方式」為標準的家庭分類:1.隨父居 2.隨母居 3.隨舅居 4.兩可居 5.新居制 6.分別居

*以「婚姻形式」為標準的家庭分類:﹝1﹞一夫一妻制﹝2﹞多妻制 ﹝3﹞多夫制

* 以「家庭形式」為標準的家庭分類:﹝1﹞核心家庭:即小家庭﹝2﹞主幹家庭:即折衷家庭 ﹝3﹞擴展家庭:即大家庭

*以「主要人倫關係」為標準的家庭分類:﹝1﹞以父子倫為主軸:中國﹝2﹞以夫妻倫為主軸:歐美

﹝3﹞以母子倫為主軸:印度 ﹝4﹞以兄弟倫為主軸:東非、中非

*中國家族主義的特質:1.強烈的一體感 2.嗣續繁衍 3.恪遵祖訓 4.家庭財務公有 5.重視家庭榮譽

* 中國傳統家庭的特點:﹝1﹞複式家庭﹝2﹞建立在男系制度,或父傳子的制度上 ﹝3﹞重男輕女 ﹝4﹞對兒子的期望特別高 ﹝5﹞財產共有

* 我國的家庭是以父子倫為主軸,這種家庭有四種特性:1延續性 2包容性 3權威性 4非性的

*王以燕針對台灣地區家庭結構變遷過程,將台灣光復後分為幾個時期:

﹝1﹞ 經濟重建期﹝1945~1952年﹞

﹝2﹞ 工業發韌期﹝1953~1964年﹞

﹝3﹞ 工業成長期﹝1965~1980年﹞

﹝4﹞ 工業轉型期﹝1980~1990年﹞

*在經濟重建期﹝1945~1952年﹞家庭結構變遷的主要情形:

﹝1﹞ 每戶人口成下降趨勢,出生率則上升。

﹝2﹞ 家庭型態以核心家庭居多。

﹝3﹞ 對婚姻的安排強調家族主義。

﹝4﹞ 早婚。 ﹝5﹞ 強調家族主義。

﹝6﹞ 家庭結構屬父系制。

﹝7﹞ 勞務遵循男主外,女主內的原則。

﹝8﹞ 因男女地位懸殊,夫妻關係感情淡漠。

﹝9﹞ 親子關係不親密。

*在工業發韌期﹝1953~1964年﹞家庭結構變遷的主要情形:

﹝1﹞ 實證性研究缺乏。

﹝2﹞ 因家庭經濟條件,考慮限制子女生育的個數。

﹝3﹞ 家庭計畫有較多具建設性的推展。

﹝4﹞ 勞力密集工業吸引婦女從事家庭外工作。

﹝5﹞ 男尊女卑仍是典型的夫妻關係。

﹝6﹞ 成年子女受新式教育,在親子關係中份量增加。

* 在工業成長期﹝1965~1980年﹞家庭結構變遷的主要情形:

﹝1﹞ 核心家庭比例最高。

﹝2﹞ 教育普及、組織核心家戶、婦女參與勞動皆促使人口粗出生率即平均戶量降低。

﹝3﹞ 1964年全面家庭計畫,子女生育數下降。

﹝4﹞ 未成年婚前懷孕情形增加。

﹝5﹞ 結婚年齡下降。

﹝6﹞ 家庭生計由丈夫負責,但妻子在婚前或婚後生育前工作的情形相當普遍。子女賺錢的年齡延後。

﹝7﹞ 家人地位趨於平權。

﹝8﹞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使孝道再受重視。

﹝9﹞ 對子女教養方式與農業社會不同。

﹝10﹞ 父母與子女間的衝突情形越來越嚴重。

*在工業轉型期﹝1980~1990年﹞家庭結構變遷的主要情形:

﹝1﹞ 核心家庭相當普遍。

﹝2﹞ 家庭人口加速減少。

﹝3﹞ 婚姻年齡延後。

﹝4﹞ 夫妻共同外出工作已為趨勢。

﹝5﹞ 婦女及家庭中晚輩地位提高。

﹝6﹞ 婦女因外出工作,故傾向要求丈夫分擔家務。

﹝7﹞ 價值觀改變,子女教養越來越複雜而困難。

﹝8﹞ 照顧老人成為家庭所難以負擔的問題。

﹝9﹞ 離婚所造成的單親家庭、再婚所造成的重組家庭增多。

*當前社會的家庭型態:

﹝1﹞核心家庭(小家庭) ﹝2﹞折衷家庭(主幹家庭) ﹝3﹞擴展家庭(大家庭) ﹝4﹞單親家庭 ﹝5﹞繼親家庭 ﹝6﹞隔代家庭﹝7﹞收養 / 寄養家庭 ﹝8﹞單身 / 同居家庭

* 隔代教養的正面影響:﹝1﹞祖父母協助照顧孫子女,減輕父母負擔。﹝2﹞建立新的兩代或三代關係,促進家庭和諧。﹝3﹞祖父母有較多的時間陪伴小孩,較多的互動,給孩子較多的安全感。

*隔代教養的負面影響:﹝1﹞老人體力較差。﹝2﹞語言溝通有障礙。 ﹝3﹞價值觀差異大、產生代溝。

﹝4﹞管教態度與技巧差異,導致管教不當。﹝5﹞祖父母文化刺激較弱,無法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

﹝6﹞欠缺有效的支援網路。

* 寄養家庭的任務:﹝1﹞工具性任務﹝2﹞情感性任務 ﹝3﹞管教的任務 * 收 / 寄養家庭的挑戰

﹝1﹞ 若孩子與養父母 / 寄養父母個性不合,容易將溝通不良歸咎於非親生關係,使得自然現象成為問題。

﹝2﹞ 媒體或文藝作品塑造養父母的形象經常是醜化的,過度強調生育之情,忽視養育之恩,使養子女對生父母產生依賴的幻想。﹝3﹞ 旁人對養父母持有雙重標準,使養父母不亦以平常心對待孩子。

* 單身家庭增加的原因:﹝1婚姻態度的改變﹝2﹞女權運動的興起﹝3先有事業再成家的觀念興起﹝4﹞個人獨立性增加﹝5﹞個人主義興起 6﹞性觀念改變

第三章 文化與家庭生活

*宗族社會的家庭有兩個特點:﹝1﹞小家庭尚未完全獨立,對宗族的依附,隨條件變化而逐漸鬆動。

﹝2﹞小家庭從宗族共同體游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經濟和社會單位。

* 中國古代家長的權利:﹝1﹞掌握子女的生存權﹝2﹞掌握子女的教育權、擇業權 ﹝3﹞掌握子女的交遊權﹝4掌握子女的主婚權﹝5﹞對家中財物的支配權 ﹝6﹞有鬻妻賣子的權利﹝7﹞擁有對子女的懲罰權

* 中國古代家長的義務:﹝1﹞是家中的供應者﹝2﹞有使子孫成材的責任 ﹝3﹞有位子女完婚的義務 ﹝4﹞有保護子女及全體家庭成員的義務

* 中國古代家庭的宗法等級:﹝1﹞尊卑主要是根據輩分﹝2﹞長幼主要指同輩之間按年齡區分的等級關係 ﹝3﹞親疏關係主要是指血緣關係的遠近﹝4﹞貴賤強調等級關係主要存在於富貴人家

* 基督教﹝聖經﹞對婚姻的觀點:﹝1﹞婚姻是上帝所設計的,婚姻關係比父母、子女關係更重要。

﹝2﹞婚姻是永久的,直到其中一人死亡。﹝3﹞夫妻同是承受神的恩典,在選擇伴侶時要靠禱告和關切。

﹝4﹞男人應該只有一個妻子。﹝5﹞丈夫和父親是一家之主。 ﹝6﹞婚外性關係是上帝所不喜悅的。

﹝7﹞婚姻不是有意義的人生所必須的。

* 基督教﹝聖經﹞對親子關係的觀點:

﹝1﹞ 正常而健康的親子關係,應能反映出一部分上帝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2﹞ 父母對兒女的權威源自於創造家庭制度的上帝。

﹝3﹞ 上帝把教訓兒女的責任託付給父母。

﹝4﹞ 父母自己也當順福在神的權威之下。

﹝5﹞ 當父母失職,不尊重上帝教訓時,則失去上帝給父母教導兒女的權威。

﹝6﹞ 兒女要孝敬父母,從順父母的權威中學習順服神的權威。

﹝7﹞ 兒女是上帝暫時託付給父母管教的,並不屬於父母。

﹝8﹞ 父母和兒女之間彼此的溝通模式、互動關係,都必須以聖經教訓為原則。

﹝9﹞ 最後的審判、評價在於上帝。

﹝10﹞ 親子之間最崇高的特性是無條件的愛與親密的合一。

【現代化】是指:一個社會對於其制度、觀念,以及實際運用的新陳代謝過程。現代化是一種無止境的過程,現代化的重點不在保留或揚棄傳統。

*與家庭相關的現代化標準:﹝1﹞社會工業化﹝2﹞人口高度集中形成集中化﹝3﹞社會分殊化 ﹝4﹞參與多元化 ﹝5﹞社會制度化 ﹝6﹞心理與行為的多元

* 現代化家庭的特點:﹝1﹞「家和萬事興」是千古不變的治家良箴﹝2﹞培養成員對家庭的認同感 ﹝3﹞應使家庭成員獲得成長與充分發展的機會﹝4﹞以「慈」「孝」為親子倫理的基礎 ﹝5互敬、互愛和互相尊重的夫妻倫理﹝6安排家庭成員共處的時間 ﹝7推廣三代互相支援的家庭模式

第四章 家庭研究

* 家庭研究最常被提起的相關學科:「經濟學」、「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

* 以「經濟學」為觀點的家庭研究重要假設:

﹝1﹞ 認為人類所需要的資源,如金錢、住所、衣物、食物等都是有限的。

﹝2﹞ 認為人類在做任何選擇時,都是建立在快樂的動機基礎之上。經濟學認為人類在做決策或選擇時會追求最大利益或利潤並減少成本及損失。

﹝3﹞ 認為人類是理性的,人們在做抉擇時是建立在清楚及邏輯的思考之上,而非感情及衝動的反應。

* 以「人類學」為觀點的家庭研究包括:

﹝1﹞ 家庭生活、親族關係、社會組織等皆是研究方向。

﹝2﹞ 建構了所謂「家庭」的觀念。

﹝3﹞ 從尊重及客觀的角度來了解不同文化社會的「家庭意義」。

*「心理學」強調「個人」;「社會學」強調「群體」。

*家庭研究關心的議題;

﹝1﹞ 女性就業影響的關注:

﹝a﹞ 女性就業對夫妻婚姻狀況之影響

﹝b﹞ 女性就業對權力結構之影響

﹝c﹞ 女性就業對子女之影響

﹝2﹞ 家庭結構改變的新焦點

﹝a﹞ 婚姻瓦解與離婚後的影響 ﹝b﹞再婚及再婚家庭的課題 ﹝c﹞ 單親家庭的影響 ﹝d﹞ 同居及同性戀家庭的情形

﹝3﹞ 老人問題的突顯

﹝a﹞ 老年人與家人關係 ﹝b﹞老年人所面對的壓力問題 ﹝c﹞ 老年人的休閒

* 社會對女性就業情形重視的原因:﹝1﹞女性平均教育年數增加

﹝2﹞已婚女性就業人數提高 ﹝3﹞以女性為首的家庭增加

第五章 家庭發展理論

【個人發展】是指:自出生到死亡的一生期間,在遺傳的限度內,個體身心狀況因年齡與經驗的增加,所產生的有順序性改變之歷程。

* 個人發展的主要概念:﹝1心理學關注的是個體的發展﹝2發展包括了身心及心理的變化

﹝3影響發展的因素有;遺傳、年齡及學習經驗﹝4發展是終其一生的歷程,並且是具有順序性、不可逆的

*家庭發展理論的起源:﹝1﹞鄉村社會學、人口學及經濟學者的研究﹝2﹞人類發展的相關研究 ﹝3﹞社會學中「生命全程」的研究 ﹝4﹞生活壓力及危機的相關研究

* 家庭發展理論的主要概念:1家庭「發展」與「改變」2.位置、規範與角色 3發展任務 4轉變

*【發展】是指:經歷社會文化所規範的一連串事件之過程。

*【個人發展任務】是指:在個人生命中的特殊階段,會有順序性的出現一些問題、困難,導致個人行為的改變。

*家庭發展任務概念的重點:

﹝1﹞ 任務的出現除與個體生理成熟有關之外,更重要的是社會文化對於個人行為或改變的預期。

﹝2﹞ 「任務」一詞凸顯了對於改變,個人或家庭所必須的回應行動。

*「轉變」,指的是「急遽改變的時期」。「穩定的時期」則稱為「階段」。

*家庭轉變包括:﹝1﹞事件 ﹝2﹞階段 ﹝3﹞時間 等三個元素

* Rodges將家庭生活分為三個面向,以幫助我們對家庭生命週期的認識:﹝1﹞社會─制度面向

﹝2﹞團體─互動面向 ﹝3﹞個體─心理面向

91 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劃分主要以「親職」為主軸。

91 家庭生命週期八階段:﹝1﹞新婚階段:剛結婚,尚無子女﹝2﹞家有嬰幼兒階段:第一個子女出生 ~~ 兩歲半 ﹝3﹞家有學齡前兒童階段:第一個子女兩歲半 ~~ 六歲 ﹝4﹞家有學齡兒童階段:第一個子女六歲 ~~ 十二歲 ﹝5﹞家有青少年階段:第一個子女十二歲 ~~ 二十歲 ﹝6﹞子女離家階段:子女陸續離家 ﹝7﹞中年父母階段:由子女均離家(空巢)~~ 退休 ﹝8﹞老年家庭階段:由退休 ~~ 夫婦兩人死亡

表5-1 家庭生命週期中各階段的發展任務

主要時期 階 段 家 人 角 色 家 庭 發 展 任 務

建立期 新婚階段 妻夫 1.建立相互滿足的婚姻關係2.建立維持家庭運行的規則3.融入因婚姻所建立的親屬關係4.準備為人父母5.懷孕的調適

擴張期 家有嬰幼兒階段 妻─母夫─父女兒─姊、妹兒子─兄、弟 1.調適、助長嬰兒發展2.建立父母與嬰兒共同舒適生活的家

家有學齡前兒童階段 妻─母夫─父女兒─姊、妹兒子─兄、弟 1.適應學齡前兒童的特殊需要、興趣,以促進其生長2.為人父母者,調適體力耗盡及缺乏隱私的景況

家有學齡兒童階段 妻─母夫─父女兒─姊、妹兒子─兄、弟 1.準備生育第二個子女2.建立家庭與學校的互動關係3.促進子女的學業成就4.參與子女有關的社區活動

家有青少年階段 妻─母夫─父女兒─姊、妹兒子─兄、弟 1.隨著青少年的成熟及獨立,調整親子關係,在「自由」與「責任」中取得平衡2.在為人父母後期,建立自己的興趣及生涯

收縮期 子女離家階段 妻─母夫─父女兒─姊、妹兒子─兄、弟 1.適當地協助年輕人投入就學、工作與婚姻2.維持家庭成為家庭成員的重要支持來源

中年父母階段 妻─母─祖母夫─父─祖父 1.婚姻關係的再調適2.調整及適應父母與成年子女的待間關係3.適應為人祖父母的角色4.增加對社區及休閒等活動的參與

老年家庭階段 妻─母─祖母夫─父─祖父 1.適應老化2.適應退休3.適應喪偶及獨居

92 Duvall所提出的「家庭生命週期階段與發展任務」的主要缺失:

﹝1﹞ 以核心家庭代表,忽略了其他多元型態的家庭。

﹝2﹞ 將家庭中男、女的角色以「男主外、女主內」劃分,侷限於傳統家庭性別角色的劃分。

﹝3﹞ 家庭發展階段的劃分,僅以「親職」角色為主軸,未將個人工作、生涯發展納入考量。

﹝4﹞ 就中國家庭而言,所謂家人不僅僅只是直系親屬之父母子女,其他親屬關係亦十分重要,因此家中互動的角色更為複雜。

﹝5﹞ 對家庭發展歷程的描述,以「階段」劃分之,家庭被假設為是發展路徑及速率一致的。

94 家庭發展理論對家族治療工作的影響:﹝1﹞發展任務為壓力來源

﹝2﹞「功能不健全」的家庭 ﹝3﹞家庭為一互賴的系統

第六章 家庭的建立

101表6-1 結婚的理由﹝藍采風,1996﹞

正 面 的 理 由 負 面 的 理 由

1. 相伴 1. 婚前懷孕

2. 愛與親密關係 2. 與夫母對抗的藉口

3. 互相支持 3. 期望離家、獨立

4. 性關係的伴侶 4. 替代曾經失去的關係

5. 分享經驗 5. 家庭及其他壓力

6. 獲得經濟安全

102表6-1 決定結婚的理由﹝Goodman,1993﹞

社 會 認 可 的 理 由 較 不 為 社 會 認 可 的 理 由

1. 愛 1. 改善經濟

2. 相伴 2. 反叛夫母

3. 時機成熟 3. 失戀的反彈

4. 結婚是該做的是 4. 婚前懷孕

5. 性活動的合法化

6. 生育子女合法化

102 結婚的好處﹝依據台灣地區調查前五名﹞:1可以有人扶持、依靠 2有生活的重心及努力目標﹝3﹞多一個人照顧家庭 ﹝4﹞傳宗接代 ﹝5﹞多一個人幫忙賺錢

103 面對家庭與工作角色的矛盾與衝突,已婚婦女的因應予詮釋,主要的模式:

﹝1﹞ 以家庭為重,放棄工作,並且甘之如飴。

﹝2﹞ 以家庭為重,放棄工作,但覺得十分無奈。

﹝3﹞ 以工作為重,家庭角色為輔,但深覺罪惡感。

﹝4﹞以工作為重,家庭角色為輔,因有足夠的資源可支持家庭角色。

﹝5﹞ 工作與家庭兼顧,因有特殊的工作環境、條件支持。

﹝6﹞ 夫妻共同分擔家務及維持經濟的角色。

105 什麼是「婚姻調適」?

﹝1﹞ 靜態觀點:夫妻雙方在婚姻中,應達到一個目標、狀態。

﹝2﹞ 動態觀點:夫妻雙方相互改變態度及行為,以達到彼此對婚姻的期望。

104 新婚階段婚姻的發展任務及分類﹝Goodman,1993﹞

分 類 發 展 任 務

夫妻雙方關係的調適 1. 建立婚姻與家庭角色

2. 提供配偶情感支持

3. 調適彼此的性格 4. 協商性別角色

5. 性生活的調適 家庭生活的調適 6. 發展溝通技巧

7. 管家庭收支等財務 8.建立親屬關係社會參與 9.協調家庭與工作

10.參與社區活動

106 婚姻調適的歷程:

﹝1﹞問題的來源

﹝a與原生家庭成員的適應﹝b夫妻間的適應﹝c家庭工作的協調

﹝2﹞影響婚姻適應的背景脈絡

﹝a﹞ 父系家庭制度

﹝b﹞ 文化傳統對性別及夫妻角色的期待

﹝c﹞ 原生家庭的差異

﹝3﹞婚姻調適的模式

108 影響婚姻調適的因素:

﹝1﹞夫、妻的個人特質

﹝a﹞年齡 ﹝b﹞教育程度 ﹝c﹞性別角色態度

﹝2﹞婚前因素

﹝a﹞ 家庭背景 ﹝b﹞ 交往過程﹝c﹞ 擇偶方式 ﹝d﹞ 婚姻的承諾 ﹝e﹞ 婚姻的期待

﹝3﹞婚後因素

﹝a﹞ 結婚年數 b﹞ 居住安排﹝c﹞ 社會支持 ﹝d﹞ 經濟支援 ﹝e﹞ 溝通

婚姻調適的指標:﹝1﹞一致:對重要的事情,態度一致。﹝2﹞滿足:對婚姻關係感到滿足。

﹝3﹞凝聚:彼此相依、不覺得孤寂。﹝4﹞情感表達:相互表示愛意、關心與信任。﹝5﹞性:對夫妻間性關係,感到滿足。

111 家庭資源的分類

家庭資源

環境資源 家人資源

社會資源 自然資源 物力資源 人力資源

人際關係 設施與服務 制度 有形 無形 物質 金錢 精力 時間 態度 能力

111 家庭資源管理的程序﹝Goldsmith﹞圖6-2

步驟 1 步驟 2 步驟 3 步驟 4 步驟 5

確認家庭的問題、需求及目標 釐清價值 確認資源 做決策、計畫、實施 評量目標的達成回饋﹝溝通﹞

112 家庭生命階段的理財目標﹝陳忠慶﹞表6-4

優先序階段 1 2 3 4

家庭建立期 購置住宅 節稅規劃 急用款規劃 退休規劃

家庭擴展期 教育規劃 負債控制 退休規劃 遺族生活規劃

家庭收縮期 退休規劃 遺產安排 資產管理 節稅規劃

112 家庭財務資源管理的具體方法:﹝1檢查﹝2診斷 ﹝3處方 ﹝a 開源節流﹝b投資 ﹝4觀察

113 時間運用情形:﹝1﹞必要時間:指個人生活所必須要的時間,如:吃飯、睡覺等。

﹝2﹞約束時間:指個人因身分不同,而在生活中所需花費的時間,如工作、上學。

﹝3﹞自由時間:指個人生活中除去必要時間、約束時間之外,可以自由支配運用的時間,如休息、娛樂等。

114 家庭分工的類型

家務分擔比重 經濟活動

夫妻分擔 妻子負擔

夫妻分擔 3 互惠平等(13%) 4 夫兼內外(7%)

妻子負擔 2 妻兼內外(30%) 1 夫外妻內(50%)

115 對休閒時間的認知:

丈夫認為休閒是「生活的動力」,是工作再出發所不可或缺的原動力。

妻子則認為休閒是為了「增進家人(親子)關係」

115 對休閒時間的內涵:

丈夫傾向動態為主,而妻子則以靜態為主。

115 對休閒時間的時間運用:

丈夫多利用下班時間,妻子則多利用午休時間。

 

115 雙薪家庭的休閒生活,丈夫多以工作為第一考量,妻子仍以家庭為主。

115 影響決定生育子女、為人父母的主要因素:﹝1﹞社會期盼

﹝Goldsmith﹞ ﹝2﹞個人因素 ﹝3﹞經濟因素 ﹝4﹞婚姻關係影響

第七章 家庭擴展期

122 家庭擴展期的重點:﹝1﹞初為人父母的調適﹝2﹞子女的教養 ﹝3﹞子女間手足關係

124 母親對親職壓力的因應策略:﹝1﹞重新建構家庭(與丈夫溝通、重新安排角色等)

﹝Wright﹞ ﹝2﹞時間管理 ﹝3﹞以正向的看法面對 ﹝4﹞尋求社會支持

124 為人父母之道:﹝1﹞夫妻攜手共同育兒﹝2﹞尋求代間協助

125 影響因「為人父母」此一事件而對婚姻關係的影響:﹝1﹞性別 ﹝2﹞年齡、結婚年數

﹝3﹞個人原生家庭的經驗 ﹝4﹞嬰兒的特質

126 為人父母之教育目標類型:﹝1﹞出人頭地型﹝2﹞尊重寬容型 ﹝3﹞傳統道德型 ﹝4﹞人格發展型

﹝5﹞能力成就型 ﹝6﹞安身立命型 ﹝7﹞社會責任型 ﹝8﹞意識形態型﹝9﹞社會評價型

126 針對母親研究之教養目標類型:﹝1﹞基本人格道德培養﹝2﹞人際關係 ﹝3﹞成就競爭 ﹝4﹞平安順從 ﹝5﹞獨立自主 ﹝6﹞適性發展

126 整體來說,父母的教養目標:﹝1﹞期望子女有良好品格﹝2﹞期望子女有良好的社會發展 ﹝3﹞期望子女能適性的、快樂的成長

127【教養方式】是指:父母透過直接或間接的親子互動,表達父母內在的情感、認知及價值觀念,以及表現在訓練、教育及養護子女的一連串行為方式。

127教養方式的分類(以「控制」的程度分類):﹝1﹞權威專制型﹝2﹞權威開明型 ﹝3﹞容忍型

128 母親之教養行為:﹝1﹞以母親為主體的單向取向﹝2﹞以孩子為主體的單向取向 ﹝3﹞母親孩子的雙向取向

129 「資源缺乏」是父母在教養學齡前子女的困擾來源:﹝1﹞沒有足夠的時間 ﹝2﹞精神與體力負荷太重 ﹝3﹞經濟負擔太重

129 子女進入學齡階段,父母教養的首要工作是「協助子女適應學校生活」。

131 手足間互動行為的特質:﹝1﹞正反互動特質並存﹝2﹞兼具互補及互惠關係 ﹝3﹞隨發展階段改變

132 學齡前、學齡階段兒童的手足關係經常是正向、具支持性的互動,較少對立、衝突。

青少年階段因重視自主權,手足間互動的時間相對變少。

成年後手足關係成為重要的支持來源。

132 影響手足關係的因素:﹝1﹞性別﹝2﹞手足性別 ﹝3﹞排行 ﹝4﹞年齡差距

第八章 家庭的收縮

139 常見對老人不正確觀念:﹝1﹞老人是病弱的﹝2﹞老人是依賴的 ﹝3﹞老人是同質的 ﹝4﹞老人是退化的 ﹝5﹞老人是孤寂的

141 成功老化的要訣:﹝1﹞老本 ﹝2﹞老伴 ﹝3﹞老友

142 喪偶的老年女性多於男性。

143 不同家庭的生命週期,婚姻滿意程度通常成U字型的趨勢。

已婚老人的生活滿意指數高於其他婚姻狀況﹝單身、寡居、離婚、分居﹞之老人。

143 退休的意義:﹝1﹞是指個體不再從事全職工作。﹝2﹞個體重新界定生活的意義,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3﹞退休是一個歷程,個體必須加以面對與調適。

143 從不同角度來看退休對婚姻關係的影響:﹝1﹞退休的時間﹝2﹞性別差異 ﹝3﹞婚姻品質

145 老年期的性生活有兩個特徵:﹝1﹞性的表達並不侷限於性交,愛撫等親密、溫馨感受亦是性的表達方式。﹝2﹞老年期的性生活模式,可由中年期所建立的模式來推測。

145 「代間關係」是老年期家人關係之核心。

145 老年父母與成年子女之代間關係包括:﹝1﹞情感﹝2﹞互動 ﹝3﹞相互協助

145「代間情感」具有的元素:﹝1﹞親密﹝2﹞了解 ﹝3﹞信任 ﹝4﹞公平﹝5﹞尊重

146「代間情感」的類別﹝林如萍,1998﹞

種類 來源 事例

依附之情 成年子女表現的依附行為 常打電話聯絡;返回探望

照料之情 對生活起居的體貼、照顧 買食物、衣服;照顧生活

期望之情 期望倚靠終老 同住、在身邊;老病望他照料

147 年老母親和成年子女情感愈佳互動愈頻繁,主要是以依附情感為出發。但對父親之互動則與情感無關,期肇因於責任性動機。

148 影響婆媳關係的關鍵:﹝1﹞經濟結構改變所形成的家庭結構,提早分化及資源控制權的改變﹝2﹞年輕世代的遷移 ﹝3﹞媳婦教育程度的提升 ﹝4﹞勞動參與 ﹝5﹞經濟獨立

149 由媳婦的觀點看婆媳關係的困擾:﹝1﹞干預﹝2﹞不公平 ﹝3﹞侵犯隱私 ﹝4﹞凡事要求主導 ﹝5﹞婆家與娘家的牽扯

151 影響祖孫關係的因素:﹝1﹞個人因素﹝2﹞家庭因素 ﹝3﹞文化因素

第九章 家庭決策與家事分工

157 權力的定義:

﹝1﹞從自由與限制的角度來看

當個人擁有的自由愈大,受他人限制愈小時,權力則較大。

﹝2﹞從個體在社會的關係來看

權力大者往往可拒絕他人的意願,而依自己的看法執行。所以說,權力是權炳及影響二要素的結合。

157 Rogers早在1970年即對權力有三點重要的觀點說明:

﹝1﹞ 權力是影響他人的能力 ~不只是執行的能力,即使沒有任何行為,權力低者仍會受到影響。

﹝2﹞ 權力必須建立在相關的社會系統及位置上 ~權力需建構在互動的情形下。

﹝3﹞ 資源是一個人是否擁有權力的重要條件 ~資源包括金錢、個人特質、情境因素、相對財產等。

159 家庭決策的類型:

﹝1﹞ 丈夫主控型:傳統父系家庭的主要權力結構。

﹝2﹞ 妻子主控型:經濟獨立,是提高女性在家中權力的主因。

﹝3﹞平權或共同權型:在做決策時通常由夫妻雙方共同商討而定之。

﹝4﹞自主權型:在做決策時,並不需詢問對方的意見或得到對方的認同。

160 影響權力與家庭決策的來源

﹝1﹞ 法律的來源:部分權力是法律的規定。

﹝2﹞ 文化的規範:種族間的差異,社會階層文化上的差別。

﹝3﹞ 性別的規範:受傳統角色影響。

﹝4﹞ 經濟的資源:相對資源愈多,決策權愈大。

﹝5﹞ 教育及知識:雖屬個人資源,但對家中決策仍有影響。

﹝6﹞ 個人特質的差異:有自信的人通常會影響他人。

﹝7﹞ 溝通的能力:權力想者亦可靠溝通來改變決策。

﹝8﹞ 情感因素:被愛愈多者擁有愈大的權力。

﹝9﹞ 生理的力量:某些家庭身體的暴力及迫害也是權力的一種來源。

﹝10﹞ 環境情況:環境資源愈小,權力愈小,家庭決策地位也愈低。

﹝11﹞ 孩子:孩子可能加重父母親的依靠,也可能提高母親在家中的地位。

164 家事工作的定義:

﹝1﹞ 家事( housework )在美語中亦可稱為家庭勞動力( domesticlabor )。

﹝2﹞ 家事包含著對家人的「愛」及「關懷」,不同於一般的工作強調「付出」與「回饋」的關係。

﹝3﹞ 從家務「範圍」來界定:「與家有關」的事務都是家務工作。

﹝4﹞ 從家務「項目」來界定:一般分為四類﹝a﹞烹調工作﹝b﹞家庭清潔﹝c﹞子女教養﹝d﹞家庭經濟。

﹝5﹞ 從家務相關「人物」來界定:主要由「人」的角度出發,包含家人間的互動、休閒。

﹝6﹞ 從家務「執行」來界定:從「執行行為」來界定,強調家裡每天要處理或要做的,才是家事。

167 影響家事分工的理論﹝因素﹞:

﹝1﹞時間可利用論:新經濟家庭學原理,探討如何使家事及外出工作的時間做最有經濟效益的安排。

﹝2﹞意識形態論:象徵符號互動論,說明家事分工主要受到社會化的影響。

﹝3﹞資源論:交換論,將家事工作視為一種可交換的物資,用以維持家庭人際的平衡關係。

167 家事分工階層性模型(唐仙梅):

﹝1﹞第一層﹝結構性因素﹞:包括工作情形、家庭生命週期指標、種族、階層。

﹝2﹞第二層﹝理念性因素﹞:「性別角色態度」、「主觀的公平感受」是影響家務分工的重要因素。

﹝3﹞第三﹝權力及協商性因素:「資源的多少」是重要影響因素。

170 家務分工對夫妻關係家庭幸福夫妻衝突婚姻滿意度都有影響。

第九章 家庭決策與家庭分工

§1 權力與家庭決策

1、權力的定義:

(1)從自由與限制的角度來定義:個人擁有自由愈大、受他人限制愈小,權力愈大。

(2)從個體在社會關係中執行自己意願的能力來定義:權力大者作決策時可拒絕他人的意願、而依自己的看法來執行。

(3)從權柄及影響來定義:(a)權力是影響他人的能力;(2)權力必須建立在相關的社會系統及位置上;(c)資源是一個人是否擁有權力的重要條件。

2、家庭決策的類型:有下四類(常以誰具較大「家庭決策力」來決定誰具較大「家庭權力」)

(1)丈夫主控型:父系家庭的權力結構,其成立基礎來自於丈夫為家中經濟主要供給者之觀念。

(2)妻子主控型:母系家庭的權力結構,其擴展成因在於女性教育程度提高、經濟收入增加、以女性為主的單親家庭的增加等。

(3)平權型或共同權型:家中夫妻具有相等的決策權,家庭決策多由夫妻共同協商後決定。

(4)自主權型:家中決策上夫妻立於絕對自主式的平權,作決策不需徵求另方的意見或認同、而各行其是。

※ 平權型(共同權型)與自主權型的家庭決策之意義為何?其間之區別何在?(★)

3、影響權力與家庭決策力的來源:

(1)法律的來源 (2)文化的規範 (3)性別的規範 (4)經濟的資源(5)教育及知識

(6)個人特質的差異 (7)溝通的能力 (8)情感的因素 (9)生理的力量(10)環境情況(11)孩子

§2 家事分工

1、家事分工的定義

(1)家事:家庭勞動力,但無確切是定義範圍。

(2)家事的領域:從家務工作的「範圍」界定來說明。

(3家務工作的項目:烹調工作、家庭清潔、子女養育、家庭經濟等。

(4)家事相關的人物:從「人」的角度出發定義之。

(5)家事執行的行為:家裡每日所要「處理」、所要「做」的事情。

2、家務工作的特質

→多變、非持續性,例行性、必須性、難以分類的,時間上富彈性、乏味無趣的,愛的表達。

→唐先梅:例行性、彈性、重複性、繁瑣性、性別區分性、階段性、可替代性、愛的表達。

3、影響家務分工的因素

(1)第一層級:結構性因素(包括工作情形、家庭生命週期指標、種族及階層等)。

(2)第二層級:理念性因素(性別角色態度)。

(3)第三層級:權力及協商性因素(資源論觀點:擁有較多資源者、具較大權力、藉優勢使配偶在家事工作上參與較多)。

4、家務分工與夫妻關係

(1)丈夫分攤家事可增加婚姻的幸福及家庭的滿意度。

(2)家務事的參與(尤其分工的和諧與否)會影響夫妻婚姻關係。

(3)家務分工必須透過平權及公平觀,互動互助方式為之。

*名詞解釋:

1.權力(★) 2.家庭決策(★) 3.意識型態論(★) 4.資源論 5.家事分工 6.公平理論(★)

第十章 工作與家庭生活

§1 工作與家庭角色的關係與變遷

1、工作與家庭角色的改變:

(1)勞動市場的改變(2)女性就業及教育程度的提高

(3)家庭結構的改變(4)生活水準的提高。

2、工作與家庭角色的互動關係

(1)工作角色(從「傳統觀念」及「性別角色期望」分析)

(2)家庭角色(從傳統以女性為主的角色過渡到男女共同參與的多重角色觀念)

(3)工作與家庭角色的互動(從性別的工作角色、家庭角色的交互關係來分析)

§2 工作與家庭多重角色的壓力

1、多重角色理論:

(1)耗竭理論(Scarcity Theory):每個人在時間及體力上的有限性、每個社會組織卻要求個人在時間及體力上的全力付出,往往無法滿足所有角色的要求、因而來自角色之壓力隨即產生。(個人的角色愈多,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愈容易超負擔的被需求、也易容易形成不同角色任務間的衝突,進而造成個人心理及生理上更多的壓力)。

*耗竭理論的缺憾:過分強調個人對角色的供給面,而忽略了個人對角色的需求面。

(2)增強理論(Enhancement Theory):多重角色並不會增加個人的壓力,相反地,隨著角色扮演的增加,個人可獲得的利益與資源也愈多,在角色的轉移上也更容易。

*增強理論的缺憾:過分強調多重角色的彈性,而忽略了個體本身的限制等。

2、影響角色衝突與壓力的重要因素:

(1)家庭因素:家有幼兒階段是工作與家庭角色之間衝突最大時期;已婚職業婦女在面臨工作與家庭角色衝突時尤需來自丈夫的支持。

(2)工作因素:工作的層級、時間長短、時間固定與否、是否全職工作、工作有無彈性。

(3)社會因素:指社會可利用資源(社會機構、社會服務)的接近性、取得性、利用性的難易而言。

§3 工作對家庭的影響

1、對夫妻關係的影響:

(A)丈夫外出就業對妻子有利,而丈夫失業對自己及家庭有負面的影響。

(B)妻子外出就業對先生感情滿意度有負面效果,職業婦女的先生接受較多抱怨與不滿、較易產生衝突。

(C)職業婦女對工作太投入、花太多時間,較易對夫妻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2、對子女的影響:一般家庭照顧子女的方式,部外乎下列三種

(A)母親取向方式(母親辭退工作成為全值得照顧者)。

(B)父母親取向方式(父母親工作時間錯開而共同負擔照顧子女之責)。

(C)市場取向方式(將子女的扥育交由機構來代理)。

3、對老人照顧的影響:由於老人照顧充滿不確定性並需要大量金錢,使得家庭成員深具壓力(尤其對於負責照顧老人長輩的職業婦女而言,壓力尤重)。

§4 因應工作與家庭角色壓力的方法

1、在家庭方面的策略:(A)建立一個平衡的角色優先次序、並做一些類似「角色循環」的策略性妥協。(B)給自我及夫妻的「我們」留些共同時間。(C)尋求家庭外(親友、保母、社會機構)的協助。

2、在工作方面的策略:與工作機構、公司協商,採取:(A)彈性工作時間,(B)彈性工作地點,(C)工作的分攤,(D)留職停薪,(E)夫妻間的互相調適與協助。

*名詞解釋:

1.工作角色 2.角色壓力(★) 3.家庭角色 4.耗竭理論(★★) 5.增強理論(★★) 6.角色循環(★★) 7.角色衝突

第十章 工作與家庭生活

177 影響工作與家庭角色改變的因素:﹝1﹞勞動市場改變﹝2﹞女性就業率及教育程度的提高

﹝3﹞家庭結構的改變 ﹝4﹞生活水準提高

179 工作與家庭角色互動的關係:

﹝1﹞工作角色:傳統工作角色屬於男性,主要的功能是家庭經濟的來源。

﹝2﹞家庭角色:傳統工作角色多以女性為主,但多重角色已為人們接受。

﹝3﹞工作與家庭角色的互動:子女數、子女年齡、家務工作的分擔、夫妻關係、工時長短、職業類別等,都會互相影響。所以,角色影響是跨性別的。

182 最常被用來說明工作與家庭多重角色壓力的理論有:

﹝1﹞耗竭理論:假設每個人在時間和體力上是有限性的,而每個社會組織卻又要求個人在時間與體力上的全力付出。所以,個人角色愈多,個人時間和經歷則愈容易超負擔的被需求,也愈容易形成不同角色任務間的衝突,盡而造成個人心理及生理上的壓力。

﹝2﹞增強理論:強調個人在多重角色的關係時,其所帶來的收穫及個人時間精力的彈性特質。增強理論不認為多重角色將增加個人壓力,相反的,隨著角色的增加,個人可獲得的利益與資源也愈多,再角色的轉移上也更容易。

184 影響角色衝突與壓力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中有幼兒階段是衝突最大的時期,家庭支持系統也是影響原因,尤以丈夫支持最重要。

﹝2﹞工作因素:職業層次和階級、工作時間長短、工作時間固定與否、工作彈性狀況、是否全職都有影響。

﹝3﹞社會因素:利用可利用的資源減少壓力。

186 工作對家庭的影響:

﹝1﹞對夫妻關係的影響

﹝a﹞丈夫就業是對妻子有利的失業則對對個人及家庭有負面影響。

﹝b﹞妻子就業造成丈夫對家事工作負擔的負面感受。

﹝c﹞工作環境及工作情形,也會對婚姻關係造成影響。

﹝2﹞對子女的影響

﹝a﹞母親取向方式:母親成為全職的照顧者。

﹝b﹞父母親取向方式:父母雙方共同照顧。

﹝c﹞市場取向方式:將子女拖育。

﹝3﹞對老人照顧的影響

190 因應工作與家庭角色壓力之方式

﹝1﹞在家庭方面的策略

﹝a﹞將「角色循環」的觀念應用在夫妻規劃事業及家庭時,應將兩者角色需求的最高點劃分開來。

﹝b﹞給「自我」及夫妻的「我們」留一點時間。

﹝2﹞在工作方面的策略

﹝a﹞彈性工作時間 ﹝b﹞彈性工作地點 ﹝c﹞工作的分擔 ﹝d﹞留職停薪

92學年度上學期「家庭概論」期中考重點整理

1. 家庭的定義~家庭是一些人經由血緣.婚姻或其他關係.居住在一起.分享共同的利益和目標

2. 家庭的功能~

1.經濟的功能~家庭就像綜合農場和工廠.家中所需軍可自給自足.全家都從事生產.現代家庭仍是經濟的基本單位

2.保護的功能~家庭的主要功能是保護家中成員免受外人侵害.同時家庭成員生病.受傷.失業或老邁時.家庭更是他們避難的堡壘.現代家庭保護功能雖不若過去.對幼小子女的保護照顧與支持.仍是非常重要的

3.娛樂的功能~在農業社會休閒以家庭為中心.現代家庭娛樂型態改變.但對下一代娛樂價值觀之影響主要還是家庭.休閒生活安排得好.更可促進家人關係的親密和諧.

4.宗教的功能~西方家庭和教會有密切的關係.宗教信仰曾是道德教育的根據.在中國家庭中祭祀祖先是家庭一項重要的功能.宗教功能雖不甚明顯.但對子女的人生觀影響很大.

5.教育的功能~家庭過去是教育子女的主要場所.現代教育雖然幾乎都已來自家庭以外的範圍.但對子女價值觀.信仰和處事態度等影響.家庭仍是教育的中心.對一個人影響最長遠.

6.生育的功能~每個社會都以家庭為生兒育女的地方.

7.情愛的功能~家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滿足每個成員的情感和愛的需要.尤其夫妻間的情愛是家庭生活的基石.孩子的安全感的最主要來源是知道父母相愛

*家庭的功能:﹝1﹞經濟的功能﹝2﹞保護的功能 ﹝3﹞娛樂的功能 ﹝4﹞宗教的功能

﹝5﹞教育的功能 ﹝6﹞生育的功能 ﹝7﹞情愛的功能

3. 家庭的類型~

社會學家以五種標準做為家庭的分類:

﹝1﹞世系~ 1.父系家庭 2.母系家庭 3.父母雙方等重家庭 4.雙系家庭

﹝2﹞居住方式~1.隨父居 2.隨母居 3.隨舅居 4.兩可居 5.新居制 6.分別居

﹝3﹞婚姻形式 ~﹝1﹞一夫一妻制 ﹝2﹞多妻制﹝3﹞多夫制

﹝4﹞家庭形式 ~:1.核心家庭:即小家庭 2.主幹家庭:即折衷家庭 3.擴展家庭:即大家庭

﹝5﹞主要人倫關係 ~:1.以父子倫為主軸:中國 2.以夫妻倫為主軸:歐美 3.以母子倫為主軸:印度

4.以兄弟倫為主軸:東非、中非

4. 傳統中國家庭的特點~

1.複式家庭2.建立在男系制度或父傳子的制度上.3.重男輕女4.對兒子的期望特別高5.財產共有

(我國家庭以父子倫為主.含四個特性~延續性.包容性.權威性.非性的)

5. 當前社會的家庭型態,如單親家庭、繼親家庭、隔代家庭、收養/寄養家庭等

* 當前社會的家庭型態:﹝1﹞核心家庭(小家庭)﹝2﹞折衷家庭(主幹家庭) ﹝3﹞擴展家庭(大家庭)

﹝4﹞單親家庭 ﹝5﹞繼親家庭 ﹝6﹞隔代家庭 ﹝7﹞收養 / 寄養家庭 ﹝8﹞單身 / 同居家庭

6. 現代化家庭的輪廓

現代化家庭的特點:

﹝1﹞「家和萬事興」是千古不變的治家良箴

﹝2﹞培養成員對家庭的認同感

﹝3﹞應使家庭成員獲得成長與充分發展的機會

﹝4﹞以「慈」「孝」為親子倫理的基礎

﹝5 互敬、互愛和互相尊重的夫妻倫理

﹝6 安排家庭成員共處的時間﹝7 推廣三代互相支援的家庭模式

7. 經濟學觀點的家庭研究~

* 以「經濟學」為觀點的家庭研究重要假設:

﹝1﹞ 認為人類所需要的資源,如金錢、住所、衣物、食物等都是有限的。

﹝2﹞ 認為人類在做任何選擇時,都是建立在快樂的動機基礎之上。經濟學認為人類在做決策或選擇時會追求最大利益或利潤並減少成本及損失。

﹝3﹞ 認為人類是理性的,人們在做抉擇時是建立在清楚及邏輯的思考之上,而非感情及衝動的反應。

8. 人類學觀點的家庭研究~

* 以「人類學」為觀點的家庭研究包括:

﹝1﹞ 家庭生活、親族關係、社會組織等皆是研究方向。

﹝2﹞ 建構了所謂「家庭」的觀念。

﹝3﹞ 從尊重及客觀的角度來了解不同文化社會的「家庭意義」。

9. 心理學觀點的家庭研究~*「心理學」強調「個人」;

10. 社會學觀點的家庭研究~「社會學」強調「群體」。

11. 家庭研究關心的議題

﹝1﹞ 女性就業影響的關注

  a. 女性就業對夫妻婚姻狀況之影響

  b .女性就業對權力結構之影響

  c. 女性就業對子女之影響

﹝2﹞ 家庭結構改變的新焦點

﹝a.婚姻瓦解與離婚後的影響﹝b. 再婚及再婚家庭的課題

﹝c. 單親家庭的影響 ﹝d. 同居及同性戀家庭的情形

﹝3﹞ 老人問題的突顯

﹝a.老年人與家人關係﹝b. 老年人所面對的壓力問題﹝c.老年人的休閒

12. 家庭發展理論的主要概念~

1.家庭「發展」與「改變」*【發展】是指:經歷社會文化所規範的一連串事件之過程。

2.位置、規範與角色~規範及行為準則

3.發展任務~*【個人發展任務】是指:在個人生命中的特殊階段,會有順序性的出現一些問題、困難,導致個人行為的改變。 *家庭發展任務概念的重點:

﹝1﹞ 任務的出現除與個體生理成熟有關之外,更重要的是社會文化對於個人行為或改變的預期。

﹝2﹞ 「任務」一詞凸顯了對於改變,個人或家庭所必須的回應行動。

4.轉變 ~「轉變」,指的是「急遽改變的時期」。「穩定的時期」則稱為「階段」。

*家庭轉變包括:﹝1﹞事件 ﹝2﹞階段 ﹝3﹞時間 等三個元素

13. 家庭生命週期的特點與爭議~

特點~提供了一個概念架構.用以描述家庭自形成到終結之發展歷程.

爭議~是否存在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家庭發展模式.有許多不同看法.亦有人提出一些修正的觀點.

14. 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與分期

主要時期-- 階 段

*建立期-- 新婚階段

*擴張期-- • 家有嬰幼兒階段 • 家有學齡前兒童階段

• 家有學齡兒童階段 • 家有青少年階段

*收縮期--- 子女離家階段

• 中年父母階段 • 老年家庭階段

15. 婚姻調適的定義

﹝1﹞ 靜態觀點:夫妻雙方在婚姻中,應達到一個目標、狀態。

﹝2﹞ 動態觀點:夫妻雙方相互改變態度及行為,以達到彼此對婚姻的期望。

16. 婚姻調適的歷程

﹝1﹞問題的來源 ﹝a﹞與原生家庭成員的適應 ﹝b﹞夫妻間的適應 ﹝c﹞家庭工作的協調

﹝2﹞影響婚姻適應的背景脈絡 a 父系家庭制度 b 文化傳統對性別及夫妻角色的期待 c 原生家庭的差異

﹝3﹞婚姻調適的模式

17. 影響婚姻調適的因素

﹝1﹞夫、妻的個人特質 ﹝a﹞年齡 ﹝b﹞教育程度 ﹝c﹞性別角色態度

﹝2﹞婚前因素 ﹝a 家庭背景 ﹝b 交往過程 ﹝c 擇偶方式﹝d 婚姻的承諾 ﹝e 婚姻的期待

﹝3﹞婚後因素 ﹝a 結婚年數 ﹝b 居住安排 ﹝c社會支持﹝d 經濟支援 ﹝e 溝通

18. 婚姻調適的指標

﹝1﹞一致:對重要的事情,態度一致。﹝2﹞滿足:對婚姻關係感到滿足。

﹝3﹞凝聚:彼此相依、不覺得孤寂。﹝4﹞情感表達:相互表示愛意、關心與信任。 ﹝5﹞性:對夫妻間性關係,感到滿足。

19. 家庭財物資源管理及家庭資源管理的程序

• 家庭財物資源管理~依家庭資源管理的概念.將金錢視為一項家庭資源.其具體方法為以下步驟~

1.檢查 2.診斷 3.處方 a. 開源節流 b.投資 4.觀察

• 家庭資源管理的程序~1.確認家庭的問題、需求及目標 2. 釐清價值.決定期望達成需求的程度

3. 確認可應用的資源 4.做決策、擬定計畫、實施計畫 5. 評量目標的達成

20. 親職壓力的因應策略

﹝1﹞重新建構家庭(與丈夫溝通、重新安排角色等)

﹝2﹞時間管理 ﹝3﹞以正向的看法面對 ﹝4﹞尋求社會支持

21. 家庭擴展期之父母教養行為

【教養方式】是指:父母透過直接或間接的親子互動,表達父母內在的情感、認知及價值觀念,以及表現在訓練、教育及養護子女的一連串行為方式。

教養方式的分類(以「控制」的程度分類):﹝1﹞權威專制型﹝2﹞權威開明型 ﹝3﹞容忍型

教養行為:1.以母親為主體的單向取向 2.以孩子為主體的單向取向 3母親孩子的雙向取向

22. 家庭擴展期之子女間的手足關係

1.學齡前、學齡階段兒童的手足關係經常是正向、具支持性的互動,較少對立、衝突。

2.青少年階段因重視自主權,手足間互動的時間相對變少。

3.成年後手足關係成為重要的支持來源。

23. 影響手足關係的因素

影響手足關係的因素:﹝1﹞性別﹝2﹞手足性別 ﹝3﹞排行 ﹝4﹞年齡差距

24. 成功老化的要訣﹝1﹞老本 ﹝2﹞老伴 ﹝3﹞老友

25. 老年父母與成年子女之代間關係﹝1﹞情感﹝2﹞互動 ﹝3﹞相互協助 26. 婆媳關係的調適由媳婦的觀點看婆媳關係的困擾:﹝1﹞干預 ﹝2﹞不公平 ﹝3﹞侵犯隱私 ﹝4﹞凡事要求主導

﹝5﹞婆家與娘家的牽扯 ~~故與公婆的關係是服侍與服從.以文化規範中父系之價值觀來說服自己或採抽離的策略.與夫家保持若干距離.婆婆的觀點~1.婆媳角色的改變及婆婆地位不如從前.在父系社會居住.經濟從夫從子之規範下.漸漸接受當今家庭關係由父子軸轉變為夫妻軸.

27. 影響祖孫關係的因素:﹝1﹞個人因素 ~性別.年齡﹝2﹞家庭因素~父母親的婚姻狀況

﹝3﹞文化因素~東西方在家庭組成及文化規範極大的差異.西方代間居住這比例甚微.

28. 家庭決策的類型

﹝1﹞ 丈夫主控型:傳統父系家庭的主要權力結構。

﹝2﹞ 妻子主控型:經濟獨立,是提高女性在家中權力的主因。

﹝3 平權或共同權型:在做決策時通常由夫妻雙方共同商討而定之。

﹝4﹞自主權型:在做決策時,並不需詢問對方的意見或得到對方的認同。

29. 影響權力與家庭決策力的來源

﹝1﹞ 法律的來源:部分權力是法律的規定。

﹝2﹞ 文化的規範:種族間的差異,社會階層文化上的差別。

﹝3﹞ 性別的規範:受傳統角色影響。

﹝4﹞ 經濟的資源:相對資源愈多,決策權愈大。

﹝5﹞ 教育及知識:雖屬個人資源,但對家中決策仍有影響。

﹝6﹞ 個人特質的差異:有自信的人通常會影響他人。

﹝7﹞ 溝通的能力:權力想者亦可靠溝通來改變決策。

﹝8﹞情感因素:被愛愈多者擁有愈大的權力。

﹝9 生理的力量:某些家庭身體的暴力及迫害也是權力的一種來源。

﹝10﹞ 環境情況:環境資源愈小,權力愈小,家庭決策地位也愈低。

﹝11﹞ 孩子:孩子可能加重父母親的依靠,也可能提高母親在家中的地位。

30. 影響家務分工的因素

影響家事分工的理論﹝因素﹞:

﹝1﹞時間可利用論:新經濟家庭學原理,探討如何使家事及外出工作的時間做最有經濟效益的安排。

﹝2﹞意識形態論:象徵符號互動論,說明家事分工主要受到社會化的影響。

﹝3﹞資源論:交換論,將家事工作視為一種可交換的物資,用以維持家庭人際的平衡關係。

31. 耗竭理論的基本假設、主要概念及缺憾

耗竭理論:假設每個人在時間和體力上是有限性的,而每個社會組織卻又要求個人在時間與體力上的全力付出。所以,個人角色愈多,個人時間和經歷則愈容易超負擔的被需求,也愈容易形成不同角色任務間的衝突,盡而造成個人心理及生理上的壓力。

32. 增強理論的基本假設、主要概念及缺憾

增強理論:強調個人在多重角色的關係時,其所帶來的收穫及個人時間精力的彈性特質。增強理論不認為多重角色將增加個人壓力,相反的,隨著角色的增加,個人可獲得的利益與資源也愈多,再角色的轉移上也更容易。

33. 影響角色衝突與壓力之重要因素

﹝1﹞家庭因素:家中有幼兒階段是衝突最大的時期,家庭支持系統也是影響原因,尤以丈夫支持最重要。

﹝2﹞工作因素:職業層次和階級、工作時間長短、工作時間固定與否、工作彈性狀況、是否全職都有影響。

﹝3﹞社會因素:利用可利用的資源減少壓力。

34. 因應工作與家庭角色壓力之方式

﹝1﹞在家庭方面的策略

a.將「角色循環」的觀念應用在夫妻規劃事業及家庭時,應將兩者角色需求的最高點劃分開來。

b.給「自我」及夫妻的「我們」留一點時間。

﹝2﹞在工作方面的策略

a.彈性工作時間 b.彈性工作地點 c.工作的分擔 d.留職停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